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跟着狄更斯游瑞士
報道 2012年10月11日
Elisabeth Real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聖伯納德大山口。
穿着雪鞋在阿爾卑斯山聖伯納德大山口(Great St. Bernard
Pass)崎嶇的山路向上爬,本以為這段路只要走一個小時,現在已經走了90分鐘。我的瑞士導遊——納沙泰爾大學(Université de
Neuchâtel)的文學教授帕特里克·文森特(Patrick
Vincent)發誓說,我們要去的那座11世紀修道院就在下一個拐彎處。這座建築處在海拔8100英尺高處,位於瑞士、意大利和法國接壤的雪山地帶上,
有着豐厚的歷史:它是由聖伯納德本人創建的,修道士飼養的那種著名的聖伯納德犬也誕生在這裡;還曾經給拿破崙和大仲馬等傑出的訪客提供過食宿。不過,我想
參觀這個地方還另有原因。我正在追溯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足跡,1846年他居住在瑞士的時候,曾沿着這同一道大山口爬上了這座修道院。
儘管狄更斯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對倫敦街頭的生動刻畫,還有他的美國遊記,但他也同樣受到過瑞士的啟發。在這裡,他花了五個月時間寫出了《董貝父子》 (Dombey and Son),找到了創作《小杜麗》(Little Dorrit)和《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的靈感,還寫了他的第四個聖誕故事。不過他不僅是作為一個作家在這裡休養,而是把妻子、六個孩子以及家裡的狗都帶到了洛桑 (Lausanne),住在別墅里,雇了四個僕人。
狄更斯抽出時間和家人、朋友一起探索了這個國家,並且在一大堆私人信件當中詳細描述了對這裡的印象,其中很多話語都滿帶諷刺,但仍然毫不掩飾地表達
了他對瑞士的鐘愛。“上帝啊!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國家!”他在寫給朋友(以及他後來的傳記作者)約翰·福士特(John
Forster)的信中這樣明確地說道。他越來越喜愛瑞士,一生中一共四次到訪這裡,並且還在英格蘭建造了一個永久的紀念品:他讓朋友將一所16世紀的瑞
士小木屋郵寄給他,他再重新將它裝砌起來,用作書房,甚至挖了一條真正瑞士風格的地下隧道,將小木屋與他家的房子連接起來。
今年春天,我進行了一次為期四天的旅行,在瑞士探索狄更斯經常到訪的三個地方,希望能發現,到底是什麼讓他屢屢故地重遊。除了狄更斯在修道院過夜之 前走過的聖伯納德大山口之外,我還會在洛桑停留。在那裡,狄更斯一家人住在別墅里,眺望着日內瓦湖(Lake Geneva,也稱“萊芒湖”——譯註)和拉沃葡萄園(Lavaux Vineyards),作家每晚都在這裡花很長時間散步。下面所描述的,便是這些曾經偶然成為作家靈感來源的地方。
聖伯納德大山口與修道院
我們從洛桑開車去聖伯納德大山口,這是沿着瑞士最東邊的山路大拐彎上一段60英里的路程,沿途會經過很多小木屋群,還有馬丘比丘(Machu Picchu)那樣的陡峭的葡萄梯田。
在廢棄的超級聖伯納德度假村停好車之後,我們開始沿着這條吹着猛風的小路向上爬。下山的滑雪者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沿路扔下一句句歡快的 “Bonjours”(法語“你好”)。“狄更斯是9月份來的,所以當時沒有雪,”教授一邊繫緊雪鞋一邊大聲喊着,“而且當時他是騎着驢子走的!”
我們沒有驢子,而這也不是我們這趟旅程和狄更斯那次唯一的不同之處。他和其他10人(包括妻子凱特以及兩名僕人),是從洛桑坐蒸汽輪船到達大山口, 然後坐四輪大馬車,然後再騎驢子。來迴路程一共用了四天。他們最後穿過的“荒涼谷”(Valley of Desolation),被狄更斯描述成“巨大而可怕”,現在這裡的路很可能也絲毫不比1846年時好走。
狄更斯很早就已經在阿爾卑斯山旅行。維多利亞女王爬上陡峭崎嶇的皮拉圖斯峰(Mount Pilatus),標誌着探索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黃金時代到達頂峰,而在那之前22年,狄更斯就已經來到這裡。在寫給福士特的另一封信中,狄更斯對於那座修 道院的描述流露了他對阿爾卑斯山的恐懼與敬畏。“除了一連串令人害怕的山脈,還有一個巨大的山谷,中間是一個黑色的湖泊,陰雲長期籠罩在上面。空氣是那麼 稀薄,連呼吸都困難……劇烈的寒冷尖銳鋒利得無法形容。”
我在路上吃力地趕過一群穿着雪鞋的年老的當地人,就來到修道院的門口,發現狄更斯的描述與我所看到的景象相去甚遠。意大利、法國和瑞士接壤的景觀全 然是一片寧靜祥和,但那一片湖既沒有烏雲,也不是黑色的,而是一片冰冷的藍色,天空也如寶石一般透着晶瑩的蔚藍。一位修道士出來迎接我們,堅持讓我們來幾 碗湯滋潤一下。爬過四英里的山路之後,我已經氣喘吁吁,於是便徑直走向石砌飯廳里的那張公用餐桌。菜湯還慷慨地配上了厚厚的一片香濃巴涅(Bagnes) 奶酪,還有蜜茶、厚厚的黑麵包切片,以及一瓶就在這座山下的瓦萊(Valais)區出產的得勒(Dôle)紅酒。
狄更斯在一封信中曾寫到,他“在一個凌亂的房間里吃了一頓30多塊錢的大餐,屋裡柴火燒得很好”。他很可能也是用今天的修道士們所提供的土產奶酪和 酒來給自己滋潤了一下。不過你並不會在以法國人為主、包括了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拿破崙和大仲馬的“到訪名人”(Les passants célèbres)名冊上看到他的名字。但考慮到他多次在信中將這些修道士形容為“冷酷”、“懶惰”和“一群徹頭徹尾的騙子”,這也就不算什麼意外了。雖 然我也可以像狄更斯曾經做過的那樣在這裡過一夜,但我只停留了幾個小時,匆匆地參觀了一下修道院的古怪博物館。裡面展出了本地的動物標本、古老的錢幣還有 曾經用於指引行程的地圖。我還尋找了一下那個有800年歷史的地窖,據說裡面存放着那些在穿越大山口中喪生的古老旅行者們的屍體。
狄更斯對此尤其着迷,在好幾封信中描述過它,甚至在《小杜麗》中用一段文字描寫這些可怕的“住客”。“那個母親在多年前的冬天被風暴阻攔在這裡,如 今她仍然站在那個角落裡,她的嬰兒仍然倚靠着她的乳房;那個男人僵直在那裡,或因為恐懼,或因為飢餓,手臂提到了嘴巴前面,他乾涸的嘴唇仍然年復一年緊緊 地擠在手臂上。這是一場可怕的聚會,他們如此神秘地走到了一起!”
洛桑
瑞士的里維埃拉(Riviera)沿着日內瓦湖一直延伸到富裕的蒙特勒(Montreux),而洛桑便是里維埃拉的起始點。這一片地區對於作家們來 說並不陌生。英國散文家約瑟夫·艾迪生(Joseph Addison)在1699年來到日內瓦湖邊的阿爾卑斯山脈,在遊記《意大利幾個地方的幾點評論》(Remarks on Several Parts of Italy)中,他形容這裡有一種“令人愜意的恐怖”,當時他或許並不知道,他正在文學領域開創一種風尚,後來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拜倫(Byron)、雪萊(Shelley)一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和海明威(Hemingway)等作家也相繼效仿。
當然了,還有狄更斯。當他來到洛桑時,迎接他的是一個在當地定居的英國人小社區。1846年的6月到11月,狄更斯每月支付10英鎊租住羅斯蒙特別 墅(Villa Rosemont),從那裡可以眺望白雪皚皚的密迪齒峰(Dents du Midi)和旁邊的湖泊。他寄回英格蘭的第一批信件中說得很清楚:“湖上的月色很是瑰麗”,而那崎嶇陡峭的道路“就像夢中的街道一樣”。他對這片風景的鐘 愛越發強烈。
不過狄更斯所描述的那個田園牧歌般的洛桑如今已經改變了。就像瑞士的大多數城市一樣,現代主義在20世紀完全滲透進了洛桑。狄更斯曾經短暫居住過的 吉本斯酒店(The Hotel Gibbons),如今是一家瑞士銀行(UBS);羅斯蒙特別墅現在叫做“大羅斯蒙特”(Grand Rosemont),是一座宏偉的粉紅色裝飾派藝術公寓樓,位於查爾斯·狄更斯大街(Avenue Charles Dickens)上。如今,那條“L”形的走廊已經是一系列高雅藝術宅邸的所在地,被芳香的橡膠樹和鐵門兩邊光亮的冬青灌木叢包圍。沿着烏契大道 (Avenue d’Ouchy)往下走,你會路過“57號別墅”,狄更斯的一個兒子就曾在這裡上法語課。在愛麗舍大道(Avenue de l’Elysée)上來一個左轉彎,便會來到綠樹繁茂的愛麗舍莊園(Elysée Estate),狄更斯曾考慮過租住在這裡,但又覺得它太大了。這座鋪着破舊鑲木地板的建築里,有個名叫愛麗舍攝影館(Musée de l’Elysée)的地方,是藝術氣息濃厚的洛桑值得一去的眾多博物館之一。
如今,洛桑那些陡直的大街和人行道仍然保持着一種夢幻般的質感。一股年輕鮮活的創造力瀰漫在整座城市,讓它擁有“瑞士反傳統文化之都”的美譽。在這 裡當一天的浪蕩遊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4月一個溫暖的下午,我在陡峭的烏契大道附近閑逛,這條路一直沿着諾拉山(Mount Jorat)直接俯衝到湖上,周圍有很多工作室,屬於那些邋遢不羈音樂家和戴眼鏡的建築師們。城中到處充滿着現代社會的反差對照:一位年老的修女穿過街 道,附近有三名包着頭巾的阿拉伯女人;一位穿着魚網襪的女商人滑步坐進一輛黑色奔馳的駕駛座上,與此同時,可以看到一根領帶被人遺棄在路邊,還打着一個鬆 動的溫莎結,彷彿是主人將它甩在那裡,永遠地放棄了工作。畢竟,這裡是瑞士靠近法國的那一邊。
拉沃
狄更斯喜歡散步,而他在寫給福士特的信中也透露了,在那個夏天,每個晚上,他都準時6點鐘開始一段9到10英里的徒步跋涉,穿過附近的“葡萄園、綠 草小徑、小麥田和干牧草地”。那“長長的暮光和美麗的夜晚”將他吸引到了拉沃。這是一個古老的地方,葡萄梯田從湖邊往山上延伸,如同山腰間一片綠色的迷 宮。在這裡,他可以看到變幻無窮的阿爾卑斯山最美的景觀,“山巒有時候是紅色、紫色或者黑色,有時候在雲朵和薄霧籠罩下又顯得非常陰森。”
拉沃在2007年被寫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它有着純凈的美,但要探索遊覽它卻並非易事。想進行輕鬆的單車旅行,它的道路太陡;而如果租用沒有上過保險的汽車,它的路又太窄。不過我在洛 桑火車站租的電動單車卻是再完美不過。由於這裡是服務至上的瑞士,那輛單車被保養得很好——輪胎充滿了氣,鏈條上足了油,電池也充夠了電。
這輛電動單車讓我得以在一天之內看到了狄更斯可能徒步一個月才能看到的拉沃景色,而我也得到了不少鍛煉。陡峭的山能讓人腎上腺素激增,但卻沒有讓我 汗流浹背,停下來時還是可以與當地人一起享受一杯埃佩斯(Epesses)葡萄酒。狄更斯描述的景色在現代的洛桑已經損失了很多,但卻可以在這裡重新找回 來。我騎車駛過格朗沃(Grandvaux)和沙爾多納(Chardonne)這些風景如畫的葡萄酒庄,它們如同手鐲上的掛飾一樣圍繞在山間。我傾慕那一 片晚霞,淡紅的日落在山峰上泛着光。還有那“暮色時刻”(l’heure bleue),就是黃昏之後天邊呈現蔚藍光芒的那段時間。在維諾拉馬葡萄酒博物館(Vinorama Wine Museum)稍作停留,也是品嘗瑞士白葡萄酒的絕佳機會。如今瑞士的葡萄酒只有2%用於出口,而那些葡萄已經在當地培育生長了1000年。
你很難不因拉沃的美麗而變得柔和起來,狄更斯對於瑞士最溫和的評價也是在這裡做出的,並最終出現在了《小杜麗》的書頁上:“空氣中充滿豐收的葡萄香氣。籃子、水槽還有一桶桶葡萄囤在村莊昏暗的門道里。遠處很少能看得清楚的教堂屋頂在這一片風景中閃現着。”
然而就像艾米·杜麗穿越那片大陸的旅程一樣,狄更斯在瑞士的夏天也終告結束。他在離開之前寫了最後一封信:“當然沒有任何地方堪與倫敦比擬,這話我 似乎在童年時就已經聽說過了。但現在我幾乎可以肯定那是保姆的謊言。山脈、深谷、湖泊還有葡萄和綠草小徑,便是我如今所信奉的一切。”
儘管狄更斯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對倫敦街頭的生動刻畫,還有他的美國遊記,但他也同樣受到過瑞士的啟發。在這裡,他花了五個月時間寫出了《董貝父子》 (Dombey and Son),找到了創作《小杜麗》(Little Dorrit)和《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的靈感,還寫了他的第四個聖誕故事。不過他不僅是作為一個作家在這裡休養,而是把妻子、六個孩子以及家裡的狗都帶到了洛桑 (Lausanne),住在別墅里,雇了四個僕人。
今年春天,我進行了一次為期四天的旅行,在瑞士探索狄更斯經常到訪的三個地方,希望能發現,到底是什麼讓他屢屢故地重遊。除了狄更斯在修道院過夜之 前走過的聖伯納德大山口之外,我還會在洛桑停留。在那裡,狄更斯一家人住在別墅里,眺望着日內瓦湖(Lake Geneva,也稱“萊芒湖”——譯註)和拉沃葡萄園(Lavaux Vineyards),作家每晚都在這裡花很長時間散步。下面所描述的,便是這些曾經偶然成為作家靈感來源的地方。
聖伯納德大山口與修道院
我們從洛桑開車去聖伯納德大山口,這是沿着瑞士最東邊的山路大拐彎上一段60英里的路程,沿途會經過很多小木屋群,還有馬丘比丘(Machu Picchu)那樣的陡峭的葡萄梯田。
在廢棄的超級聖伯納德度假村停好車之後,我們開始沿着這條吹着猛風的小路向上爬。下山的滑雪者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沿路扔下一句句歡快的 “Bonjours”(法語“你好”)。“狄更斯是9月份來的,所以當時沒有雪,”教授一邊繫緊雪鞋一邊大聲喊着,“而且當時他是騎着驢子走的!”
我們沒有驢子,而這也不是我們這趟旅程和狄更斯那次唯一的不同之處。他和其他10人(包括妻子凱特以及兩名僕人),是從洛桑坐蒸汽輪船到達大山口, 然後坐四輪大馬車,然後再騎驢子。來迴路程一共用了四天。他們最後穿過的“荒涼谷”(Valley of Desolation),被狄更斯描述成“巨大而可怕”,現在這裡的路很可能也絲毫不比1846年時好走。
狄更斯很早就已經在阿爾卑斯山旅行。維多利亞女王爬上陡峭崎嶇的皮拉圖斯峰(Mount Pilatus),標誌着探索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黃金時代到達頂峰,而在那之前22年,狄更斯就已經來到這裡。在寫給福士特的另一封信中,狄更斯對於那座修 道院的描述流露了他對阿爾卑斯山的恐懼與敬畏。“除了一連串令人害怕的山脈,還有一個巨大的山谷,中間是一個黑色的湖泊,陰雲長期籠罩在上面。空氣是那麼 稀薄,連呼吸都困難……劇烈的寒冷尖銳鋒利得無法形容。”
我在路上吃力地趕過一群穿着雪鞋的年老的當地人,就來到修道院的門口,發現狄更斯的描述與我所看到的景象相去甚遠。意大利、法國和瑞士接壤的景觀全 然是一片寧靜祥和,但那一片湖既沒有烏雲,也不是黑色的,而是一片冰冷的藍色,天空也如寶石一般透着晶瑩的蔚藍。一位修道士出來迎接我們,堅持讓我們來幾 碗湯滋潤一下。爬過四英里的山路之後,我已經氣喘吁吁,於是便徑直走向石砌飯廳里的那張公用餐桌。菜湯還慷慨地配上了厚厚的一片香濃巴涅(Bagnes) 奶酪,還有蜜茶、厚厚的黑麵包切片,以及一瓶就在這座山下的瓦萊(Valais)區出產的得勒(Dôle)紅酒。
狄更斯在一封信中曾寫到,他“在一個凌亂的房間里吃了一頓30多塊錢的大餐,屋裡柴火燒得很好”。他很可能也是用今天的修道士們所提供的土產奶酪和 酒來給自己滋潤了一下。不過你並不會在以法國人為主、包括了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拿破崙和大仲馬的“到訪名人”(Les passants célèbres)名冊上看到他的名字。但考慮到他多次在信中將這些修道士形容為“冷酷”、“懶惰”和“一群徹頭徹尾的騙子”,這也就不算什麼意外了。雖 然我也可以像狄更斯曾經做過的那樣在這裡過一夜,但我只停留了幾個小時,匆匆地參觀了一下修道院的古怪博物館。裡面展出了本地的動物標本、古老的錢幣還有 曾經用於指引行程的地圖。我還尋找了一下那個有800年歷史的地窖,據說裡面存放着那些在穿越大山口中喪生的古老旅行者們的屍體。
狄更斯對此尤其着迷,在好幾封信中描述過它,甚至在《小杜麗》中用一段文字描寫這些可怕的“住客”。“那個母親在多年前的冬天被風暴阻攔在這裡,如 今她仍然站在那個角落裡,她的嬰兒仍然倚靠着她的乳房;那個男人僵直在那裡,或因為恐懼,或因為飢餓,手臂提到了嘴巴前面,他乾涸的嘴唇仍然年復一年緊緊 地擠在手臂上。這是一場可怕的聚會,他們如此神秘地走到了一起!”
洛桑
瑞士的里維埃拉(Riviera)沿着日內瓦湖一直延伸到富裕的蒙特勒(Montreux),而洛桑便是里維埃拉的起始點。這一片地區對於作家們來 說並不陌生。英國散文家約瑟夫·艾迪生(Joseph Addison)在1699年來到日內瓦湖邊的阿爾卑斯山脈,在遊記《意大利幾個地方的幾點評論》(Remarks on Several Parts of Italy)中,他形容這裡有一種“令人愜意的恐怖”,當時他或許並不知道,他正在文學領域開創一種風尚,後來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拜倫(Byron)、雪萊(Shelley)一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和海明威(Hemingway)等作家也相繼效仿。
當然了,還有狄更斯。當他來到洛桑時,迎接他的是一個在當地定居的英國人小社區。1846年的6月到11月,狄更斯每月支付10英鎊租住羅斯蒙特別 墅(Villa Rosemont),從那裡可以眺望白雪皚皚的密迪齒峰(Dents du Midi)和旁邊的湖泊。他寄回英格蘭的第一批信件中說得很清楚:“湖上的月色很是瑰麗”,而那崎嶇陡峭的道路“就像夢中的街道一樣”。他對這片風景的鐘 愛越發強烈。
不過狄更斯所描述的那個田園牧歌般的洛桑如今已經改變了。就像瑞士的大多數城市一樣,現代主義在20世紀完全滲透進了洛桑。狄更斯曾經短暫居住過的 吉本斯酒店(The Hotel Gibbons),如今是一家瑞士銀行(UBS);羅斯蒙特別墅現在叫做“大羅斯蒙特”(Grand Rosemont),是一座宏偉的粉紅色裝飾派藝術公寓樓,位於查爾斯·狄更斯大街(Avenue Charles Dickens)上。如今,那條“L”形的走廊已經是一系列高雅藝術宅邸的所在地,被芳香的橡膠樹和鐵門兩邊光亮的冬青灌木叢包圍。沿着烏契大道 (Avenue d’Ouchy)往下走,你會路過“57號別墅”,狄更斯的一個兒子就曾在這裡上法語課。在愛麗舍大道(Avenue de l’Elysée)上來一個左轉彎,便會來到綠樹繁茂的愛麗舍莊園(Elysée Estate),狄更斯曾考慮過租住在這裡,但又覺得它太大了。這座鋪着破舊鑲木地板的建築里,有個名叫愛麗舍攝影館(Musée de l’Elysée)的地方,是藝術氣息濃厚的洛桑值得一去的眾多博物館之一。
如今,洛桑那些陡直的大街和人行道仍然保持着一種夢幻般的質感。一股年輕鮮活的創造力瀰漫在整座城市,讓它擁有“瑞士反傳統文化之都”的美譽。在這 裡當一天的浪蕩遊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4月一個溫暖的下午,我在陡峭的烏契大道附近閑逛,這條路一直沿着諾拉山(Mount Jorat)直接俯衝到湖上,周圍有很多工作室,屬於那些邋遢不羈音樂家和戴眼鏡的建築師們。城中到處充滿着現代社會的反差對照:一位年老的修女穿過街 道,附近有三名包着頭巾的阿拉伯女人;一位穿着魚網襪的女商人滑步坐進一輛黑色奔馳的駕駛座上,與此同時,可以看到一根領帶被人遺棄在路邊,還打着一個鬆 動的溫莎結,彷彿是主人將它甩在那裡,永遠地放棄了工作。畢竟,這裡是瑞士靠近法國的那一邊。
拉沃
狄更斯喜歡散步,而他在寫給福士特的信中也透露了,在那個夏天,每個晚上,他都準時6點鐘開始一段9到10英里的徒步跋涉,穿過附近的“葡萄園、綠 草小徑、小麥田和干牧草地”。那“長長的暮光和美麗的夜晚”將他吸引到了拉沃。這是一個古老的地方,葡萄梯田從湖邊往山上延伸,如同山腰間一片綠色的迷 宮。在這裡,他可以看到變幻無窮的阿爾卑斯山最美的景觀,“山巒有時候是紅色、紫色或者黑色,有時候在雲朵和薄霧籠罩下又顯得非常陰森。”
拉沃在2007年被寫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它有着純凈的美,但要探索遊覽它卻並非易事。想進行輕鬆的單車旅行,它的道路太陡;而如果租用沒有上過保險的汽車,它的路又太窄。不過我在洛 桑火車站租的電動單車卻是再完美不過。由於這裡是服務至上的瑞士,那輛單車被保養得很好——輪胎充滿了氣,鏈條上足了油,電池也充夠了電。
這輛電動單車讓我得以在一天之內看到了狄更斯可能徒步一個月才能看到的拉沃景色,而我也得到了不少鍛煉。陡峭的山能讓人腎上腺素激增,但卻沒有讓我 汗流浹背,停下來時還是可以與當地人一起享受一杯埃佩斯(Epesses)葡萄酒。狄更斯描述的景色在現代的洛桑已經損失了很多,但卻可以在這裡重新找回 來。我騎車駛過格朗沃(Grandvaux)和沙爾多納(Chardonne)這些風景如畫的葡萄酒庄,它們如同手鐲上的掛飾一樣圍繞在山間。我傾慕那一 片晚霞,淡紅的日落在山峰上泛着光。還有那“暮色時刻”(l’heure bleue),就是黃昏之後天邊呈現蔚藍光芒的那段時間。在維諾拉馬葡萄酒博物館(Vinorama Wine Museum)稍作停留,也是品嘗瑞士白葡萄酒的絕佳機會。如今瑞士的葡萄酒只有2%用於出口,而那些葡萄已經在當地培育生長了1000年。
你很難不因拉沃的美麗而變得柔和起來,狄更斯對於瑞士最溫和的評價也是在這裡做出的,並最終出現在了《小杜麗》的書頁上:“空氣中充滿豐收的葡萄香氣。籃子、水槽還有一桶桶葡萄囤在村莊昏暗的門道里。遠處很少能看得清楚的教堂屋頂在這一片風景中閃現着。”
然而就像艾米·杜麗穿越那片大陸的旅程一樣,狄更斯在瑞士的夏天也終告結束。他在離開之前寫了最後一封信:“當然沒有任何地方堪與倫敦比擬,這話我 似乎在童年時就已經聽說過了。但現在我幾乎可以肯定那是保姆的謊言。山脈、深谷、湖泊還有葡萄和綠草小徑,便是我如今所信奉的一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