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Scratch-Off Art on Subway Platforms By Photographs by KEVIN SHEA ADAMS


http://cn.tmagazine.com/art/20140822/t22subway/
紐約地鐵站台上的撕刮藝術
圖片報導 2014年08月22日
地鐵站的牆上,一張張海報被撕掉某些部分,看似混亂,隨意,而這中間又包含著怎樣的秩序?
對感到焦躁不安或者想搞點破壞的地鐵乘客們來說,車站牆上粘貼的印刷品廣告簡直是難以抗拒的目標。攝影師凱文·謝伊·亞當斯(Kevin Shea Adams)大約四年前開始用iPhone拍攝各種遭到破壞或修改過的廣告。這些廣告層層疊加在一起,上面一層的某些部分被撕掉,露出下面的圖像,就像是具有藝術感的抽象拼貼畫。“它們是參與式的,是公開的,是混亂、隨意的,”他說。因為亞當斯在布什維克站和綠點站之間通勤,他經常去的車站大多位於布魯克林區,那裡的廣告通常維護得更不好。“這些廣告讓你很想去摸,”他說,“你站在那裡等地鐵時,覺得無聊,就手欠想去撕它們。”
紐約市的地鐵站數: 468個
工作日平均每天的客流: 580萬
地鐵系統的廣告數:大約14萬塊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4年8月3日。
翻譯:王相宜

蘇花公路

蘇花公路,是臺灣東海岸的一條省轄公路,為省道台九線的一段,北方起點是宜蘭縣蘇澳鎮,南方終點是花蓮縣花蓮市,臨海道路全長118公里,大致依海岸線修築,間或蜿蜒進入平坦河口三角洲腹地。沿路可看太平洋海景與峭壁山色,為世界著名的景觀公路。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ZGKAu8AZN1m3B0iqmfodFpRmKmlVURbqXCOxP3S7RLUNRwzkux_Ldgt_QO7LoZzfWb4Z4yH6iD6krE-6eWpTWXfFVDxkQwH7f8mMokbS-WjjpHmYDwI9Q1lREafMbfbSioHvv7fn3V1sW/s1600/24.jpg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75NII0CUqO6jBK6hEg-Sdk7OcPzDDDnsLwxAyDkk2TrgYSWAOaYGzVz9JOltAaXxd-Lvr_DToKUNKyRHSCBNU6TiplLblyk8fwCTgtG32dKL8ugpmAxSZKkOBrnBn-4MwvOF0iyiYK2Pg/s1600/25.jpg

「誠品生活」

台湾の「誠品書店」の新型店舗、「誠品生活」に行ってきた!
地下には、台湾の商業施設に欠かせないフードコートがスタイリッシュに展開されています。行列の耐えない人気ベーカリー「呉寶春麥店」、台湾でデザイン・ ...

新店在台灣“誠品書店”,我去“誠品生活”!


2014年8月28日18:00記者:分類:生活與嗜好標籤: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台北信義區的台北101大樓。包括外國公司,如酒店和商業的發展,目前也正在這裡,這是區域間的台北勢頭。有新店“誠品書店”和“誠品生活”在這裡。
這是被稱為是在書店都表示,在談到誠品書店的書店,也成為代官山蔦屋書店的典範,台灣的文化可以享受中心的書籍。所有要做的事情我去台北,因為書店絕對參觀,聽說還可能Irassharu。
誠品生活在這裡,有各種各樣的部門時裝,家庭用品,書籍,音樂,茶葉,食品和飲料。該酒店是如此的是酒店在未來有什麼電影院和音樂廳的呢。
綠色周圍的反射,建築玻璃封閉曲線都贏,大家都非常均衡的共混物。事實上,它是由伊東豐雄在這裡的日本建築師設計的。
在一樓,是誠品書店的關注進行排序的藝術家入口。無論是著名的匿名,並策劃每一個季節。
,重點是“活”的家居用品,DIY,文具,食品和台灣進行排序二樓。有趣的是,這些都與事實的創作者和製作經驗一起展出。這是有趣的只是看銀器,玻璃製品,如音樂盒生產,製造的工作室。
3樓地板融合茶葉和書籍,單聲道。嘗試重新盯著茶在台灣獨特的善良。以便圍繞書空間,不同味道的咖啡區已經擴大。
DSC05338
在地下室,美食廣場,這是必不可少的台灣​​商業設施已經部署到時尚。人氣麵包店無法忍受矩陣“武寶春Mugimise”和VVG組的勢頭“VVG動作好樣情事件”而產生的“Pinknic場餐吧”租戶陣容也很豪華的,台灣這兩個設計的菜單。
這家商店的一大特色,它的特點是電影院進一步。一起新老作品,高雅藝術為導向的工作,似乎隨著每一次的主題進行策劃。
10682112555_7d7cbd6fc4_b
1479755_10200253216012108_1609179470_n
凡客誠品譜歌,山藥店 -  96069
事實上,圖書銷售就像是從1989年的15年赤字成一排,但似乎延續到了,我想要做一些台灣文化的貢獻。它是如此的也是誠品書店的感情是如此,成為一個機會,創造一個新的發現,它結合銷售與生活方式相關的不僅如此,我在你的手中的產品。
另外在二樓,元素,你可以免費在很多情況下遇到的創意空間,管理也擔心,除了受房地產收入和其他公民的捐款等保持平衡,並繼續進一步的文化起源,這是一個大的關注,因為在未來書店的一種新形式。
誠品生活松煙店
88號台北市信義區煙廠路:地址
營業時間:
B2 / 1F / 2F / 3F:11:00〜22:00
凡客誠品電影學院(電影):11:00至22:00
凡客誠品表演廳(劇場):11:00至22:00
每週7天

神岡浮圳

台中神岡地區,一條浮圳流過農業平原,屬於葫蘆墩灌溉系統的一支,紀錄著三百年前,先民開墾台灣中部地區歷史。浮圳的構造,有別於一般水圳,是向地下開挖,是為了因應地形高低,將圳體浮在土地上,所以稱為浮圳。
原本在浮圳一側,利用尋圳路,設有一條社區出入道路,還建立了交通告示牌,嚴禁大貨車進出,卻因為浮圳道路連結著國道與工業區,農業區內也違法興建了許多工廠,造成違規行駛的大車來往穿梭,也讓台中市政府有了要填平歷史水圳,拓寬道路,再重挖水圳的計畫。
這條長約十三公里的道路拓寬計畫,首當其衝就是毀掉原有的歷史水圳,引來破壞文化的抗議,同時移除圳道的綠蔭樹木,也讓人不捨。保護團體指著一棵四十年的樟樹,說明政府以補償兩萬元,就要將它移除,根本不懂大樹的價值。
⋯⋯更多
台中神岡,一條浮圳面臨開路工程,人們不捨百年浮圳就要填埋毀壞,破壞原有的聚落空間,於是出面搶救,要保留浮圳,更要保留台中開拓歷史的古老記憶…
PNN.PTS.ORG.TW



【竣工於大正八年的浮圳暗渠】
今天在神岡浮圳的第一個文資場勘點,黃慶聲老師帶大家來看浮圳的排水暗渠(台語:消水孔),上圖即是黃老師展示新廣仁先生事先下水拍到的竣工刻文照片,上面刻著:『葫蘆墩圳浮圳水汴圳堵庄暗渠大正八年一月竣工』

日治時期大正八年,即是1919年,現在是2014年,一個明白標示竣工已超過95年的浮圳建築工程,如果這不是古蹟,那什麼才是古蹟!!!



為縮短國道4號與豐洲科技工業區的交通時間,臺中市政府計畫興建「神岡豐洲科技工業園區聯外道路(浮圳路拓寬改善工程)」,預計將全長3公里、有近三百年歷史的神岡浮圳填平1.6公里,引發居民與環保團體的抗爭。
神岡浮圳是十八世紀初岸裡社以「割地換水」方式,由通事張達京集資開鑿的葫蘆墩圳重要支線圳道。這一段水圳,以人工營造架高水道,由於圳道高於田,遠看像是浮起來的樣子,故稱浮圳。此一圳道與神岡地區的聚落發展息息相關,頗富歷史文化價值。除了基於保存文化資產的考慮外,在地居民同時也質疑此項道路拓寬工程的正當性與必要性,當地的農田水利會亦對遷移浮圳的安全表示疑慮。
臺灣的水圳總長可繞行赤道一圈多,可惜隨著工業化與都市化的發展,這些先民的智慧已不太受到重視,逐漸消失或隱身於都市道路之下。事實上這些水圳,目前除繼續灌溉農田外,還具有都市防洪等重要功能,實不容小覷。本月中旬學者就神岡浮圳提出文化資產保存申請,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已受理,預計在十日內完成審查,三百年浮圳的存廢值得大家來關心。
⋯⋯更多
騎著腳踏車的金城武,白襯衫微微張揚,在池上伯朗大道兩旁稻田襯托下...
E-INFO.ORG.TW

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女體盛“(Nyotaimori)在溫哥華Naked Sushi餐館開始供應


備受爭議 裸體壽司在溫哥華登陸
Posted on 八月 29, 2014


裸體壽司在溫哥華登陸了。

這項備受爭議的“女體盛“(Nyotaimori)在溫哥華Naked Sushi餐館開始供應,而溫哥華健康局表示由於壽司將不是直接盛在人體上而沒有違反食品衛生法條。

女體盛來自日本,將壽司和其他食品擺在女體上供給食客享用。餐館通常嚴格規定食客不得與女子談話或觸摸,而只能用筷子拿菜。這種吃法在日本並不常見,但在國外甚為出名,也有女權組織對這種吃法有傷社會風化和對女性人格的侮辱表示強烈反對。

目前,該餐廳正在招募模特兒擔當“壽司盤子”的重任。模特兒身上將鋪著少數綠葉,而壽司則擺在綠葉上。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台北市第二殯儀館

朋友忠樸、仲庸都在台北市第二殯儀館火化。這議題不重要。不要自作多情。

台北市的每年死亡人口,是一萬八千多人。
死者的火化,四分之三在二殯,四分之一在一殯。
目前的火化爐已非常不夠使用,二殯擴建中。
吳振宏 2009年新聞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340876

二殯綠建築 燒大體發電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news.ltn.com.tw
熱能供冷氣用電 正反意見都有台北市第二殯儀館以綠建築概念興建的火葬場,原本一、二棟大廳都未設空調,但夏天火葬時環境溫度太高,市政府殯葬處應家屬要求加設冷氣,為了維持綠建築特色,把火葬屍體時產生的熱能轉換成為電能,市議員批評此舉未顧及家屬感受。
34分鐘 · 已編輯 · · 1


吳振宏 官網的說法比較保守

"第二殯儀館火化場於民國99年建置熱交換空調設備,其原理係利用火爐產生之熱空氣經過熱能交換器之後轉成冷空氣,相較一般冷氣係直接由冷媒輸出冷氣不同,因火化爐運作會產生高溫,致空調效果較為有限,為改善工作環境,已在雙邊操作區加裝降溫通風設備,各有4個抽風排風扇,4座工業用電扇,另外搭配3支水冷式涼風扇,以達通風降溫,且另設有3間員工休息室各裝1臺3噸分離式冷氣,提供員工休息用餐使用。"......查看更多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中文網站www.ca.taipei.gov.tw
發稿單位:臺北市殯葬管理處發稿日期:103年8月15日聯 絡 人:王文秀、方英祖 聯絡電話:0955561585、0988863659
33分鐘 · · 1


吳振宏 http://www.appledaily.com.tw/....../20091007/31997196/

首例 殯儀館燒屍熱能 供應冷氣省電費 | 蘋果日報www.appledaily.com.tw
【秦富珍、張勵德╱台北報導】台北市第二殯儀館火化場將創全國首例,下月起採環保節能新措施,運用平均每天火化五十二具遺體所產生的熱能,轉化成殯儀...

Tang-Era Stele 唐代石碑

Chinese Group Calls on Japan to Hand Over Tang-Era Stele


中國民間組織要求日本歸還唐代石碑


在1906年至1908年間的某個時間點——沒人知曉確切情況——日軍將一塊重達九噸的唐朝石碑從中國東北部的旅順運至東京,作為1905年日俄戰爭的戰利品。旅順口當時也被稱為亞瑟港(Port Arthur)。
日本研究人員披露的皇宮文獻顯示,日本皇宮於1908年4月30日自豪地接收了這塊已有1300年歷史的鴻臚井刻石。石碑自此被保存在皇宮中,與外界隔絕,只有天皇本人和皇室成員才能觀賞。幾年前,皇宮向日本的一個和平團體提供了一批照片,其中顯示一塊巨石外觀的碑安放在皇宮的大花園中,上覆一座雅緻的碑亭,可以遮風擋雨。日軍當時一同掠奪了這座碑亭。
  • 檢視大圖安放在日本皇宮庭院里的唐代鴻臚井刻石,照片拍攝日期不詳。
    Courtesy of Wang Renfu
    安放在日本皇宮庭院里的唐代鴻臚井刻石,照片拍攝日期不詳。
  • 檢視大圖鴻臚井刻石上的碑文。
    Courtesy of Wang Renfu
    鴻臚井刻石上的碑文。
如今,中國的一家組織希望日本歸還這塊刻石。該組織的活動宗旨是,尋求日本政府就二戰期間對中國人民造成的苦難作出賠償。
雖然鴻臚井刻石几乎算不上是精美之物,但它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因為它確認了唐朝(618-906)的北部勢力範圍。唐朝軍隊縱橫馳騁,征服的地域從朝鮮半島覆蓋到越南,再到中亞地區。唐代還有其他值得引以為榮的成就:出現了極其罕見的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君權的女皇武則天,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李白。
上周,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向中國官方媒體表示,日本應該歸還鴻臚井碑。童增在北京接受採訪時堅稱,自己領導的組織不隸屬於中國政府,也不替中國政府辦事,不過很明顯,倘若沒有獲得當局的許可,他不可能提出這些要求。
中日之間存在不少爭端:中國聲稱對日本管控的一群東海島嶼擁有主權,並宣布在該海域上空設立防空識別區;而日本首相則會參拜靖國神社(Yasukuni Shrine),其中供奉的除了戰爭亡靈,還包括一批戰犯。與這些衝突相比,聯合會提出的希望日本歸還石碑的要求語氣委婉,但仍充滿政治意味。在童增領導的組織使鴻臚井刻石成為公共話題之前,中日兩國的歷史學者一直在苦苦探尋它的意義。碑文共刻有29個漢字,提到了唐朝使節鴻臚卿崔忻下令開鑿兩口水井。
中國歷史學者王仁富研究鴻臚井刻石已有20年的歷史。他表示,這塊石碑非常重要,因為它說明崔忻到達了旅順周邊地區,確立了唐朝與之的藩屬關係。這片地方當時被稱為渤海郡(朝鮮半島稱之為渤海國)。
童增表示,2005年8月,也就是中國各地因為歷史等問題而爆發反日遊行的幾個月後,兩國學者在旅順目前隸屬的大連市舉行會議,就石碑一事交換意見。他說,在此期間,他得知東京皇宮裡有一份文獻記載着石碑的抵達日期。
不過,有關中、日及朝鮮半島共同歷史的詮釋向來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這些解讀常常處於幾國情緒化、乃至戰略性爭鬥的核心。曾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亞洲藝術部主任的亞洲藝術領域的美國學者屈志仁(James C.Y. Watt)認為,在鴻臚井刻石的例子中,韓國扮演着重要角色。
屈志仁表示,朝韓人士現在會說,渤海國人是高句麗人的後代,而高句麗是朝鮮三國之一。上世紀30年代,日本的考古學家挖掘了渤海國的一些遺址,他們找到的許多文物目前藏於首爾的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Korea)。他說,如果這塊石碑最後落到中國手裡,韓國的學者很可能不會高興。
「自13世紀以來,這片地區一直隸屬於中國,」屈志仁說,「但在立這塊碑的時代,它還不是。」
首爾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的東亞研究助理教授傑西·斯隆(Jesse Sloane)對此表示贊同。「由於渤海郡或渤海國對該地區的控制,唐朝的實際控制範圍並沒有達到北方那麼遠的位置,」他說。「在這一地區發現的文物中,鴻臚井刻石是在碑文中明確提到唐朝的少數文物之一,甚至可能是唯一的。」
但一些中國學者一直在不遺餘力地證明,古代的朝鮮三國實際上是中國的一部分。200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啟動了為期五年的「東北工程」,目的是搜集相關歷史證據。
「追回石碑正好符合這個項目的目標,」斯隆說。
歷史學者王仁富稱,他意識到,中國宣稱這塊石碑理所當然屬於自己的做法會遭到韓國的反對。「主權問題是很敏感的,」他說。
追討一件現存於日本且對韓國同樣重要的文物,似乎配合了中國當前進行的在日韓間挑起戰略議題上對立的努力。中國政府是否在用看不見的手推動對石碑的追討?
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的會長童增表示並非如此。王仁富也否認此事有政治動機。
王仁富稱,他相信鴻臚井刻石最終會帶着日本的祝福回到中國。他說,2005年與日本學者會面時,中國學者曾建議把石碑從日本皇宮移到公眾可以參觀的地方,這就是一個開始。
「因為現在,不光我們中國人看不到石碑,」他說,「日本民眾也看不到。」
翻譯:許欣、王湛

花蓮富里「六十石山」金針花海

近月,花蓮富里「六十石山」金針花海的廣告力量大;
不必出國,其實臺灣就有許多美麗的風景。說了好幾年,還是錯過了今年的六十石山的金針花海。這是我大姊的部落格,幾乎每張照片都可以當明信片了。進網頁看看,望梅止渴。
http://bee1955.blogspot.tw/2014/08/blog-post_28.html

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space junk"


US defence giant Lockheed Martin has struck a deal with an Australian technology firm to track "space junk" that can damage satelliteshttp://bbc.in/1vRPzNG
There are nearly 2,000 commercial and government satellites orbiting the Earth and they face up to 200 threats a day from debris. An object as small as a fingernail can travel at speeds of about 17,500 miles an hour.
Image: Nasa

Durham




      • Image result for Durham UK
  1. Durham
    City in England
  2. Durham is the county town of County Durham, England. The city sits on the River Wear, to the south of Newcastle upon Tyne and to the north of Darlington. Wikipedia
  3. Weather17°C, Wind 0 km/h, 67% Humidity



Durham (Flickr/Glen Bowman)
1 / 1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wikipedia.org/zh-tw/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
Translate this page
1909年(明治42年)3月發布「台灣總督府研究所官制」

日治初期,臺灣統治當局雖計畫對臺灣進行調查,作為施政之基礎,但因治安不穩,各項事業百廢待舉。1896年總督府成立製藥所,負責製藥相關事務,但隨著1901年總督府專賣局官制公布後,製藥所廢止,不過製藥相關業務在日後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成立後,也成為其業務的一部分。
  1898年,兒玉源太郎、後藤新平分別就任總督及民政長官後,日治時期臺灣調查事業正式展開。1907年起,總督府進行五年計畫,投下五十五萬圓設立專職殖產、衛生實驗調查的機構,1909年設立「臺灣總督府研究所」,首任所長為臺灣總督府技師高木友枝,但因高木友枝當時不在臺灣,由總督府醫院兼醫學校教授的醫學博士長野純藏暫代所長職務。
  臺灣總督府研究所最初僅規劃化學部、衛生學部二部,化學部負責工、農、衛生、電氣、物理、瓦斯、蒸餾等相關化學實驗;衛生學部專職細菌學、傳染病與熱帶衛生、藥毒物等研究,同時合併專賣局檢定課的一部分事務。其後,研究所陸續擴張事業規模,1916年又增設釀造學部、動物學部及庶務部,1918年再合併殖產局附屬檢糖所。
但是各機關間彼此缺乏組織上的聯繫,不利於各項調查之統一,總督府遂於1921年統一各調查研究單位,成立「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下轄農業部、林業部、工業部、衛生部、庶務課等四部一課,本部設於臺北市東門外(今教育部址),為臺灣實驗研究之最高機關,並在全臺各地設有農事試驗場、糖業試驗場、茶樹栽培試驗場、園藝試驗場、種畜場、林業試驗場等農、林、畜牧實驗單位。
68期臺灣學通訊主題【調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生王韶君,詳細介紹<臺灣實驗研究殿堂:總督府中央研究所>,
網址:http://www.ntl.edu.tw/ct.asp?xItem=11499&ctNode=457&mp=5


圖為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原址現為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