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印度珠寶業





買珠寶,得去印度作者: Vivienne Becker 編譯: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實習生陳亦珈

印度珠寶的崛起
在過去五到十年間,印度珠寶搖身一變,從默默無聞的黑屋子手工作坊走上了國際珠寶競技場的中心舞台。這種地位上的迅速提升,原因有二:首先,它將重點從黃金向鑽石轉移,即以鑽石為點綴轉為以黃金為襯托,雖然百分之八十的印度珠寶市場仍被黃金佔據,但這種細微的轉變卻意義深遠。其次,印度人的購買心理,已從純粹的保值轉向了對設計價值的認同以及對寶石質地、稀有程度的了解。印度珠寶行業在過去三年中快速發展,如今其鑽石切割工藝已成為行業翹楚,現在市面上用於珠寶首飾的鑽石,十之八九是在印度切割和拋光的。
Gitanjali集團是一家印度珠寶公司,從裸鑽開採到成品零售,均整合於一體,每個月經手的鑽石數量達40萬顆,擁有4000家零售店。它還向多個印度與歐洲品牌長期供貨,意大利著名珠寶品牌Stefan Hafner就是其中之一,這些都讓Gitanjali集團逐步成為世界珠寶行業的主力。與此同時,Amrapali等印度本地品牌正試圖登上國際舞台,而Viren Bhagat等獨立珠寶設計師們則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鑑賞家和收藏家的目光。
“印度的奢侈品產業起步於珠寶行業。” Sabyasachi Ray是印度珠寶出口促進會的執行總監,該機構每年組織“印度國際珠寶週”,致力於讓印度成為世界珠寶行業的“原創設計聚集地” ,今年為第三屆,於8月19日至23日在孟買舉行。
在過去的一年裡,印度珠寶行業的總產值上升了5%,達361億美元。國內市場的產值為200億美元,在過去三年中同比上升了20%到25%,預計未來五年,每年將上升13%。印度的鑽石切割產業利潤豐厚,其產業中心位於西部城市蘇拉特,僅2011年12月就經手了價值320億美元的鑽石,預計將達到100%的增長。除此之外,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之一力拓集團,計劃於未來數年間在印度建立一個世界級的鑽石礦,以使該國成為世界十大鑽石產量地區。印度的彩色寶石中心位於西北部城市齋普爾,企業組織架構的引入,給這個曾經的個體經營市場,帶來了強勁增長。英國知名珠寶品牌Gemfields以祖母綠和彩色寶石聞名,他們宣稱該公司如今90%未經加工的祖母綠,來源於印度製造商或零售商。
對印度人來說,珠寶的意義早已超越了奢華的外表,而擁有了舉足輕重的內涵,它不但出現在家庭的傳統儀式中,更是作為財富的象徵。為期數日的印度傳統婚禮上,每天新娘佩戴的成套珠寶首飾都是不一樣的;田間勞作的婦女也會在手臂上佩戴成串由金、銀和寶石鑲嵌而成的手鐲。
Siddharth Kasliwal是齋普爾珠寶商場“寶石宮殿”的老闆,在他看來,珠寶在這兒,就好比是一種信仰。即使在現代印度社會中,人們仍然相信寶石與行星、命運、財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珠寶行業尤甚,人們在做一筆大買賣之前,要同時諮詢占星師和寶石治療師。祖母綠在印度代表“天堂”,被認為是一種溫潤、帶來福氣的寶石,很受歡迎,而質地較硬的藍寶石就沒那麼受青睞了。佳士得拍賣行亞洲藝術部的國際總監Amin Jaffer說:“即使是在紐約進行投資的印度銀行家們也認為,選擇合適的寶石、並將之佩戴在貼近皮膚的地方,能夠給他們帶來財富與運氣。”


隨著印度人的財富、地位及品味的提升,珠寶行業成為反映這個國家社會、文化、經濟巨變的一面鏡子。 Kasliwal將珠寶公司老闆稱為“商業大亨”,他們既擁有實業和資金,還愛趕潮流。他們在女兒還非常年幼的時候,就開始為她們準備嫁妝和婚禮所需的珠寶。 Kasliwal舉了個例子:“最近從德里來的一位商人,為他同行的三個女兒購置珠寶,花費竟高達200萬美元,而三個女孩只有7歲、11歲和15歲,但這位商人說這筆費用是遲早的事兒。”
東西方風格的混搭
提到印度珠寶,一定要知道齋普爾的珠寶商場“寶石宮殿”。它於1852年由Kasliwal家族建立,當時是王室的御用珠寶商,他們至今還擁有著這家公司,並且受到世界各地收藏家們的青睞。 “寶石宮殿”在宣傳自己設計的珠寶時,也會出售一些頂級古董珠寶。在家庭式手工作坊的白色坐墊上,坐滿了光著腳、盤著腿的金匠、上色工以及寶石切割工,周圍所堆積的、閃閃發光的寶石,將被用於新定制的珠寶設計中。現在的“寶石宮殿”更像是一個學院,融合了各種風格的珠寶設計,既是國際時尚品牌的最愛,又是齋普爾本地新湧現的珠寶藝術家們作品的展示中心。
“過去的十年,印度改變了許多。”Kasliwal說道,“與過去相比,如今的印度人更容易接受新款,他們會選擇有設計感的珠寶,而不是那些很重的項鍊。同時,歐洲人也越來越欣賞印度珠寶,美國人、俄羅斯人、中東人都被吸引過來。”“寶石宮殿”的一些展品受到了異國文化的影響,部分甚至加入了俄羅斯元素,除此之外,它還用22K黃金與一連串彩色寶石,完成了莫臥爾風格珠寶的現代主義詮釋。令人驚豔的設計作品中,包括一枚鑲嵌著許多有色尖晶石和紫色卵形石的戒指,售價1,785英鎊;一對小鳥形狀的耳環,下嵌三角棱面的滴水型垂墜,售價3,409英鎊;以及一串尖晶石手鍊,邊緣用花瓣形狀的寶石點綴,售價28,575英鎊,以上這些珠寶都能在倫敦的奢侈品網站CoutureLab上買到。
當19世紀90年代“寶石宮殿”大獲成功之際,印度獨立珠寶商們也開始對歐洲珠寶設計產生興趣,他們試圖復興二三十年代加入了印度元素的“裝飾風藝術”風格,並設計出符合當代審美的款式,與傳統珠寶設計抗衡。 “一方面,傳統審美仍是主角,一系列的珠寶設計均從皇家範本而來。”Jaffer說,“但另一方面,腰纏萬貫且具備國際視野的印度人,正顯示出一種與傳統不同的審美觀。”引領這股潮流的,正是獨立明星珠寶商們,以孟買的Viren Bhagat和齋普爾的Santi Choudhary為代表,他們倆人顛覆了家族珠寶商們建立了幾個世紀的傳統,如今他們的地位已與醫生、占星師等同,並被印度人視為上賓。
印度知名珠寶設計師
Bhagat設計的珠寶中蘊藏著一種輕盈飄渺之感,這一下子吸引住了那些具有現代審美觀的印度人,沒有金屬裝飾,不會循規蹈矩,珠寶設計變得隨心所欲。他說,“年輕的時候一直與父親一起工作,直到二十多年前的一天,我決定開始完全自由地創作。”他的自由體現在新舊元素的融合中,既有中亞和印度的工藝和織錦,也有莫臥爾風格的花型和19世紀20年代卡地亞珠寶的影子,這些都使得他設計的珠寶不但具有歐洲式的光澤,也有印度式的豐滿莊重。 “年輕的珠寶買家大多頗有教養,且見多識廣。”他解釋道,“舉個例子來說,我的顧客中有位從斯坦福大學畢業的印度女士,她對設計款式和個人身份非常重視,因此她很願意把珠寶當做一件藝術品來購買。”


 Santi Choudhary是另一個打破固有框架的設計師,出生於銀行世家的他,是家族的第十代珠寶商。早在十八世紀,Choudhary家族以銀行家的身份搬到齋普爾,從鑄幣開始逐步涉足皇家金庫的各項業務,並歷經幾代人轉變為珠寶商。如今Choudhary家族居住和工作的地點在一幢歷史悠久的印度豪宅(haveli)中,位置毗鄰齋普爾皇宮,其內部裝潢十分奢華,牆壁上畫滿精美的壁畫。 Choudhary在他的設計作品中不但運用“裝飾風藝術”來沖淡印度傳統風格,還加入了令人驚豔的意大利現代元素,這是他在米蘭獲得的靈感,在那兒他也擁有一間自己的辦公室“每天我過目的石頭在2到5千克之間,但從中只會選兩三顆。” Choundhary說,“我一直堅守自己的原則:用好每一顆石頭。”
作為印度最成功的珠寶品牌之一,Amrapali肩負著將印度珠寶帶向世界的重任。它於19世紀70年代早期由Rajiv Arora和Rajesh Ajmera創立,兩人原是歷史系學生,他們重建了印度部落珠寶風格,並將之加入到傳統印度款式的新珠寶製作工藝中。他們最初使用氧化銀來裝飾,後來逐步將視線轉向黃金和珠寶。如今,Amrapali已是一個國際品牌,從印度到倫敦、紐約、洛杉磯和香港,都有它的分部。位於齋普爾的工作室裡,僱傭了1200多名工匠進行不同風格的設計,如民族風格、維多利亞風格等,他們還需要完成其他設計師委託的定製作品。向來專注於印度傳統製作工藝的Amrapali擅長多種珠寶飾物,包括金銀絲製成的工藝品;手工鑲嵌黃金、琺瑯、珠寶的昆丹(Kundan)和波爾基(polki) 套飾,前者是用金箔制成下凹的工藝,後者是將不規則鑽石進行拋光並切割成滴水形的工藝。它為買家提供了各種風格的選擇,包括用彩色寶石鑲嵌而成的Navratan項鍊,售價1500英鎊起;一對絕美的吊墜耳環,售價2000英鎊起;一串頗有分量且造型精美的臂鐲,售價4200英鎊起;還有一套新款贊比亞祖母綠珠寶,是與英國知名珠寶品牌Gemfields合作製成的,售價3000英鎊起。
獨立珠寶設計師茁壯成長
在一系列名人背後,一些年輕的獨立珠寶設計師正在成長,即使他們現在仍是無名小卒。譬如1993年開始設計珠寶的Farah Khan,她出生於一個著名的寶萊塢家庭,後與朋友一起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美國寶石學院上課,並“從此由一個熱衷社交聚會的人,變為一個印度書呆子”。她於2004年創立了自己的珠寶品牌,並專注於有印度元素的設計風格,曾受到許多著名傳統珠寶商的影響,譬如Harry Winston。她設計的珠寶中有迷人的女性氣息。她於2010年和2011年相繼在孟買和德里開了第一和第二家商店。即使遠在南美的國際買家也會經常飛來買她的珠寶,因此她也計劃在迪拜和倫敦開幾家專賣店。談到當代珠寶設計潮流,Khan認為,如今佩戴單件珠寶已逐漸取代了印度人一次佩戴許多件珠寶的習慣。然而她的“寶萊塢”本性並未泯滅:“珠寶從來就該是引人注目的,尤其在紅毯上。”
與此同時,紮根於孟買的設計師Nirav Modi 正專注於稀有鑽石,他出生於一個鑽石切割世家,並且在這方面經驗豐富。如今Nirav Modi和他2010年12月創立的同名珠寶品牌,已獲得鑽石公司Firestone Diamond的支持。在Modi看來,印度人正越來越關注鑽石的價值和稀有程度,因此他設計的珠寶有兩大特徵:一方面是鑽石的顏色,多選用白色、太陽黃和粉紅色;另一方面則是他獨一無二的切割工藝。他設計的作品,無論外觀或觸感都絕對是西方風格,但內裡卻夾雜著一點點印度式“辛辣”,售價50,000英鎊起。對Modi而言,創新就像玩遊戲一般,那些擁有“無盡切面”的鑽戒,事實上都經過一系列精益求精的切割,從而使得其頂端能夠折射出一圈光暈。這種設計風格將古代與現代結合在一起,並且將鑽石帶回了這個最早發現它的珠寶王國,印度。
(本文根據FT旗下奢侈品雜誌《如何消費》(How To Spend It)2012年8月刊文章“Jewel Nationality”編譯)


买珠宝,得去印度


 
印度珠宝的崛起
在过去五到十年间,印度珠宝摇身一变,从默默无闻的黑屋子手工作坊走上了国际珠宝竞技场的中心舞台。这种地位上的迅速提升,原因有二:首先,它将重 点从黄金向钻石转移,即以钻石为点缀转为以黄金为衬托,虽然百分之八十的印度珠宝市场仍被黄金占据,但这种细微的转变却意义深远。其次,印度人的购买心 理,已从纯粹的保值转向了对设计价值的认同以及对宝石质地、稀有程度的了解。印度珠宝行业在过去三年中快速发展,如今其钻石切割工艺已成为行业翘楚,现在 市面上用于珠宝首饰的钻石,十之八九是在印度切割和抛光的。
Gitanjali集团是一家印度珠宝公司,从裸钻开采到成品零售,均整合于一体,每个月经手的钻石数量达40万颗,拥有4000家零售店。它还向 多个印度与欧洲品牌长期供货,意大利著名珠宝品牌Stefan Hafner就是其中之一,这些都让Gitanjali集团逐步成为世界珠宝行业的主力。与此同时,Amrapali等印度本地品牌正试图登上国际舞台, 而Viren Bhagat等独立珠宝设计师们则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鉴赏家和收藏家的目光。
“印度的奢侈品产业起步于珠宝行业。” Sabyasachi Ray是印度珠宝出口促进会的执行总监,该机构每年组织“印度国际珠宝周”,致力于让印度成为世界珠宝行业的“原创设计聚集地”,今年为第三届,于8月19日至23日在孟买举行。
在 过去的一年里,印度珠宝行业的总产值上升了5%,达361亿美元。国内市场的产值为200亿美元,在过去三年中同比上升了20%到25%,预计未来五年, 每年将上升13%。印度的钻石切割产业利润丰厚,其产业中心位于西部城市苏拉特,仅2011年12月就经手了价值320亿美元的钻石,预计将达到100% 的增长。除此之外,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力拓集团,计划于未来数年间在印度建立一个世界级的钻石矿,以使该国成为世界十大钻石产量地区。印度的彩色宝石 中心位于西北部城市斋普尔,企业组织架构的引入,给这个曾经的个体经营市场,带来了强劲增长。英国知名珠宝品牌Gemfields以祖母绿和彩色宝石闻 名,他们宣称该公司如今90%未经加工的祖母绿,来源于印度制造商或零售商。
对印度人来说,珠宝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奢华的外表,而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内涵,它不但出现在家庭的传统仪式中,更是作为财富的象征。为期数日的印度传统婚礼上,每天新娘佩戴的成套珠宝首饰都是不一样的;田间劳作的妇女也会在手臂上佩戴成串由金、银和宝石镶嵌而成的手镯。
Siddharth Kasliwal是斋普尔珠宝商场“宝石宫殿”的老板,在他看来,珠宝在这儿,就好比是一种信仰。即使在现代印度社会中,人们仍然相信宝石与行星、命运、 财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珠宝行业尤甚,人们在做一笔大买卖之前,要同时咨询占星师和宝石治疗师。祖母绿在印度代表“天堂”,被认为是一种温润、带来福气 的宝石,很受欢迎,而质地较硬的蓝宝石就没那么受青睐了。佳士得拍卖行亚洲艺术部的国际总监Amin Jaffer说:“即使是在纽约进行投资的印度银行家们也认为,选择合适的宝石、并将之佩戴在贴近皮肤的地方,能够给他们带来财富与运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