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San Antonio, Segin

San Antonio
San Antonio is the seventh most populous 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second most populous city in the state of Texas, with a population of 1.3 million. Wikipedia
Area: 1,067 km²
Founded: 1718
Weather: 20°C, Wind NW at 24 km/h, 36% Humidity
Local time: Tuesday 8:19 PM
Population: 1,359,758 (2011)



A new tourism campaign markets San Antonio as

A new tourism campaign markets San Antonio as "The City of Yellow Roses."
Campaign Spotlight
You've Got to Have Heart, San Antonio Says
By STUART ELLIOTT 9 minutes ago
More marketers, including San Antonio's Convention and Visitors Bureau, are trying to capitalize on consumer interest in Valentine's Day.


1986年我任職M公司去過 San Antonio, Segin等地
ADVERTISEMENT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 Banff, Alberta


Banff
Alberta
Banff is a town within Banff National Park in Alberta, Canada. It is located in Alberta's Rockies along the Trans-Canada Highway, approximately 126 km west of Calgary and 58 km east of Lake Louise. Wikipedia
Elevation: 1,463 m
Area: 4.85 km²
Weather: -1°C, Wind SW at 13 km/h, 43% Humidity
Local time: Sunday 5:26 PM


Justing 傳給我的:
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
    
位於亞伯達省的西南角。
1883 11 8 日有三名年輕的加拿大鐵路的工人,
Franklin McCabe, William Thomas McCardell
為了找尋金而在渡過弓河之時,發現了一條暖的水流,
溯溪而上發現了有刺鼻的硫磺味由地底的一個小洞冒出來,
他們其中一人下去察探,因而發現了泉洞。
開了班夫國家公園的序幕。
班夫國家公園是加拿大的第一個國家公園。
創立於 1885年,公園有著名的露易絲湖、夢蓮湖、冰河大道等,
全部佔地達 6641平方公里。
公園提供了各類活動,包括划獨木舟、登山健行、攀岩、激流泛舟、
觀光巴士之旅、騎馬之旅、阿塔巴斯卡冰原上的雪車之旅、
沿著弓河公路的踏車之旅。
班夫國家公園 ( Banff) 是加拿大第一個國家公園, 設立於 1885年,
以山湖之旅著稱, 1999年四月中國總理朱熔基訪問 Alberta 省的時候,
曾臨時更改訪問行程,雨中一遊班夫國家公園,班夫的魅力可見一般。
有洛磯山 「翡翠寶石」之稱的 路易詩湖 (Lake Louise)
位於班芙城以西約 六十公里 ,她座落在標高 1731公尺高的山 ? A !
紅鹿河(Red Deer River 一處未經開墾的由冰河侵蝕所形成的洼地,
充滿冰河流出之水 , 它之所以被稱為翡翠寶石,
是因為圍繞四周的雪山所溶掉下來的雪水是綠色的,
以致形成湖面一片如翡翠碧綠的秀麗奇景,因而得名。
路易詩湖純凈出塵,天生麗質,後面是終年冰清玉潔的維多利亞山。
雲天、冰雪,山岩、林木倒映在湖面上,
構成了畫家和攝影家們夢寐以求的畫面。
或許出於高貴的名稱,這湖也美得如同貴婦,
春夏時豐艷倫,秋冬時典雅嫻靜。
距露易絲湖僅1 5公里 大約 20 分車程的夢蓮湖,
被世界公認為是最有拍照身價的湖泊。
湖面呈寶石藍色,晶瑩剔透,在鋸齒的山谷的擁環下,就像一塊寶玉。
這塊 〝國寶〞被印在加拿大20元的紙幣上。

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倫敦百年蛻變的啟示 (John Kay)

倫敦百年蛻變的啟示 (John Kay)

倫敦百年蛻變的啟示



倫敦地鐵(London Underground)150週年紀念日適時地提醒我們,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祖先們至今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1858年,泰晤士河是露天的下水道,反常的天氣導致了所謂“大惡臭”(the great stink)的發生。臭烘烘的氣味令倫敦的諸多地區無法居住。坐落在河畔的議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更是重災區。
要求整治的呼聲高漲。接下來十年,工程師約瑟夫•巴澤爾杰特(Joseph Bazalgette)主持修建了龐大的地下下水道系統。該工程不僅解放了倫敦人的鼻子,還提升了倫敦的形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泰晤士河兩岸河堤的建成。北河堤如今是倫敦的交通要道,並承載著數座花園。河堤之下是地鐵線和倫敦的主下水道。泰晤士河南岸的下水道之上是從市政廳(County Hall)至塔橋(Tower Bridge)的步行道,在這裡能觀賞到世界上最為壯觀的河景。
150年來,這些下水道滿足了英國首都的需要。直到最近,它們的容量才開始面臨壓力,不久將在地下深處開挖新的泰晤士河隧道。這種工程所需的技術在巴澤爾杰特的時代尚不存在:巴澤爾杰特修建下水道系統的20年前,布魯內爾(Brunel)父子修建了泰晤士河的第一條河底隧道,但它總長不及四分之一英里,施工過程勞民傷財。
但假如巴澤爾杰特的計劃要接受現在的評估程序審查,很難想像它還能實現。儘管河堤對倫敦具有巨大的意義,但其修建存在諸多負面影響。例如,薩默塞特府(Somerset House)面向泰晤士河一側的大門曾經蔚為壯觀,如今偏居主路一隅,頗為冷清。律師學院(Inns of Court)的花園也不再直通泰晤士河。程序的障礙將會多如牛毛,工期的拖延將會沒完沒了。
工程還要接受英國財政部現代評估程序標準的評判,這一程序要求根據預期壽命對工程帶來的好處進行仔細的衡量。我想那樣的話,使用壽命要達到幾百年才行,因為對下水道的需要似乎是會一直存在的,但這些好處將以每年3.5%的速度折舊。
公務員們將奉命調查有害氣味對房產價值的影響。不過,首要問題還是對健康的影響——但他們會得出嚴重錯誤的結果,因為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醫生們往往高估瘴氣的危害,而低估污染水致病的影響。統計學家和顧問們會估計,如果馬車能在河堤上通行,而不用擠過亂糟糟的艦隊街(Fleet Street),將能節省多少時間。他們很難分析地鐵交通,因為那時根本沒有地鐵。
但不論如何,他們的估計恐怕既不正確也不重要。一個突出的事實是,如果倫敦居民每次出門時都有強烈的作嘔感,那麼倫敦將無法成為偉大的商業和金融之都。
經濟史學家羅伯特•福格爾(Robert Fogel)計算出,按同樣的運輸量、火車比馬車和駁船節約的運輸成本衡量,美國19世紀的鐵路發展僅僅貢獻了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7%。爭論仍在繼續:到底是數據的渺小表明鐵路對美國經濟發展不重要,還是這種計算根本就是愚蠢的?我傾向於後一種觀點。
對開展類似分析的要求,來源於人們的合理擔憂:大型項目的提倡者通常沒有對項目的機會成本予以足夠重視。
人們完全可以要求有關方面提供實施項目的詳細根據,並在可行時要求對實施根據進行量化。不過,具體的量化容易失實、離題;如果沒有鐵路,如果“大惡臭”依然存在,也就不會有現代世界。關鍵問題是,我們是否為後世留下了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環境。巴澤爾杰特和他的同代人做到了——但我不太確定我們能不能做到。
譯者/劉鑫

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東京駅丸の内駅舎 愛媛・宇和島

 1914(大正3)年の創建時の壮麗な姿に戻された東京駅丸の内駅舎。かつて高層ビルに建て替える案もあったが、赤れんがの姿を愛する市民の後押しで、復元が決定。03年には国の重要文化財に指定された。
  全景寫真


春いざなう、シロウオ漁 愛媛・宇和島で始まる

【動画】日本一早いシロウオ漁=中川壮撮影
写真:シロウオが入った網を引く松浦紀江さん(左)と夫の利克さん=いずれも宇和島市津島町岩松の岩松川拡大シロウオが入った網を引く松浦紀江さん(左)と夫の利克さん=いずれも宇和島市津島町岩松の岩松川
写真:取れたばかりのシロウオ=宇和島市津島町岩松拡大取れたばかりのシロウオ=宇和島市津島町岩松
写真:取れたばかりのシロウオ=宇和島市津島町岩松拡大取れたばかりのシロウオ=宇和島市津島町岩松

 全国で最も早いとされるシロウオ漁が岩松川(宇和島市津島町)の河口付近で始まった。シロウオはハゼの仲間。産卵のために遡上(そじょう)する。2月中旬まで続く。
地元で鮮魚店を営む松浦利克さん(65)と妻紀江さん(64)は、30年以上前から2人で手がけている。
 漁をするのは満潮の前後。利克さんが小舟で深さが大人の腰から胸ほどの川の中央まで進み、岸にいる紀江さんと長さ約30メートルの網を張る。海からの流 れが逆流し切った時を見計らって舟を岸に寄せ、2人で網を引っ張って囲い取る。地元の伝統で、他の地方にはないやり方だという。
 18日は朝から約6時間かけて20回ほど網を張り、約4合(720ミリリットル)のシロウオが取れた。1月末からの約1週間が最盛期で、4升(7・2リットル)取れる日もあるという。
 この1カ月間は店を閉め、雨でも雪でも毎日漁をする。利克さんは「少なくとも曽祖父の代から続いている家業。体はきついがやめるわけにはいかん」と笑顔で話した。

豊富なコンテンツをお読みいただくには、会員登録が必要です。

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紐約世貿大樓

 

三少四壯集-星沉地底

  • 2013-01-15 01:49
  •  
  • 中國時報
  •  
  • 【林俊】
     十一年過去了,挑戰神蹟的新摩天大樓即將完成,古老的教堂沒有更老亦無歲月的損傷,但「昨日的雪而今安在?」
     一九八九初冬的黃昏,我穿著厚重雪衣一路穿過昏茫茫格林威治村來到世貿大樓前的廣場,凍得耳朵發痛的冷空氣中極力仰頭,看著那如同插天的垂直星艦,寒光吹落如星雨,地上的每個人確實渺小如螻蟻。看久了終究失去了真實感,那非人性比例的巨大,寧願當它是幻影吧。
     三年後,室友的朋友帶著我們如同土包子觀光客經過幾層警衛上到六、七十層的法律事務所一遊,我們擠到落地窗邊看一城狹長燈火稠密若魚卵,哇哇大叫。原諒我的負面聯想,那是火山岩漿般的煉獄之火,樓牆與樓塊之間的街道如渠,七月半金爐裡金紙花之複瓣燒成焦黑的豔橙火燼。盛極豈止而衰,毀滅吧。再一年,留下來工作的另一友人捎來信息,大樓遇襲,走數十層的樓梯下到一樓疏散,彷若走出鯨魚腹,人人股慄腿軟。所幸,這兩位友人皆在九一一前辭職離開世貿大樓。
     而今,九一一紀念館及廣場成為熱門觀光景點,是反恐的延續也為管制人潮,得先上網登記。我混在汗臭與香水味的肉體亂流裡鑽出地鐵站,眼前大工地赫然聳立一把利刃的插天巨樓,通體晶亮,日月於其上溜滑梯。遊人洶湧先去兩街外取入場券,再回溯排隊通過比照登機的安檢,下到兩座南北大水池,警衛嚴禁喧嘩嬉鬧,繞池刻著三千多位罹難者姓名包括當日救援者,金字塔經文:「死人活著」於焉成立。是哪個獨裁者說過,死亡人數一旦龐大了,人們只覺是一堆數目字而已。我在行列中搜尋是否有穆斯林,他們敢來嗎?比起死於美軍各式精良砲彈下的穆斯林人數總和,三千亡者是怎樣的數字?
     提起下城,尤其蘇荷、百老匯大道一帶,P就一臉嫌惡,痛罵「簡直就是一座大購物商場。」來自世界各地觀光採買消費者如同螞蟻大軍覆蓋此區,沖垮之前至少養了一百年才養出的稀罕的在地人文特質,如此潮騷提著鼓鼓購物袋、囤著一肚子垃圾美食、舔著霜淇淋往下淹至世貿大樓舊址,等綠燈時隨街頭藝人搖擺唱〈Call Me Maybe〉,十一年前雙子星大樓的啟示錄般的毀滅如同波灣戰爭飛毛腿飛彈的燦爛煙火大秀都是螢幕上的一時奇觀?蘇珊.桑塔格之書《旁觀他人之痛苦》是這個已經無有祕境與空白之地的平坦世界的最平價的嘉年華?
     接過街口工讀生派發的洗衣精試用包,我拐進一七八九年喬治華盛頓總統宣誓就職後來禱告的聖保羅教堂,稀薄林蔭後院即是墓地,不多的百年古墓,碑字風化、生苔得難以卒讀,我草草繞了一圈,讀出躺在泥土下的骨骸不只是神職人員更有一位來曼哈坦闖天下的娛樂業人士。死亡讓眾生平等。教堂內當然也成了觀光客歇腳、上廁所的好所在。
     牆上黑白照片有九一一浩劫的各種粉屑碎片飄落覆罩整個教堂及其周邊,厚厚一層如新雪,頂多中年的神父因心中有上帝面對浩劫臉容平和,十一年過去了,挑戰神蹟的新摩天大樓即將完成,古老的教堂沒有更老亦無歲月的損傷,但「昨日的雪而今安在?」這其實是神從未駐足之處,雖然人做了神的事,當雙子星毀滅,唯有人完成他們應該完成的。
     《蘇菲的抉擇》有文如此,「問:『告訴我,在奧茲維茲(集中營),上帝何在?』答案是:『人何在?』」

313的台北街頭......凱達格蘭大道



20萬人火大上街 高喊罷免馬英九

民進黨昨發起人民火大遊行,超過20萬人走上街頭,向馬政府表達不滿。 (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換立委換總統 換政策換內閣」
〔記 者李欣芳、邱奕統、陳鳳麗/綜合報導〕民進黨昨舉辦「人民火大」遊行,群眾在寒冬中擠爆凱達格蘭大道,高喊「政府無能、人民火大!」「馬英九下台!」黨主 席蘇貞昌在凱道晚會上宣布,民進黨未來將推動罷免馬英九總統與國民黨反改革的立委。民進黨估算,參加這場大遊行的民眾人數超過二十萬人。
蘇貞昌在晚會演講時要求民調支持度只有十三%的馬英九自己下台。他並為遊行後民進黨將推動的改革運動定調,與群眾一起高喊「換立委、換總統、換政策、換內閣」。
馬採取避字訣 陳揆回應早在做
面 對二十萬名參與「火大」遊行民眾發出下台怒吼,馬英九總統昨採取「避字訣」;他先前往桃園大溪頭寮謁陵,並在官邸批公文,並未開記者會回應。閣揆陳冲昨則 回應,「火大」遊行的訴求,行政院早已在做了,像反媒體壟斷,就宣示過反對一切不正常的壟斷,並支持NCC版的跨媒體壟斷法案。
各界加入遊行 嗆馬聲響徹雲霄
連日來台北市大雨不斷,不過,昨天下午二時開始集結隊伍時雨勢漸停,遊行前陽光開始露臉,人潮聚集愈來愈多,民進黨人士直呼「老天爺幫忙!」頭綁「火大」頭巾的蘇貞昌向群眾表示:「我們準備出發了」,他帶領群眾高喊「人民火大、一路嗆馬!」
基層民眾參與踴躍,昨天下午三時四十分行經忠孝東路頂好商圈時,滿滿人潮排成長龍,望不到盡頭,在國父紀念館遊行集結地,仍有許多民眾尚未出發。
民進黨黨公職動員民眾參與,也串聯民間社團響應,包括青年大隊、原住民勇士大隊、退休軍公教支持改革大隊等,各有特色的火大隊伍都登場。
群眾擠爆凱道 大喊馬英九下台
參加火大遊行的人數眾多且情緒激昂,蘇貞昌與蔡英文等人一路走走停停,與群眾相互加油打氣,蘇貞昌等在下午四時五十分抵達凱道。主辦單位並在總統府建築物上打出「火大」兩字的雷射光束,要讓馬英九感受人民之怒火,總統府則以探照燈齊開反制,朝野展開「光之戰」。
傍晚在凱道的火大晚會,綠營天王、執政縣市長與各方民間代表紛紛上台演說,蘇貞昌則壓軸演講,整個活動在晚間九時三十分激情而平和的落幕。 





蘇貞昌壓軸演說 「換掉反改革政權」 【2013/1/13 21:29】

新聞圖片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今在「火大晚會」提出「換政策、換政權」的目標,將透過罷免和選舉「換總統」。(記者張嘉明攝)
新聞圖片
民進黨今日發起人民火大遊行,超過二十萬人走上街頭,最後聚集在凱達格蘭大道,向馬政府表達不滿。(記者羅沛德攝)
新聞圖片
113火大遊行從國父紀念館出發,民眾拿著抗議牌子,表達嗆馬訴求。(記者陳志曲攝)
新聞圖片
113火大遊行從國父紀念館出發,民眾穿著「馬英九下台」的衣服上街嗆馬。(記者陳志曲攝)
〔本報訊〕「人民火大、一路嗆馬」大遊行,民進黨粗估有超過20萬民眾齊聚凱達格蘭大道參加晚會。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晚會發表「火大」演說,痛批總統馬英 九是反改革者、國民黨是反改革政黨,指出現在是「改革者對抗反改革者」的時刻,呼籲民眾:「換政策,換內閣,換立委,換總統」!

蘇:拿改革當兒戲,把人民當白痴

 蘇貞昌表示,台灣人雖然給馬英九5年的時間,並讓國民黨有國會多數,他認為掌握行政、立法資源的馬政府能做到最好,但馬總統卻露出反改革的真面目,拿改革當兒戲,把人民當白痴,國民黨就是反改革集團。

 蘇貞昌指出不論是油電雙漲、勞保年金、媒體壟斷等議題,都無視於民進黨的警告與建議,更不理會民眾的訴求,他表示在去年就有25個運動團體在凱道上發動「政府混蛋、台灣完蛋」的遊行,勞工在雨中六步一跪,表達對馬政府最深層的抗議,但馬英九都沒有回應。

轟藍營仗國會人多 硬是護航護短

 蘇貞昌指出,當經濟衰敗、失業率高、年輕人找不到工作,馬總統找不出辦法的時候,民進黨提出振興產業、照顧家庭等方案,馬英九也都不採納。蘇說:「內閣做到這麼差,卻沒有一個官員負責,人民要求部會首長下台,國民黨卻仗著國會人多,硬是護航,硬是護短。」

 蘇貞昌提出,在年金改革上,民進黨不但邀集學者專家、各界代表完整規劃團結社會的年金方案,甚至一再呼籲召開國是會議,願意跟執政黨解決國家的危機,「但還是被馬總統一再拒絕,不理不睬。」

學生、教授反財團壟斷媒體 馬不理

 在反媒體壟斷的議題上,蘇貞昌認為財團開始壟斷媒體,馬政府卻無視台灣人用生命爭取來的新聞自由受到破壞,「抗議學生在寒夜中靜坐、學者教授在網路串聯響應,但主管機關拖延,馬總統又放任不理。」

 蘇貞昌表示,將帶領民進黨以民意為後盾,透過國會制衡取代國民黨,並在選舉中罷免這個反改革政權,讓反對改革的內閣、立委、總統都下台,他呼籲民眾一起「換政策,換內閣、換立委,換總統」,並承諾民進黨將為台灣人的幸福努力打拚。 

柏林教堂維護師/ 倫敦1952「大煙霧」


倫敦1952「大煙霧」 禍兮福兮?

更新時間 2013年 1月 14日, 星期一 -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3:59
倫敦煙霧
1952年倫敦大煙霧即是一場災難,也是英國環保立法進程中的歷史轉折點。
北京和中國許多其他城市近日「霧濛濛、灰濛濛」,空氣質量之差歷史罕見;厚重空氣中,60年前倫敦那場災難性的大煙霧也在晝夜難辨的時空隱現。
「倫敦大煙霧」 (The Great Smog of 1952)造成至少4千人死亡,無數市民呼吸困難,交通癱瘓多日,數百萬人受影響。
災情最嚴重的倫敦東區,人在戶外直立時低頭看不到自己的雙腳;能見度極低造成很多人在平時熟門熟路的街區迷路;報上還有災區奶牛因煙霧窒息而死的報道。
從12月5日開始,大煙霧期間,倫敦的無數煙囪每天向空中排放的污染物總計包括1千噸煙塵顆粒、2千噸二氧化碳、140噸鹽酸和14噸氟化合物;還有370噸二氧化硫發生化學反應,變成了800噸硫酸。
污染的霧
「霧都倫敦」因氣象因素而多霧;18世紀的工業革命之後,空氣污染嚴重,大氣中的污染物細顆粒,主要包括PM2.5和PM10濃度大增。
這些顆粒物裹上水汽,變成污染的霧,叫煙霧(smog),灰黃、厚重、混濁、發臭;18、19世紀,煙霧時不時就「擁抱」一下倫敦,推高呼吸道疾病病例和死亡率,讓公交系統癱瘓。
倫敦告別煙霧,1952年12月那場災難性的「倫敦大煙霧」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倫敦污染
倫敦的空氣污染時高時低,環境部兩年前承認需要新的立法行動制止空氣污染回升。
立法+科技
這場悲劇模糊了視野,卻讓不少政界要人頭腦清醒了很多;政府和議會採取立法行動,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減少和控制空氣污染。
包括1956年通過的《清潔空氣法》(Clean Air Acts)在內的這些法律規定禁止排放黑煙,城鎮地區的居民和工廠都必須改用無煙燃料。
除了環境立法,科技進步和日常生活的現代化程度提高對倫敦杜絕煙霧也是功不可沒,比如天然氣和電力成為主要的家用燃料、中央空調的普及,以及對汽車尾氣的清潔度規定。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和幾次規模較小的反覆後,倫敦人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告別煙霧」。
不過,倫敦的空氣污染情況時有反覆,近年來曾受到歐盟至少兩次書面警告。
2011年4月,倫敦的空氣污染程度達到8年最高,主要來自汽車尾氣的顆粒物PM10濃度達到歐盟規定標準36倍。
The Berliner Dom cathedral is illuminated during the opening day of the Festival of Lights in Berlin October 10, 2012. 68 landmarks of the German capital, including boulevards, squares, towers, historical and modern buildings, are illuminated during the festival that runs till October 21. REUTERS/Tobias Schwarz (GERMANY - Tags: SOCIETY ENTERTAINMENT CITYSCAPE)

文化人生

柏林的教堂建築師

34歲的夏洛特.霍普夫是當今最年輕的教堂建築師,擔負著柏林最大教堂的維護工作。對她來說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發自內心的喜悅。

柏林的教堂建築師

相關音頻視頻

七彩秋山 (奧國 文、圖/胡寶林)

七彩秋山   文、繪圖/胡寶林
《2013/01/01 20:44》

七彩秋山/胡寶林水彩作品/30X40cm
  過去闖蕩歐亞兩洲,我愛歐洲的雪山;也習慣鍾情台灣滿山遍野的五月雪白油桐和太魯閣九曲洞的一線天。然而,確實已久久忘記歐洲的秋山是如何七彩迷人!
 亮綠的炎夏已過,退休返歐後的第二個深秋,我和妻從灰暗的維也納出發回娘家。從奧國東部追著西部的太陽走,灰山濁雲漸漸飄散,翠松彩樹紛紛上粧。快速火車疾駛,耳邊疑是響起「賽馬」的二胡急迫節拍。窗外的行道樹叢像停格倒退的垂直百葉簾,百束光線從樹隙中射出,將群山碎成十彩的婚禮紙花;有時在樹叢間留出的遼闊景窗,欣見被山腰雲霧浮起的黃金山頂。突然想起東坡<江上看山>的佳句:「船上看山如走馬,倏忽過去數百群」。
 我心醉神迷地對著閃過的秋山快速拍攝及素描,好奇的乘客搭訕借閱我的素描本。於是我們就聊起這些七彩秋山的林木種類。
 從維也納出發的沿途小丘陵,被密麻的小樹叢夾著眾多的紅瓦聚落塗滿色彩,雖然五色繽紛但不壯觀。鐵路只要穿過莎爾玆堡州和提諾州的阿爾卑斯山脈的谷底走廊,三個小時後便能欣賞到壯麗的秋色。這時的秋山,下有清澈見苔的涓涓溪流和秋收褐田,近景有紅櫸為主,橙楓為次的多彩樹叢,中景有薄霧浮起黑密整齊的松杉大山背景,緩坡穿插著黃的褐牧原和舉起教堂尖塔的小聚落;再上層的高空藍天,是時時和火車彎道捉迷藏,時隱時現,變臉變身,披雲臥雪的禿石高山,山嶺尖石的輪廓清晰多變,挺拔剛硬。然而,混在山腰黑松中的眾多塔狀落葉松才是七彩秋山的黃金主角。黃金主角的落葉松是歐洲森林的經濟林,木材適用於造船、造紙及家具, 2012年又剛好當選了「歐洲落葉松年」。至於紅櫸,因其木質堅韌耐用,入土根深近兩米,又是七千種以上的生物多樣化溫床,素有「森林之母」的尊稱,也是國際綠色和平組織要求保護的樹種。這些森林輝煌的身世和色彩,導演了七彩秋山天地大戲的佈景。這是一幅理性的寒帶造林大戲;有別於台灣浪漫無序的雜木林相;這是阿爾卑斯山脈的倔強鐵石面孔變裝秀,不似台灣海島山脈的常綠柔情。
 可惜這番秋冬日短,車行六、七個小時,那醒來的艷陽秋色,日落江霧又生煙。到娘家時,美景苦短,突然落幕,隱入黑色的森林。此時在家的園子裡,仰觀天上,繁星已就位,熒光互射,嬉鬧著山村無光害的樂趣。
 回到妻的娘家哥飛斯 (Goefis) 山谷小村,這是位於福拉爾貝格州( Vorarlberg)飛爾德基斯市( Feldkirch)海拔 500米的高地中,有屋宇數百戶,三面森林,出入口處屬「萊茵山谷」區。我們的運氣真好,在這十一月深秋的季節,竟享受了一週的山嵐和暖陽。妻的大哥幾乎日日開車載我們爬上不同的山區大谷去賞雪及追逐秋色的陽光,去哪區的大谷都是車行十餘分鐘,登高至一千米便可踏著披霜的山路欣賞遠方的大山。有時,從山上鳥瞰,便望到谷底娘家的村落和更遠的瑞士邊境的幾個村莊,只要用望遠鏡認出教堂尖塔,便能辨認村莊的名字。仰望兩千餘米高,頗有幾分雪粉姿色的「三姐妹山」,像穿著有水氣的薄紗大藍袍,把整個山谷擁抱得既大方又溫柔。
 一大早起來,推窗便吸入對面丘陵森林和草原上輕輕飄著的薄霧,這情景有如舞台上的飄渺乾冰。我們披衣外出,學著仙人行走在地霧上,經過教堂要到森林散步。教堂路旁的墓地煙霧濛濛,妻很自然地偕我入內前往家墓區,略駐足默禱,並環顧鄰近熟悉鄰居們的新墳名字。歐洲鄉間村落的教堂側院或後方都保留了墓地,村民時時日日經過都會不忘前往憑弔故親,掃墓不必等到萬聖節。這種繼續與逝去親人自然近距接觸的健康信仰文化,不會製造出太多中國式的失魂落魄鬼故事。早霧漸散,愈靠近森林,愈能見到林邊的火紅樹木及灌木叢,紅得令我醉昏。醉得我們必須撐著北歐式健走杆穿過滿鋪樹皮及黃葉的林中路,陽光被高杉剪成絲線及銅錢,灑落各方。我們邊走邊聊天,妻指著林中路談論著她的童年往事。
 大舅子第三天載我們到布列登茨( Bludenz)山區。首先上山到海拔 900米的畢舍柏格( Buerserberg)村認祖訪宗。在村口首先見到羊群和小教堂,我們下車先入教堂謁壇,大舅指著建堂的捐獻芳名碑,有三分之一都是他們家祖先的姓氏。沿途見到在大片牧草上鋪滿一餅一餅預養明春草糧的糞肥。那種糞肥的氣味,就是村落鄉野的環保味,也是妻舅們的祖宗故鄉味。這種味道令我既驚喜又茫然,我無法了解什麼是故鄉味。若問我的鄉關故里何在?唉,美景在哪、人味在哪,只要腳踏的泥土能落地生根。
 對我來說,能認祖歸宗是傳說中的幸福!我童年的快樂故事和難忘的家鄉飲食才是故鄉;母語及交心的文字、身邊的知音、交遊的摯友、有熱誠的工作機會,就是此時此刻的故鄉!今日,地球才是我們唯一的故鄉!
 要告別秋山的前一天,正巧二女兒在附近的城市演出,也跑來相聚了。但今日竟然大霧低迷,久久不散,眼前三十米不見前路。長守山宅的大舅子興緻勃勃要和我打睹,他指著東面山上霧裡尋它不著的雨波沙申( Uebersaxen)小山村說:這是低霧,保證以一刻鐘車程便可追到那邊山上的陽光。我和妻認為霧裡行車上山很冒險;他則視殺出薄霧迷陣是家常便飯。
 我們帶著懷疑及光明的期待上山,果然在十分鐘之後,已走出黑白電影的文學氛圍,見到陽光逐漸被染成透明的彩色,我的耳邊即時默默地響起齊瓦歌醫生的電影主題曲…。
 樹梢的樂曲突然敲響一個停止呼吸的休止符!噢!眼前是天堂!周圍的秋山和村屋金光亮麗!東南西北廣闊地面的周圍界線白茫茫,一片無浪的雲海湧起背光的深藍山嶺天空線!天堂,天堂,一刻鐘便到天堂,好像不必輪迴,也能復活!
 我們繞行丘陵小路到天堂的周圍去散步,邊界就是雲海,很擔心不小心會跌落人間。這兒根本沒見什麼人間遊客,也許今日要上天堂的人不多吧!看到森林運柴車經過,林農司機迎面與我們交換一句「上帝祝福!」的招呼。這是奧國人常用的打招呼方式;德國人早已改用「日安!」問候式了。小徑上,遇到圍欄內兩頭老牛在蘋果樹下撿食落地的蘋果,牠倆還親蜜地互相舔來舔去,我笑對女兒說:可能牠們就是亞當牛和夏娃牛啊,哈哈哈!又見幾戶農家,我們行過門口和一個修理農具的農民撘訕,我傻傻地問他:
「上帝祝福,今天真美呀!雲海水漫金山呀!你住這邊真棒!你不走近那邊去看雲海?」
「上帝祝福,是的,雲海很美,可是再美也要工作呀!」
 噢!原來在天堂也要工作!
 我不想離開這理性平靜的雲海,這可有幾分禪意,又不似阿里山的洶湧善變的雲海和熱鬧的人潮。我又攝又畫,相信 SD卡,怕腦袋裡儲存的美景會被自動刪除。大舅子和妻女們已在半公里外等我。他們早就笑我見到雲海會發瘋,死賴不走。
 走到東邊,遠遠便看到與雲海對比清晰的教堂尖塔和比鄰連接的村屋斜屋頂輪廓,此景好像複製了哈爾施塔特 (Hallstatt)的彎彎美湖。走近才見到下方近「雲湖」的真正村落,還有一個小小的超市和停車場。這兒就多了村民行人;這兒就是天氣晴朗時,天天從娘家窗外東望的半山天堂。以後我可真要每秋都闖霧上天堂了!又有兩頭牛在小丘的樹下吃草,側面是背光的雲湖,剪影輪廓美極了。忍不住命令妻、舅和女兒坐在小丘的長椅上,擺好側面的輪廓,一起盯著牛影、樹影、屋影和教堂的尖塔影,我無聲地連按幾下快門,攝下了這「天、地、神、人」集合一起的場所靈魂美景。
  再過兩週,未知城市裡會不會下雪,但壯健的七彩秋山在輝煌過後,一定會靜美地沉澱為寡言的花白老人,沉思要在寒冬裡度日的窮苦人家。

 
 

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

成大成功湖畔 蔣介石銅像移除



*成大將蔣介石銅像從成功湖畔移除

豎立在成功大學成功湖畔的蔣介石銅像,去年因二二八時校內社團零貳社的潑漆事件,而引發社會關注。在校務會議做出決議後,校方已經於19將其移除,目前安置在校史館內。
根據成功大學總務處網站的說明,這座銅像設置的緣起是1975蔣介石去世後,訓導處為「為懷念總統 蔣公之豐功偉績,並表達崇敬與哀思」而發起全校鑄造銅像捐獻運動所建。設置地點位於成功湖西邊之草坪中間面西,「藉寓光復西邊大陸一定成功之意」。銅像高八尺,立於八角形之白色大理石座基上,手持蔣氏所著「中國之命運」一書。
去年二月二十八日,成大校內學生社團「零貳社」以蔣氏銅像為威權象徵為由,對其潑灑紅漆,並在周圍張貼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受害者圖像,引發校內部分師生反彈,有反對者以不該破壞公共空間為由,批評零二社學生的手段。而支持將銅像移除的師生則在六月的校務會議提案,認為民主化的校園內不該再有此威權象徵長存。本案引發贊成遷移與反對的代表在會議上激烈辯論。根據在場學生記錄,有人主張將蔣氏銅像視為文化遺產而保留,也有教授反問:「如果蔣介石是你的父親,你還會支持移除銅像嘛?」最後決議將組成九人專案小組提出方案後,再行討論。
去年底,專案小組提出兩個方案,一是原地保留,二是移入校史室內,贊成與反對方仍各持己見,但動用表決後,以483的票數,通過移除銅像案,根據聯合報報導,在場的一百多名校務代表中,約有一半放棄投票。
近日來校方開始準備移除所需的測量與吊掛等工作,於19早上將銅像從底座上拆除後,在胸口以上蒙以紅布,再用吊車將之移入雲平大樓八樓的校史室內。媒體報導,成大主任秘書陳進平指出,低調進行是為了避免再起紛擾。此外,銅像也是成大歷史的一部分,未來會製作說明牌,概述銅像始末等(特別感謝成功大學陳亭羽同學提供銅像遷移過程記錄照片)




  1. 記憶與遺忘 - 國立成功大學

    www.ncku.edu.tw/.../005/05_05.htm - Cached - Translate this page
    在三十年前,因為要闢建光復操場,需要大量的土方,當時物力維艱,於是乃挖土成池,光復操場與成功湖,乃同時誕生。成功湖成為成大校園重要的景緻,論者往往歸功 ...
  2. Images for 成功大學成功湖

     - Repor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