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揭露兩千年來吸引最多知名人物前往的大城市
科學家利用歷史數據,找出了吸引最多歷史上出名人物移居的大城市。
撰文:Dan Vergano
編譯:胡宗香
「我們可以看到巴黎在1500年以前成為法國的文化中心,同時期,德國的許多城市也成為文化中心,」報告的主要作者、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希赫(Maximilian Schich)說。「於是我們要問:為何如此?」
過去十年來,有一些資料學者試圖透過科學了解歷史,借用生態學與統計學等學科的工具,來回答「羅馬何時(又是如何)將歐洲文化首都的寶座拱手讓給了巴黎」這樣的問題。此次的新研究就是這個趨勢下的產物,它以極為仔細的眼光檢視了過去2000年來的文化遷移,指出了一種透過數據資料來進行歷史研究並繪製人類遷移地圖的新方法。
這項研究結合了三個龐大的資料庫,內容包括音樂家、畫家、建築師、運動員、學者和政府官員等著名歷史人物的出生與死亡地點,並且涵蓋從法國蔚藍海岸到美國好萊塢的15萬3000個地點。研究對象的生存年代從公元前1069年到公元2012年都有。(不過,為了增加統計上的可靠性,這項研究只分析了從公元第一世紀開始的資料。)
研究者並未以呈現所有人口的遷移模式為目標,而是以知名人物為研究對象,包括卡謬與甘迺迪總統等。「因為我們有的就是這些人的資料,」希赫說。「有關窮人的紀錄就是沒有那麼完整。」
從最後的統計數字中浮現了一些「贏家」與「輸家」。所謂贏家,是指在當地死去的名人比出生的名人多的城市;而在當地出生的名人比死去的名人多的城市,則是輸家,因為這暗示著那些人被其他地方吸引了,離去尋求更美好的未來,沒有終老家鄉。
歷史上魅力最大的一些城市包括紐約、巴黎、洛杉磯、倫敦、羅馬、華盛頓、莫斯科、柏林、慕尼黑等。而最多著名人士在出生後移居他處的城市則包括芝加哥、費城、布魯克林、格拉斯哥與利物浦。
遷移今與昔
除了發現2000年前吸引外來人口的許多地方到今天仍然是移民熱點,這項研究也揭露了其他有關遷移模式的細節,發現千百年來從偏遠地區到大城市的移動趨勢相當穩定而一致。
這項研究也發現,過去800年來,不同時代的人一輩子會遷移的距離相差不大:儘管出現了汽車與飛機,人們遷移
的距離也僅從14世紀典型的214公里,成為今天的382公里。希赫原本預期,前往新世界的4800公里旅程在1492年開通後,應該會將人類遷移的距離拉得更大。
「過去的人與今天的我們沒有太大的不同,」希赫說,並指出研究使用的資料也包括耶穌會教士在17世紀前往中國的相關記載。「想到我進行長距離遷移的機率與他們差不多,我就覺得非常奇怪,」他笑著說。
尋找並分析特定歷史事件
康乃狄克大學社會學者、也是資料導向歷史研究先驅的彼得‧圖爾金(Peter Turchin)說,我們必須記得,這項研究並不是用於測試某項假說,只是將資料聚集起來,並得以藉此做出觀察。
「這一組資料很有價值,但並不是用來檢驗一個科學問題,」他提醒。比如,這些資料並不能解答,做為文化中心,羅馬與巴黎的地位此消彼長的原因。
希赫則說,這個研究提出了一個方法,能夠將人口統計資料轉變為宏觀看待歷史的方式,也就是透過數字檢視過去,就像天文學家用望遠鏡掃描星空一樣。
當歷史學家在資料中看到有意思的東西時,他們就可以聚焦在那些資料上,試圖解釋某些特定的事件。
舉例來說,歷史學者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這項研究中,好萊塢是「出走城市」之一?研究顯示,好萊塢的出生人數是死亡人數的十倍,顯示藝術家在過去一百年來可能在不斷逃離這個演藝之都。歷史學家或許可以釐清,是電影產業對年輕外貌的偏好導致了這樣的出走潮嗎?還是可以透過更仔細地檢視數據而提出更好的解釋。
希赫的結論是:「歷史還有很多可以告訴我們的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