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紡織業把台語電影的底片拿去做帽子內沿,或是提煉水銀
1967年開始,沒有中央投資的台語片跨不過彩色電影200萬的投資門檻,加上日本片大興、電視機成為主要家庭娛樂,台語片從業人員紛紛進入電視台 工作,台語片產量大衰。辛奇說,「台灣沒有三天的好風光,台灣人就是有這個毛病,什麼題材好就通通去拍,阿西一紅,一下子就七、八部以阿西為名的電影在 拍。」例如盲女系列受歡迎的時候,就立刻拍了《豔諜三盲女》、《盲女司令》、《盲女集中營》、《盲女大逃亡》,一窩風盲女紛紛出籠。當時,地方戲院的電影 看板開始出現男女主角人頭,銜接不相關的暴露外觀。許多電影開頭也剪進披著薄紗跳大腿舞或艷舞的影片,甚至片中也穿插國外進口的色情片,只希望賺錢。後來 台語片沒落,紡織業興盛,大甲帽就把台語電影的底片拿去做帽子內沿、襯衫衣領、或是提煉水銀。「最後一部台語片是楊麗花拍的《陳三五娘》,拍唐代的劇本。 所以我們常說『成也歌仔戲,敗也歌仔戲。』」薛惠玲說,「當年所謂的官方或是民間投資國語片會被留下來。台語片因為是個人民間投資,沒有好的保存單位,只 有剩餘價值。台語片消失在1981年,電影資料館從1989年開始進行全力搶救。有的是軍中巡演保存下來的底片,有的是從民營沖印公司大都影業庫房那裡搜 羅過來的,並且進行部分修復,大批的國語和台語電影被移放到狹小的資料館裡。」
講完台語片的心酸,拍過許多當時導演不敢拍的題材,譬如媽媽養兩個小白臉,談起自己的電影,辛奇還是開心的說,「我不大喜歡和別人一樣,別人不敢拍 的我都去拍,我最愛用蒙太奇。我當導演以來,最受影響的電影就是《升官發財》,就是因為它的片頭!一開始,導演拍一個小學裡的牆上四個紅色大字,『禮義廉 恥』,而每個字的上面都剛好有一條女性內褲,很諷刺,就叫不知羞恥。(大笑)看起來好壯觀。如果要我再拍電影,我每一部都要用這個開頭!」
有歌有舞有血有淚 春花夢露台語片五十年
台語片的觀眾到戲院就是一副熱誠、一副要陶醉的樣子,越誇張越叫好。—陽明(台語片演員)
1950年代開始,台灣有了不同性格的國語電影與台語電影。當時,國語電影最喜歡做的就是,拍一些揭露中共暴行、高談「建設復興基地、完成復國大 業」、頌揚台灣光明無限、好國民健健康康的政令片;或是在中影片廠搭美麗的景,拍一些不食人間煙火又正經八百的清純仙女,來個你愛我我愛妳的纏綿悱惻。相 反地,台語片因為不受省政府的重視,以及民間資金微薄下的十天拍一片短線操作,還被主流社會覺得有點低俗,如同歌仔戲與布袋戲一樣,什麼都拍!什麼都演! 沒有在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