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台北市六張犁山區的「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區」,「白榕蔭堂墓園」



位於台北市六張犁山區的「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區」,為台灣白色恐怖 政治死難者唯一的埋葬地點,文史意義可見一斑,昨市議員簡舒培、李建昌至墓園現勘,指出墓區長期缺乏維護管理狀似廢墟,但相隔不到一百公尺的前國防部長白 崇禧私人墓區「白榕蔭堂墓園」,卻於二○一二年列為市定古蹟,文化局還預定補助私人修繕近三百萬元。兩人要求市府應立即對墓區進行市定古蹟指定評估,搶救 見證白色恐怖時期的重要史蹟。
「近鄰」前國防部長墓待遇兩極

李建昌表示,該墓區為一九五○年代遭台灣省保安司令部處決、無人領回遺體,由政府草率埋葬的地點,三個墓區約有二○六座墓,現交由殯葬管理處委外管理,二○○七年也未單獨編列預算,墓區內垃圾隨處可見,形同廢墟。

簡舒培指出,馬市府文化局長曾於二○○一年表示要將受難者墓區指定為文化資產,但十四年來毫無動靜,前北市長馬英九、郝龍斌都是威權時期的政二代,而柯文哲做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家屬,希望能夠加速墓區指定為市定古蹟、落實民主社會的轉型正義。

文化局允一個月內邀集會勘

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昨赴市議會參加市政總質詢備詢時回應「這沒問題」,將要求民政局、文化局組專案小組,並專案編列預算處理。墓區要列古蹟,文化局視察王秉五補充,將依文資法請所有權單位提報文件,預計一個月內能召集專家、學者前來墓區會勘。(自由時報2015/6/2報導)


    六張犁政治受難者墓區 重審文資保存
自由時報〔記者蕭婷方、游蓓茹/台北報導〕
位於台北市六張犁山區的「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區」,為台灣白色恐怖政治死難者唯一的埋葬地點,市議員李建昌與簡舒培日前會勘,發現墓區長期缺乏維護管理似廢墟。北市府日前召開專案會議,預計規劃「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公園」園區文史導覽行程,也將整理受難者文史資料,預計廿八日邀集文資委員到場會勘0728。
該墓區為一九五○年代遭台灣省保安司令部處決、無人領回遺體,三個墓區約有二○六座墓,其中由大陸家屬起掘骨骸約有三十九具,現交由殯葬管理處委外管理,二○○一年政府曾規劃納北市文化資產,後卻杳無音訊,現北市府將重新審查。文化局說,經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提報後,已組成專案小組,七月廿八日邀集文資委員到現場會勘,後續將再排入文資審議大會決定是否賦予身分。
文史工作者李禎祥說,很多國家皆會整理歷史上的「黑暗文化」,台灣除馬場町、安坑刑場等槍決現場外,六張犁政治受難者墓區為台灣唯一經考證的受難者集體墓塚,「更是白色恐怖時期的文化遺產」,墓區若可順利列文資保存,將對台灣轉型正義有很大的進步。李禎祥也建議,除硬體保存外,白色恐怖受難者資料也涉及文化層面,時代、案件脈絡要進一步補強。墓區如何保存?李禎祥說,要納文化景觀或市定古蹟,因古蹟有「不可破壞性」,未來受難者家屬若要將墓塚遺骨遷移將有法律認定問題,目前尚未定論,須由文資委員會日後討論結果決定。(資料來源:自由時報,2015/7/22
7/28日文資委員已到現場進行第一次會勘,本會亦有參與,如有新的消息,將會在轉型正義周訊提供。


守護杉原棕櫚都蘭海岸-- 台東杉原開發案 明環評大會送審 20150728 公視中晝



開發面積高達26公頃、多達550間房間的台東「杉原棕櫚濱海度假村案」,今日下午送入環保署環評大會審查。由於本案爭議甚多,數十位來自東海岸的原住民和環保團體,集結於會場外高呼「守護東海岸 尊重原住民」,要求延後審查。
「我今天帶著眼淚北上,也帶著部落的想法,我們都蘭的土地一直在流失,族人被迫退往更深山墾作,當我們向政府說這是我們的領域,他們卻說是依法行政。最近很多開發案,這個時代雖然看似進步,我們族人卻將要流離失所。」都蘭部落前頭目巴奈‧達力功悲憤地表示,開發案並未過問當地部落的意願。
而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中岳也指出,本屆環評委員任期只剩三天,本案不應如清倉般匆促審查,而且《海岸管理法施行細則》下周即將出爐,環保署應暫緩審查,甚至退回。東海岸山海共生工作室蘇雅婷則指出,當地地質「利吉混同層」存在地滑風險,也因為地質之故,杉原灣長期缺水,若得滿足渡假村需求,自來水公司估計須耗資4,354萬元加壓供水,恐將全民買單。
⋯⋯更多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COM



部落長老說:一個開發案進來,土地被炒作,部落被撕裂,價值觀被扭曲。政府眼睛只有錢,沒有對人,對文化的尊重。阿美族和美麗的海岸.土地.山林,已經快消失了...請和我們一起守護杉原棕櫚都蘭海岸。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聶伯城(Dnipropetrovsk),烏克蘭告別紅色十月


 烏克蘭告別紅色十月

今年(2015)四月初,烏克蘭國會為了清除蘇聯時期的政治與意識型態遺緒,通過一系列共四個法案,媒體在第一時間將這些法案命名為「去共產化包裹」法案。其中一個法案在譴責蘇聯政體「有罪」,認為該政體曾實行國家恐怖(state terror)政策,故應禁止有關該政體符號與象徵的政治宣傳。被禁止的符號與象徵中,以城市名稱的變動最為明顯:接下來的一年,將不再允許任何地理位置用來紀念蘇聯領袖或組織。推動此項法案的是烏克蘭國家記憶局(the Ukrainian Institute of National Memory, UINM),根據該局的資料,有3%的地點---28個烏克蘭城鎮與800個村莊----需要重新命名,其中包括紀念列寧的「紅色論壇」(Red Tribune)、「共產主義黎明」(Dawn of Communism)等,還有為了紀念1917年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地名,有高達115個地點是以烏克蘭文或俄文拼音命名的「十月」或「紅色十月」。
 
除了城鎮與村莊,街道與廣場也需要重新命名,尤其是用來紀念列寧的廣場。有些街道會依據特定的共產黨集會而命名,如波爾塔瓦(Poltava)的「第二十三屆黨代表大會街」。即使烏克蘭東部在族群、語言與文化上較接近俄羅斯,但東部地方首長或是社運人士較少抗拒重新命名,因為「去共產化法案」讓他們別無選擇,如果他們不自己執行去共產化,烏克蘭國會會自己來做。這些動作意味著他們要對自己的歷史進行探索與思考,即使有些人並不喜歡這樣的動作。
 
聶伯城(Dnipropetrovsk是至今面臨重新探索歷史的最大城市(烏克蘭第四大城),這座城在1926年由烏克蘭共產黨領導人格里戈里‧彼得羅夫斯基(Grigoriy Petrovskiy)命名。彼得羅夫斯基曾協助執行蘇聯的「飢餓滅絕」(Holodomor)政策:從烏克蘭農民中強制徵用食物而導致大規模的飢荒,據估計至少三到五百萬烏克蘭人在1932-33年間餓死。即使該城有約四分之一的人口死於這場人為的饑荒,但彼得羅夫斯基仍在1933年九月宣稱「集體農場終於擊敗敵視該體制的所有敵人」。聶伯城現今的名稱因此成為當局忽視(或者記憶)發生在該地的蘇聯歷史中可怕的一頁。

許多俄國媒體甚至某些西方媒體,將烏克蘭「去共產化」的決定描述為該國試圖抹去二十世紀的歷史,或者是根本就想要對抗俄羅斯。然而,重新命名聶伯城並不是對俄羅斯人的「復仇」,也不是將共產黨人排除在政治之外:他們至少還擁有了1%的公眾支持。這些動作只是在進行聶伯城早已該做卻久未執行的歷史探索工作,大部分的烏克蘭人(以及其他至少十七個國家)承認飢餓滅絕政策是一個針對烏克蘭人的種族滅絕政策,但無知與政治怠惰使聶伯城的多數市民並未反思與意識到彼得羅夫斯基在那場災難中的角色,只有通重新命名的法案,才能在東部激發相關的討論。
案在譴責蘇聯的罪行時,也給2013-14年間的「親歐革命」(Euromaidan Revolution)提供一個管道,合法化那場反抗威權的運動。在親歐革命時,抗議者在全國各地扳倒數以百計的列寧雕像,表示對蘇聯遺緒的反抗。在聶伯城的抗議者將城市中央立寧廣場重新命名,以新名紀念與榮耀過去曾反抗亞努科維奇政權而遭殺害的運動者。今日,很多使用俄語的城市已經準備好,用那些能夠反映烏克蘭獨立與民主的符號,取代將蘇聯的紀念建築與象徵。
 
地方議會為了執行這些改變,而舉辦長達六個月的公聽會,公聽會將持續至十一月中才會結束。聶伯城「重新命名委員會」在四月成立,雖然該委員會起初是由學者所組成,但委員會後來開始擴大,納入一些自願加入的地方民運人士。市議會官員范帝姆(Vadym Shebanov)也因代表該市的少數族裔(猶太、波蘭與亞美尼亞裔)而參加,此一擴大參與是用來確保委員會的正當性,避免反對者攻擊重新命名是個政治化與官僚化的過程。
 
對聶伯城的重新命名也不是沒有爭議,主要的批評與建議來自愛國主義傾向的歷史學者。很多地方人士也較偏向採用簡單且相對去政治化的命名「第聶伯」(Dnipro,源自該城旁的大河「第聶伯河」),也是該城的俗稱。有些運動者則喜歡具有意涵的命名,如取自聖彼得(St. Peter)的「佩卓」(Petro)。1926年之前該市名為「葉卡捷琳諾斯拉夫」(Katerynoslav),但重新命名此一名稱是較難行的方案,因為該名稱是用來紀念帝俄時期的凱薩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隨著討論與各方提議,要求公民表決的呼聲也越來越大。
在聶伯城重新命名委員會內的審議,顯示了烏克蘭人明確知道他們「不想要甚麼」,但也顯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想法與需要。然而,此一新現而願意對抗過去痛苦歷史的意志,已經逐步在聶伯城與東烏克蘭蔓延開來,一旦地方當局決定新的城市名稱,烏克蘭議會將會進行三個月的審查程序決定批准與否。不論新名稱為何,此一命名可能翻轉數百萬烏克蘭人既有的記憶。(資料來源,Ukraine Says Goodbye to Red October, Foreign Policy, 2015/7/23


Euromaidan (/ˌjʊərɵmˈdɑːn/UkrainianЄвромайданRussianЕвромайдан,Yevromaidan, literally "Euro Square") was a wave of demonstrations and civil unrest in Ukraine, which began on the night of 21 November 2013 with public protests in Maidan Nezalezhnosti ("Independence Square") in Kiev, demanding closer European integration. The scope of the protests expanded, with many calls for the resignation of President Viktor Yanukovych and his government.[75] The protests ultimately led to the 2014 Ukrainian revolution. Many protesters joined because of the violent dispersal of protesters on 30 November and "a will to change life in Ukraine".[5] By 25 January 2014, the protests had been fuelled by the perception of "widespread government corruption", "abuse of power", and "violation of human rights in Ukraine".[76]

ユーロマイダンウクライナ語Євромайдан英語Euromaidan)は2013年11月からウクライナ大統領ヴィクトル・ヤヌコーヴィチによる欧州連合協定調印棚上げに抗議するために[1]ウクライナキエフ野党や市民が集まった独立広場から変わった名前である。ユーロ(Euro)は英語で欧州の意味。マイダンはウクライナ語で広場の意味。ユーロにマイダンを合わせ、“欧州広場”という意味になる[2][3]

香港鳳凰山 (蔡珠兒)


【Time is up】
滴搭滴搭,兩個倒數時鐘嘎嘎響,搬家前三天,離港前六天。
種了五年半的菜畦花圃,用了十九年的電郵地址,二十年的電話號碼,朝夕相見的南中國海,廿載寒暑、不知爬過多少次,青鬱雄奇,百看不厭的鳳凰山。
在心中說了無數次「再見」,這兩個字,近來卻綁了雪亮利刀,每說一次,就割痛一道。

墨爾本的樹各有其電郵信箱

The city of Melbourne assigned trees email addresses so citizens could report problems. Instead, people wrote thousands of love letters to their favorite trees.

What happens when you give email addresses to trees? @CityLab they get love letters!
http://www.citylab.com/…/when-you-give-a-tree-an-em…/398219/

The city of Melbourne assigned trees email addresses so citizens could report problems. Instead, people wrote thousands of love letters to their...
WWW.CITYLAB.COM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知事官邸 台南市定古蹟

鍾鴻蘭 台南市定古蹟 知事官邸
在東區衛民街 , 由林百貨集團再開發翻新的新景點哦 !

古典的知事官邸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佔教育部 7.24


[ 公庫現場快訊 ]
反課綱微調學生今晨翻牆佔教育部,中正一分局稍早逮捕33人。警方於5:00訊問,10:00檢察官複訊,截至目前檢察官仍在訊問中,所有人都在等結果。檢察官的訊問內容包括:什麼時間進入教育部、有無進部長辦公室、警察為什麼逮捕你們等。
警方逮捕的33人包含3名記者。昨夜因少數在現場的記者第一時間在網路上發出學生衝入教育部的照片,事件才在網路延燒並引發關注。
獨立記者林雨佑表示,為了跟進採訪,攀爬濟南路旁圍牆進入教育部,稍後在警方的驅離行動中,與學生一同被驅趕到正門口外。起先學生被警方區隔在左方,記者在右方、但不許拍攝。記者們答應警方要求,就地寫稿、上傳既有照片。然而,稿子未發出去,又遭警方趕往建築內大廳,進一步被禁止使用3C產品,包含手機、電腦。記者林雨佑、宋小海等皆被干涉不得發佈新聞圖片,以致於即時消息在當下被封鎖。
林雨佑也提及警方態度,指出昨晚張奇文抓捕學生前,向記者說「我知道你們是記者,但教育部沒有邀請你們來採訪啊!」同時拉扯林雨佑相機。
(圖為稍早教育部前攝)

‬“Can Singapore Survive?”



From our special report on Singapore’s 50th birthday: a sense of vulnerability has made Singapore what it is today. Can the tiny island nation now relax a bit? http://econ.st/1GvW8bn

KISHORE MAHBUBANI’S MOST recent book was called “Can Singapore Survive?”. Singaporeans are never allowed to forget that their country is small and its future...
ECON.ST





Wealthy ‪#‎Singapore‬ has once again topped a poll of the best places in the world to do business
Wealthy city-state Singapore has once again topped a ranking of the best places in the world to do business, with the UK ranking only 21st.
BBC.CO.UK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東京駅 TOKYO STATION100歲....103歲



【建築】東京 東京車站
「出票口即見寬闊豪華的圓頂」
明治建築界的第一人、辰野金吾所設計、約100年前1914年及創建的、「東京車站」。
2012年重新修建過、重現創建當時的姿態並重生!
圓頂的裝潢相當引人入勝,天井使用多數浮雕裝飾著。
同樣是由辰野金吾所設計的十二天支,在武雄溫泉名處「樓門」的天井可以瞧見。
是不是很有趣的設計呢^^
SAKURAvillage 編輯局
http://sakuravillage.jp/chinese
【Architecture】Tokyo Tokyo Station
「Splendid space at the ticket barrier」
”Tokyo station" was built in 1914 by Kingo Tastuno, the leading person of architecture in Meiji era.
The reconstruction was finished in 2012, it looks as it was at the time of its construction!
The interior of the dome is also amazing and there are 8 relief works of the zodiac signs in Chinese astrology on the ceiling.
Chinese astrology consists of 12 animals so 4 kinds of animals are missing there.
The missing 4 animals were found in the ceiling of the gate at Takeo Onsen (hot spring) designed by Kingo Tatsuno, the same person of the designer of Tokyo Station.
It might be his playful mind^^
【建築】東京 東京駅
「改札を出ると広がる豪華なドーム」
明治建築界の第一人者、辰野金吾が設計し、約100年前の1914年に創建された、「東京駅」。
2012年には改修工事を終え、創建当時の姿へと生まれ変わりました!
ドームの内装も見事で、天井には8匹の干支のレリーフが飾られています。
十二支のうち残りの4匹は、同じ辰野金吾が設計した、武雄温泉の名所「楼門(ろうもん)」の天井の隅で見つかっています。
ちょっとした遊び心でしょうか^^
SAKURAvillage 編集局
http://sakuravillage.jp





朝日新聞(The Asahi Shimbun)
東京駅に9000人以上が並びました。

http://www.asahi.com/articles/ASGDN2RW0GDNUTIL005.html



東京駅100周年の記念Suica、9千人超が行列:朝日新聞デジタル


JR東京駅で20日朝、開業100周年記念の「Suica(スイカ)」が売り出された。赤レンガの丸の内駅舎のデザインで1枚2千円で、JR東日...


WWW.ASAHI.COM|由 THE ASAHI SHIMBUN COMPANY 上傳



東京車站100歲 紀念動畫感人催淚


2014-07-28 12:48


〔本報訊〕即將邁入第100個年頭的日本東京車站,為了慶祝車站的百歲生日,官方特地製作了名為「時季は巡る~TOKYO STATION~」(中文名「時季輪轉~TOKYO STATION」)的微動畫,溫馨的風格與故事內容,讓人感動。




東京車站以紅磚瓦為建築特色,在日本是乘客最多的鐵路車站之一。(圖片擷取自東京駅(Tokyo Station)臉書頁面)



日本東京車站百年紀念動畫,由女主角美咲發現父親的懷錶為開始。(圖片擷取自YouTube)



動畫女主角美咲來到了父親生前工作的東京車站。(圖片擷取自YouTube)



網友透過動畫欣賞屬於車站的歷史與風情。(圖片擷取自YouTube)


這支動畫以「超越時間的親情」為主題,不僅製作了日語版,還有英語、中文及泰文版,影片描述29歲女主角美咲,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了父親生前一直十分珍惜的老舊懷錶,由於懷錶已停止轉動,決定修好懷錶的美咲,來到了父親生前工作的東京車站,卻發現要找的鐘錶行已經不在。失落的美咲於是徘徊在東京車站中,欣賞著父親之前工作的場所,卻意外發現了一間神秘的鐘錶行。


鐘錶行的大叔在幫忙美咲修理手錶的同時,還跟她談到了許多父親生前的事,讓美咲對於自己沒有好好把握與父親的相處時光,懊悔不已。


東京車站自1914年正式啟用,在前年翻新後,今年即將邁入100歲,是日本第一個車站,經歷了日俄戰爭、二次大戰美軍轟炸,經修復後仍完整保存著,2003年更被列為日本的國家重要古蹟。


































「時季輪轉~TOKYO STATION~」動畫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