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台灣素人蓋房子

日本建築師中村好文在《住宅讀本》一書裡曾說,一個理想住家的關鍵條件是「居心地」,也就是「居住的感覺」,亦即無須華廈豪宅,只要能讓自己身心自在、感覺安然沈穩的住宅,就是「家」之所在。

「居心地」該是何種樣貌?每個人都有一幅自己的想像,但當都會區大樓越蓋越擠、房價越飆越高,徘徊在「無殼蝸牛」和「屋奴」兩種困境間的市井小民,還可能有別的出路嗎?

與此同時,台灣有一群人,他們絕大多數沒有建築專業背景,卻決心為自己、為家人或社群,或是為了與自然親善,而選擇隱身在城市邊陲或田野山徑間,自力打造心目中的完美家園。他們的造屋夢,造就的不只是一棟房子,更是一種不同的人生。

畢業自東海大學景觀系、曾任職「居家雜誌」的作家林黛羚(東海大學42屆景觀系,2000年畢),近年來遍訪全台大城小鎮,為自力造屋的夢想家們留下紀 錄。自2007年出版《蓋自己的房子》,迄今已走訪超過200位造屋達人,出版4本著作,本本暢銷並引發風潮。

有故事的房子

「其實每個人天生都會蓋房子,」林黛羚說,她尤其喜歡鎖定造訪具有自然手感、綠色省能、富實驗精神等特質的平價建築,而每棟房子背後,都藏著獨具人味的故事。

例如花蓮湖畔有一間名為「蘇湖」的房舍,來自於屋主夫妻為了滿足女兒實現如電影《霍爾的移動城堡》般的夢想,竟真的在地面鋪設軌道,再幫房子裝上6個各可承重一公噸的鐵輪及固定器,讓房子可以在軌道內來回移動,是跳脫框架的建築思維,也是一份愛的禮物。

【以上新聞轉貼自台灣光華雜誌/文.王婉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