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日 yy
Fwd: 台大圖書館館訊85期出刊 我視而未見
7/15日Fwd: 台大圖書館館訊87期出刊 我注意到它 因為我讀錯 以為跟"國家數位典藏"相關 所以 我要去演講 應該可以參考 我或許可以interview
9/5 演講前一天 必須去看 終於踏入或或一年多沒進去的圖書館 1715
找片 試片都經過一番折騰
不過看到台灣經濟番番發展早期的一些圖片 我還是會含淚微笑
圖書館為您生動話歷史─「美援臺灣與狄寶賽先生」影片首映會 | 圖 書館製作的第一部歷史紀錄片「美援臺灣與狄寶賽先生」將於5月17日(週四)下午2:00--3:20在圖書館地下一樓國際會議廳舉辦首映會,3:30- 4:30舉行有關該影片的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參與座談有關此一影片的內容和美援。歡迎您前來,體驗圖書館不同的館藏加值成果。 圖書館於一年多前,徵集到一批與1950年代的美援相關史料「狄寶賽文庫」,開啟了圖書館嘗試進行不同型式的館藏加值應用機緣。 | 美 援對於戰後的臺灣重建與經濟發展十分重要,當時美援透過美國的工程顧問公司J.G. Whit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參與對臺灣的經濟、工業、社會發展等建設的規畫與監督。1950-1957年間,J.G. White公司在臺灣的企劃經理是狄寶賽(Valery Sergei de Beausset)先生。本歷史記錄片是臺灣大學圖書館使用館藏說歷史,以「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應用服務分項計畫──九十五年度數位典藏創意加值 公開徵選計畫」之經費,根據「狄寶賽文庫」中的各類史料,勾勒1950年代的美援臺灣建設,以及當時的企劃經理狄寶賽先生的生命圖像:從光復初期的臺灣經 濟與美援背景,談到美援的運作方式、美援臺灣與第一個四年經濟建設計畫、介紹狄寶賽先生對臺灣經濟建設規劃的理念,以及其參與美援臺灣建設的實例。 圖書館並收有91歲高齡的狄寶賽先生於2005年4月間的談話實錄,使製作歷史紀錄片之資料更顯豐富。此部紀錄片,也包含與美援臺灣建設相關的的耆老、專 家如王作榮教授、王昭明、金懋暉、胡丕烈、姚興川、曹嶽維等先生,以及經濟學者吳聰敏教授談美援與狄寶賽先生。透過史料與見證人,詳實話歷史,也透過彩色 電影帶與照片,重現臺灣的早年風情,是圖書館實踐數位典藏加值應用、活用典藏資料的另一創舉。 本影片除在臺大首映之外,也將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國家臺灣文學館協辦,於5月20(週日)下午2:00在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續映。歡迎您光臨,共享這 一份成果的喜悅,並認識與臺灣建設發展密切相關的美援歷史。 | 「狄寶賽文庫」簡介 狄寶賽(Valery Sergei de Beausset)先生是美援臺灣時期,1950-1957年間,對美援臺灣建設肩負規劃督導之責的美國的工程顧問公司J.G. Whit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的企劃經理。該文庫是其在臺工作期間所留下的工作與生活記錄,包括美援臺灣建設相關的歷史文書檔案、狄寶賽先生在臺灣任職企劃經理 時期的日記、手稿檔案、剪報、以及狄寶賽太太所撰寫並投稿於China Post的臺灣見聞散文文稿、以及1950年代他們在臺灣工作期間所拍攝的16釐米彩色無聲盤式電影帶、照片等各式媒體資料。此等豐富資料,一方面呈現美 援臺灣的重要建設內容與規劃實務,為美援臺灣的歷史研究,填補了資料的遺缺。另方面也記錄早年的臺灣民土風情與山川樣貌,是鄉土人文思古憶昔的憑藉。戰後 臺灣接受美援而從事經濟建設、產業發展、以及電信與交通開發等,是臺灣歷史上極具關鍵性的特殊經驗。「狄寶賽文庫」正是此段臺灣歷史的見證性史料,其學術 價值與珍貴性,不言可喻。 | 狄寶賽先生簡介 狄寶賽先生在臺灣工作期間,報紙的報導、他所企劃督導的公司工廠等,對他的稱呼是「狄步銳先生」。蔣經國前總統在與他的合照上的題字是「狄寶賽先生」。近 年,臺灣還有稱他為「狄卜賽先生」的。臺灣大學圖書館製作本記錄片時曾經徵詢其意見,結果他建議採用與其本名發音最接近的「狄寶賽」。狄寶賽先生現在已高 齡92歲,狄寶賽太太也已85歲。臺大圖書館能及時錄製其親身口述,追溯臺灣建設的種種,靡足珍貴。 狄寶賽先生於1915年出生在帝俄的聖彼得堡,祖先曾經是法國貴族。1917年俄國發生十月革命,狄寶賽先生和母親、弟弟以難民身分在1920年抵達美 國。1944年二次大戰期間,狄寶賽先生自願到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擔任雷達軍官。大戰結束後,他意識到世界上許多國家需要工程師幫忙重建,因此寫信應徵 海外工作,他在海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印度從事肥料廠的工廠設計。1948年,狄寶賽先生轉而任職懷特公司,從事海外工程的顧問工作。任職懷特公司之後,他 首先在中國大陸工作。1949年到達臺灣後,就在臺灣待了將近9年。 狄寶賽先生在臺灣期間,不只親自督導水力發電、水壩電力擴充、重建鐵公路運輸系統等建設,並對港口、機場的建造提供建議,還投注心力於三十餘項的工廠作 業,包括機械廠、造船廠、電信、紡織及各種形式的消費品之製造生產上,貢獻卓著。中華民國政府在他離開臺灣的前夕,頒給他特種領綬景星勳章,以表彰他對台 灣工業化和中美技術合作的貢獻。狄寶賽先生常稱呼他在臺灣出生的孩子是臺灣人,而美援和狄寶賽先生對臺灣的支援和貢獻,也將是臺灣人將所珍惜的國際友誼。 | (特藏組 洪淑芬) |
7/15
臺灣大學圖書館製作的第一部歷史紀錄片「
美援臺灣與狄寶賽先生
」於5月17日(週四)下午2:00--3:20在圖書館地下一樓國際會議廳舉辦首映會,3:30-4:30舉行有關該影片的座談會。首映會在本校陳泰然副校長、國科會人文處陳東升處長、圖書館項潔館長的致詞下揭開序幕。本歷史紀錄片的主要人物狄寶賽先生的兩位女兒Indira與Lee-Tai應邀代表狄寶賽先生夫婦出席,並由Lee-Tai代為宣讀狄寶賽夫婦的致詞內容。在電影首映之後,舉辦有關美援與狄寶賽先生的座談會,由本歷史紀錄片的計畫主持人吳密察教授主持,前行政院秘書長的王昭明先生、光啟社的莊清å ��神父、本校經濟學系的吳聰敏教授等與談。
項潔館長說明該部歷史紀錄片製作之緣由,以及狄寶賽文庫中電影帶的珍貴之處─該文庫中的彩色電影帶,或可說是1950年代世界上少數的、甚至是僅有的有關臺灣的彩色電影帶;圖書館製作此歷史紀錄片,主要是因為狄寶賽文庫內的電影帶以及資料內容都很特別的緣故。陳泰然副校長的致詞,提到其出生於日據時期剛結束之時,臺灣民眾疲於久來的戰爭,都期待從此以後天下太平,因此村中出生的小孩,多被取具有「太平」之意的名字。美援的牛奶,是小學時代學校中的記憶,而美援麵粉的麵粉袋,也是溪邊游泳時常見的小朋友內褲的光景。陳副校 長認為,美援過程中,應有動人的故事;
透過將數位典藏的成果以電影的方式來呈現可打動人心,並祝福與會者觀賞之後,都能有愉快的心及感恩的心。陳東升處長指出,典藏數位化的成果,一者可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另者則應對於公共教育、文明資產的保存,能有一些貢獻。臺灣大學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不論在館藏方面、或是在資料的收集方面,都甚具特色。在另一方面,臺灣大學在追求卓越計畫中,研究表現被高度期許,因此,項館長及吳密察教授能在此情況下花時間製作紀錄片,令人敬佩。陳處長期勉「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負有將臺灣的文明資產記錄下來的使命,臺灣大學扮演火車頭的角色,可以帶動更多其他機構進行同樣的努力,這樣就�ƒ �夠使很多的材料,變成大眾也很容易「閱讀」的形式之成果。
在陳副校長、陳處長及項館長的致詞後,狄寶賽先生的女兒Indira和Lee-Tai也應邀致詞。Indira指出,美援是一段曾經與自己以及臺灣人的生活有所交會的歷史,面對經過極大的努力所重現的這一切,雖然為其父母因年邁與身體狀況而不克親自前來感到遺憾,卻也因能夠代表其父母出席而深感榮耀。狄寶賽夫婦透過Lee-Tai帶來的致詞中,充滿對過去在臺灣生活的喜愛以及對在臺灣所結交的朋友的懷念。狄寶賽夫婦對於睽違臺灣多年後,臺灣大學圖書館能夠製作一部記錄狄寶賽先生在臺灣九年間的主要工作之歷史紀錄片,有很深的感動和感激。狄寶賽夫婦道出他們當年與能幹又具有奉獻心的工程師、企業家、政府官員共同工作,對於任何成果,從未曾試圖居功,但是 此時獲得肯定與讚賞,也不諱言他們的感激和喜悅之心情。(狄寶賽先生夫婦的致詞由狄寶賽夫人起草,全文及中文翻譯見本文末)
1950年代,狄寶賽先生因為擔任懷特公司的企劃經理
,在臺灣居住九年,參與擘畫與督導美援臺灣建設的種種方案。而狄寶賽夫人一方面投身於東海大學創校、電台英語廣播教學等教育工作,另方面除了隨先生出席重要聚會,也隨之探勘山林,跋涉艱難的山河,對臺灣卓有貢獻,也留下令他們懷念一生的美好回憶。
臺灣大學圖書館利用所徵集到的狄寶賽文庫資料,包括手稿與文件資料、影帶、照片、幻燈片、日記等,製作成「美援臺灣與狄寶賽先生」歷史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帶給狄寶賽夫婦和他的家人很多的溫馨回憶,也可幫助您了解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
2007年5月17日「美援臺灣與狄寶賽先生」影片首映會上
狄寶賽夫婦由其女兒代為宣讀的致詞
It seems quite miraculous, and at the same time, quite fitting that Taiwan once again is playing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our lives. The most exciting, rewarding, and happy years of our early married life were the nine years we lived in Taiwan, and now, most unexpectedly, in our old age the most exciting and gratifying events in our lives are thanks to new contacts with people in Taiwan. We are so very grateful to Mr. Lin Pen-Yen for discovering Mr. de Beausset'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visiting us in Michigan 3 times and writing his book "V. S. de Beausset's Order of the Brilliant Star." We are, also, more grateful than we can say for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y's appreciation of Val de Beausset's archives, movie films, photographs, slides and dairies of those exciting nine years. It is as though the Taiwan experience has come full circle—and just in time to give both of us a great deal of joy in our old age.
The documentary film that the library has made of Val's work is wonderful. We are very impressed with the technological skills with which movie films, slides and photos were blended together into a smooth story. The interviews with people today and the pictures of factories Val helped get started as they are today are very interesting. A great deal of work has gone into this documentary. We are very pleased and grateful.
Val's method of working was to stay behind the scenes. He never tried to take credit for any work he did with very capable and dedicated Chinese engineers, businessmen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but there is no denying, his gratification and deep pleasure, to have this recogni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his work.
We thank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or inviting our two eldest daughters to represent us at the Premier Showing of this documentary. It is truly thrilling for all of us.
We have lived and worked in seven countries and enjoyed them all, but if anyone asks us where we most enjoyed living and working it takes us not a second to answer "Taiwan." We made friends here who remained dear and close friends for life. Now we have made new friends in Taiwan to whom we are extremely grateful. Thank you so much.
I find it hard to put into words what we feel for all the work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y has done on this documentary film. We also wish to thank Mr. Lin for being the catalyst that brought this all about.
Many thanks to you all.
Val and Connie de Beausset
很奇妙、也可說再適巧不過地,臺灣再一次成為我們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結婚早年,最感到興奮和快樂的日子是在臺灣渡過的9年。而現在,很不期然地,在我們的晚年,我們能夠面對這樣讓我們非常感動與溫馨的場面,這都要感謝我們能夠再度和臺灣的人們有了新的聯繫。我們非常感謝林炳炎先生,他發現狄寶賽先生在臺灣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三度到密西根州造訪我們,寫了"V. S. de Beausset's Order of the Brilliant Star"。我們也十分感謝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肯定狄寶賽典藏的有關在臺灣的9年期間的資料、影帶、照片、幻燈片、日記等的重要性。彷彿臺灣經驗就這樣被完整兜攏,而且及時地在我們的晚年給予我們極大的喜悅。
臺大圖書館為Val的工作所製作的紀錄片非常好,我們對於能夠將影帶、幻燈片、照片等融入一個流暢的故事的技巧,十分印象深刻。影片中訪談一些現今的人物,以及呈現一些Val曾協助創建的工廠的今貌,都讓我們感到趣味盎然。許多Val過去的工作,都記錄在這影片中,我們非常高興與感激。
Val工作的情形是習於站在幕後,對於他和這裡的一些能幹又具有奉獻心的工程師、企業家、政府官員共同工作的成果,從未曾試圖居功。但是,無可諱言的,現在他的工作能夠得到肯定與讚賞,真的有很深的感激和喜悅。
我們感謝臺灣大學邀請我們的兩位女兒代表我們出席這個紀錄片的首映會,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喜出望外。
我們曾在七個國家居住工作,都能夠歡喜自在,但是,如果有人問我們,最感到愉快的是哪一個國家,我們一定不假思索地回答「臺灣」。我們在這兒所結交的朋友,都和我們保持親密的情誼,成為一輩子的朋友。現在我們多麼高興在臺灣又有了新朋友,真的很感謝。
我們實在找不到適切的言語來表達我們對於臺灣大學圖書館製作這一部歷史紀錄片的感激。我們也再一次謝謝林炳炎先生的居間,今天的這一切才有可能發生。
謝謝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