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

卡達




【全球放大鏡】台灣小心了!川普一個瞎挺,成為卡達被阿拉伯好兄弟們「集體霸凌」的導火線
2017/06/26
 
圖片
最近新聞熱點都在卡達這個波斯灣小國,根據外電報導,目前的情勢是沙烏地阿拉伯開出了必須和伊朗斷絕關係、關閉半島電視台等十三個嚴苛的條件。到底卡達招誰惹誰,怎麼突然就因為這樣的集體霸凌,登上國際版面?
很多人都以為我是東南亞專家,怎麼今天改行跟風講中東?其實我大學時就開始關注中東問題,人生寫的第一篇國際政治分析文章,刊登在大二時的學生會刊,評論的是當時正火的「阿拉伯之春」──我相信它不僅不會帶來民主,還會帶來更多動亂與極端組織。
當時國政所的學長還笑這個歷史系在瞎扯啥,結果事實證明阿拉伯之春以後,中東沒有比較和平。
扯遠了,這裡就說說我認識的卡達。
地緣政治,造就卡達的積極外交
卡達是一個面積僅 1.1 萬平方公里、人口 260 萬,本國國民卻只有 30 萬的小國。面積僅有台灣三分之一、三面環海、南方與沙烏地銜接,北邊隔著波斯灣與伊朗相望。由於位處海灣國家與伊朗的最前鋒,在阿拉伯世界,主要有兩大衝突,分別是以阿衝突,以及阿拉伯與伊朗的矛盾。
以阿衝突在上個世紀慘烈的戰爭中,用血畫下休止符,阿拉伯諸國也因為美國的關係,不再直接與以色列進行軍事對抗,轉而將矛頭就對準了 1979 年爆發伊斯蘭革命的伊朗。
卡達身為直接面對伊朗的小國,雖然仍站在阿拉伯國家這邊,但也因為地緣政治的關係,極力避免阿拉伯世界與伊朗的衝突爆發──因為戰爭一旦發生,卡達將首當其衝,成為兩國戰場。
卡達靠著豐富的能源致富,天然氣出口位居世界第三,全國人均 GDP 更高達七萬美金,號稱世界最富有國家。其天然氣礦區位於波斯灣,緊鄰伊朗,若遭到毀滅性攻擊,必對經濟造成致命的損傷。
為此,卡達不得不扮演中立的角色,變成阿拉伯國家同仇敵愾對抗伊朗時,相當奇怪的異類。
卡達一方面是美國軍事上的堅定盟友,美軍在卡達首都附近的烏岱德基地駐紮,是美軍在中東最大的軍事基地,能起降各種類型的軍機;另一方面,卡達也積極參加伊斯蘭國家會議組織,如阿拉伯國家聯盟與海灣合作委員會。
這樣的積極外交下,也讓卡達成為與以色列唯一外交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
缺乏立場、多方討好,使卡達成為沙烏地的眼中釘
然而,把自己當成中東衝突的調解人,也引來了周邊大國的反感。
過去,卡達介入過許多阿拉伯國家的內部衝突──無論是蘇丹、黎巴嫩還是葉門,它都投入巨資,積極斡旋。這樣的背景,使得卡達成為區域上有聲量的小國,其位列中東重要媒體的半島電視台,更加強了它的話語權。
2013 年,老國王哈瑪德(Hamad)將王位傳給自己年輕的兒子塔米姆(Tamim),當年 33 歲的他,成為阿拉伯世界最年輕的君主。此後卡達的外交,從過去的調解,轉變到利用扶植動亂地區的勢力來影響區域政治。
卡達是阿拉伯國家中第一個派出戰機攻擊利比亞卡札非政權、使其倒台的國家,同時也是第一個聲援阿拉伯國家武裝進入敘利亞平亂的國家,但這樣不斷膨脹的影響力,卻沒有為卡達自身帶來益處。
這種想要有左右局勢的影響力,又想要跟大家都當好朋友情況,讓卡達不管來者是誰都予以接納,就連面對哈瑪斯、塔利班這種在西方世界中,被視為「恐怖組織」的極端團體,卡達都以開放的心態,允許其在國內設立辦事處。
正是這種沒有立場的態度、企圖多方討好的行徑,讓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的阿拉伯諸國感覺芒刺在背、難以容忍。
權力無限擴張的結果,是卡達的影響力遠超過他應有的政經格局,所謂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況卡達的作為恐怕已不是星星之火這麼簡單──它讓沙烏地感覺自己受到威脅,有必要重振自己在區域的領導霸權。
美國的態度,是導致衝突的關鍵
這個時候,美國的態度顯得非常重要。
然而,在這一場斷交風暴中,美國反反覆覆的中東政策,卻讓人霧裡看花。
......
卡達關鍵的政經實力,與卡達重要的軍事戰略位置,讓美國之前都沒有做出過川普這種近乎放棄卡達的言論。正因為有美國老大哥相挺,雖然海灣諸國對卡達積怨已久,卻始終敢怒不敢言。如今川普一個瞎挺,打破了區域的勢力平衡,鼓勵了沙烏地奪取完全主控權,引發眼前危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