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劉克襄:山城埔里、竹山何處去;謝金河:印象中,四十幾年前的竹山,比現在更熱鬧一些!


【假日版】劉克襄:山城何處去

關鍵字: 
早年台灣有很多山城,都是風物豐饒景緻瑰麗的小鎮。一個人的故鄉在那兒,總會油然而生莫名的驕傲與光榮感。
曾幾何時,今日的山城多半形成人力外流,回去找不到工作的地方。但事在人為,有見識者還是願意嚐試這一逆勢人生,投身到資源欠缺的環境。埔里和竹山都有如是翻轉的故事。
九二一地震對埔里帶來巨大的創傷,許多典雅的舊建築全部崩毀,不少家庭亦破碎。但它也是轉捩點,時間拉長回顧,不少遠離的在地人都選擇此時回去,想要為家園做些有意義的事。
譬如出身桃米里的邱添富,在北部工作多年,從事舞台裝潢之類的工作。大地震後,決定返鄉。一來都會的繁忙不習慣,二則老家田園需要人照顧。一個年代後,他的民宿經營成為當地典範。
我們再碰頭,論及地方產業和自然生態,他都能侃侃而談,兼及如何社區輔導,提昇人文的內涵。他更清楚看到,整個社會人口結構在改變,愈來愈多退休族想要到鄉野長時旅居。如今他打算把一半以上的客房,改為long stay的內涵。
更年輕的阿凱,又是另一值得喝采的例子。他在埔里公車站不遠處,租了店面,開設腳踏車,希望遊客多認識埔里小鎮的風情。
埔里公車總站非常忙碌,每三四分鐘就有一輛客運進出,到處可見汽機車出租和計程車共乘的招牌。很多遊客把這裡視為轉運站,接下去,往清境、霧社或漁池、日月潭,這兒都是重要的過境點,很少人會停留下來。
阿凱結合了在地有機筍農、手工造紙業者等等理念相同的朋友,一起努力把山城規劃為單車慢遊之地。在他之前,埔里是沒有腳踏車出租的。阿凱推出的騎踏小旅行,特別針對人文風土的走訪,購置了性能良好的車體,讓遊客充分感受單車騎踏的舒適。
最近還有位長年關心環境議題的女生林佳穎,準備在市場旁的老家興建書店,擺設內容將以社區農學、自然知識和景觀風貌等相關書籍為主,還要定期舉辨文化講座。你或許擔心,這等活動在小鎮會有多少人來聆聽?沒有政府和外力的贊助,能夠支撐多久?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只因這是自己的家園,總要給自己一回實踐夢想的機會。
同樣是山城,回到埔里的年輕人多以在地家鄉子弟為多,返鄉工作似乎是天職,也是使命。我在竹山邂逅的卻不一樣。被外頭視為成功典範的,反而以外地人的表現,更讓人印象深刻。
天空的院子出現即是。起造者何培鈞,十年前孤身在遙遠的竹山大鞍山區,意外邂逅了一間荒廢的傳統三合院。後來仿照舊厝,美輪美奐地重新打造,被譽為台灣最美麗民宿。這一艱苦創業的傳奇早就廣為人知,但他不想停留在民宿的文創階段。下個目標是結合其它地方產業,試圖把人口流失大半的竹山,帶出過往的繁榮。
埔里有階段性的發展,大家縱使意見不同,都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走。相對的竹山是打游擊戰,雖有整合,尚未集體啟發。當然這一對照有點失之於簡單,卻也是刺激。
前陣子,遇到一對竹山女孩,還是大學生,卻清楚意識家鄉的困境。她們自己架設網站,弄了個「環竹街山」,介紹家園更細微的風物,希望更多在地人參與。她們的想法跟何培鈞一樣。天空的院子再如何綺麗,還要成為大地的院子。
台灣有許多小鎮,都是靠外地人的加入,走出新可能。但在地自發性自覺的社區意識更為迫切。遇見這對姐妹花,我深感驚喜。如果每個鄉鎮都有類似見識的年輕人,更願意捲起褲管衣袖。不管在地和外來,一邊擷取舊往的美好,順勢改造自己生活的家園,我們就更無悲觀的理由了。
photo credit:Tao Tsai  (CC BY 2.0)
*****


出身桃米里的邱添富,在北部工作多年,從事舞台裝潢之類的工作。大地震後,決定返鄉。一來都會的繁忙不習慣,二則老家田園需要人照顧。一個年代後,他的民宿經營成為當地典範。
我們再碰頭,論及地方產業和自然生態,他都能侃侃而談,兼及如何社區輔導,提昇人文的內涵。他更清楚看到,整個社會人口結構在改變,愈來愈多退休族想要到鄉野長時旅居。如今他打算把一半以上的客房,改為long stay的內涵。

  • 2012-06-12
  •  
  • 中國時報
  •  
  •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
▲佈置充滿野趣的綠屋民宿與主人邱添富(圖/交通部觀光局提供)
▲佈置充滿野趣的綠屋民宿與主人邱添富(圖/交通部觀光局提供)
「九二一大地震全村三百六十九戶,一百六十八戶全倒,六十戶受損,這裡的民宿是被催生出來的。」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綠屋民宿邱富添說,桃米以前種滿麻竹筍,九二一地震後,社區總體營造,以工代賑、點工購料等方式,讓桃米慢慢復建。

「民國六十年代,麻竹筍一公斤約四元,一天要採摘兩千公斤竹筍,非常辛苦,四十年過去了,麻竹筍的價格依舊。」邱富添將爸爸的竹筍園改建為民宿,成為社區的五間民宿之一。
「九二一大地震,三合院老家全倒,我把父母接到市區住,但老人家不習慣。」石上清泉民宿老闆邱慶章在臺中市區經營洋酒買賣,為安置父母,在老家舊址蓋了渡假別墅,也方便兄弟姊妹輪流回家。

別墅偶而會借給親朋好友入住,好友都愛上這裡遠離塵囂的清幽,建議兩人兼營民宿。邱慶章說,剛開始當做副業經營,留在家中時間越長,對土地認同感也越高,現在民宿是他的主業,孩子也回到鄉間就讀,「在庭院做功課,腳玩小狗,手寫功課」,他們全家在這裡找到生活的重心和意義。 
「為永續發展,桃米在沒有特色中找出特色。」邱富添表示,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桃米定位為生態社區,培訓解說員、種植蜜源植物、行銷宣傳等,遊客到這裡吃無毒蔬菜、喝最純淨的山泉水。 
▲綠屋民宿保留自然原味緣章盎然(圖/交通部觀光局提供)
▲綠屋民宿保留自然原味緣章盎然(圖/交通部觀光局提供)
「腹斑蛙白天叫聲大,有遊客還以為是假的,要求民宿主人把麥克風關閉。」邱富添說,在導覽員的帶領下,旅客穿著雨鞋看青蛙、欣賞螢火蟲與蝴蝶,連路邊不經意出現的蛇也變成是一種驚喜,當青蛙吸盤吸住遊客的手時,阿公阿嬤也瘋狂。

桃米現在民宿已經成長到二十五間,周末假日住宿都客滿,遊客來到這裡留宿觀光,不是蜻蜓點水,邱富添說,因為有根,社區的人不必到外地就業,自己大三的兒子對文化創意有興趣,畢業後也打算回鄉。

「現在經濟產值至少增加二十倍,每年觀光產值上億台幣。」邱富添期待的說,桃米和日月潭、車埕連結成一個風景線,未來桃米將成為民眾Longstay的最佳選擇。

*****
謝金河新增了 6 張相片。2016.4.26
周日竹山鎮的午后!
台灣的城鄕差距愈拉愈大,加上少子化衝擊,這幾十年來,中南部很多中大城市都面臨人口大量減少,發展停滯的現象。
我搭遊覽車,要去聽何培鈞作簡報,下車的地方,正是台西客運車站,我一眼就認出這地方,1972年,我讀正心初中的時候,從湖山巖一直走到竹山台西客運,然後,在這裡坐客運回去。這座古老車站經歷四十幾年仍然健在,只是十分老舊。再往前一點,員林客運車站也是如此。
我問何培鈞,竹山現在有多少人?他說剩下五萬多!竹山鎮的人口是從八萬多一直減下來的。很多人求發展,搬到北部,加上少子化,大家愈生愈少,大多數中南部城市人口一直在減少,中小學校一直減班。
我迅速吃完了中餐,在竹山街頭逛逛走走,可以感受到沒有人氣的冷清,在熱鬧市集,沒有看到太多人潮。印象中,四十幾年前的竹山,比現在更熱鬧一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