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

五隻獼猴的啟發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
http://snnp.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featured&Itemid=132




劉克襄新增了 5 new photos 。
■■五隻獼猴的啟發
前些日攀登半屏山,引領我的當地觀察者告知,最近該地發現一群獼猴,約有五隻左右。
以前半屏山即有獼猴的記錄,但都是一隻個體。半屏山乃一孤島,離其最近的是兩公里外的壽山。壽山獼猴群晚近形成穩定的數量,約有一千三四百隻,有人認為已超出其環境的負荷。此外,壽山獼猴經常下山擾民,更促發政府宣布開放撲殺的通令。唯此政策不夠周延,引發愛護動物人士的強烈反彈。
大家研判孤猴的出現,應該是被族群驅離,從壽山遷移過來的。可是一隻便罷,現在竟是一群。牠們如何遷移到此,便教人充滿美好的想像了。
我走在半屏山,思索著生物自尋出路的想像,或者說,由此角度觀看獼猴的問題時,好像也促發我反省獼猴跟人類之間的複雜關係。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成立已有三四年,其管轄範圍的一部分,涵蓋了半屏山和壽山,還有兩者之間的龜山。三座山雖各是孤島,卻距離不到一公里,形成高雄市由北到南的生態列島。尤其是龜山,緊緊包覆於左營舊城,雖說面積不過是二十多公頃的小山,卻居中連絡著另外兩座。
以往談到此山,文人吟詩時常提及山上有猴群,當地人亦有猴群前往半屏山,在此過夜之說。因而此山合該是獼猴早年來去半屏山和壽山的中途點。後來因為城市發展過度快速,壽山獼猴族群被隔離。長期拘限於一地,可能有基因窄化之疑。半屏山則因水泥大量開採,根本無獼猴的記錄。但現今停止了,這五隻成群的出現,彷彿帶來某些新可能。
除了獼猴棲地的未來,我也很關心這座城市的綠色休閒。一座綠化的城市,需要大步道的貫穿,我很期待未來,高雄能以此三山規劃,連結出城市的綠化肌理,詮釋南方的淺山保育美學。不僅遊客可以充分利用為休閒的路線,獼猴亦可能以此遷移族群,減緩壽山族群的過度龐大。當然此一樂觀想像,還需要更多專家的縝密評估和規劃。
再從獼猴的活動歷史來看,昔時獼猴活動的龜山,如今猴去樓空,未嘗不是人類開發過度,導致獼猴縮限於壽山的主因。如今所謂溢出,跑到半屏山,其實也只是追循老祖宗的路線,想要重返祖先棲息。
不少贊成獼猴撲殺者,以擾民和果物損失慘重為由。或也當想想,其實是人類先破壞了其生存空間之因,才有此毀壞產業之果。難道在保育和撲殺之間,沒有其它妥協的空間?
關於獼猴帶來的晚近訊息,也不盡然都是負面的。前些時有人發現,炎炎夏日時,樹林裡常有蛾類毛毛蟲大量爆發,困擾居民生活,反而是靠獼猴的大量撿食,才得以減少為害。兩年前,古坑鄉棋盤村農民,透過有機栽種的柳丁,販售猴子也愛吃的柳丁。雖說柳丁賣相差,卻深受消費者歡迎,創造出獼猴與農民雙贏的局面。此外,最近有一防罩網的果樹保護,似乎能有效阻止獼猴狂亂地破壞,減少果農栽種的損失。
從這些訊息顯示,我們對獼猴的認識,還不是那麼地全面,好像還有其它防治辦法。一昧地把大量獼猴侵襲果園當做負面的災害,不見得公允。全面仰賴撲殺,效果恐亦有限。
如是了解獼猴之害,再設法多管齊下,從驅趕、結紮跟捕捉移除等方面分頭進行。人猴衝突,才能夠處理得更為包容和人性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