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歌德學院:北京

無法歌無法德 ?

新聞報導 | 2011.07.08
北京歌德學院:創造交流的自由空間


歌德學院這些天正在慶祝成立60週年。在中國,歌德學院也已度過了20多個春秋,現有40多名員工。但是,在一個新聞審查嚴格、異議人士受到打壓的專制制度下,德國人在中國開展文化工作也並非易事。


北京國家博物館這些天里德國氣息很濃,比如這次的情景朗讀活動就是介紹萊辛的作品《猶太人》中的片斷,主題是"寬容的力量"。

朗誦會是博物館公眾教育項目的組成部分,由北京的歌德學院主辦,目的​​是讓公眾更多了解舉辦中的德國"啟蒙的藝術"展。此外,歌德學院還推出主題遊。歌德學院中國分院院長安德思(Peter Anders)介紹說:

"主題導遊就是將當時啟蒙時代提出的問題,比如情感與理智作為主題,邀請中國專家參加討論,在對話中進行導遊,深化人們對一些觀點的理解,讓他們在參觀展覽中有具體的認識。 "

博物館附屬活動在中國還是件新鮮事。國家博物館之前沒有過這樣的項目。儘管如此,中方承諾,主題遊的選擇不會受到政治壓力。當然,活動安排曾因場地問題出現過困難,但在中國進行文化活動就是這樣,阻力往往是間接的。雖然如此,北京歌德學院並不認為自己僅僅是一個教育和語言機構:

"歌德學院從成立起就是批評性辯論的發動機,也就是說歌德學院以作為一個不畏懼辯論的場所而聞名。收集、集中批評性的聲音,提供一個進行自由討論的空間,這是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

“寬容的力量”帶來希望

但是,真正的政治性的辯論也無法在歌德學院舉行。許多主題,比如89學運在這裡也是禁區。歌德學院因此希望通過對電影、舞蹈、音樂、文學的探討擴展一些自由的空間。安德思夢想有更多與公眾的交流,比如在購物中心舉辦活動,但是因為歌德學院是與中國夥伴合作,自己沒有單獨的場地,因此不得不有所顧忌。 "我們的自由度取決於夥伴的合作。"

德國人也不時能感到中國新聞檢查的無所不在。幾週前,有人建議歌德學院從推薦翻譯書籍的名單上取消幾本著作,其中包括有關氣候變暖和冷戰的書。幾年前,一位歌德學院資助的德國藝術家的展覽就引起了新聞檢查機構的不快。他畫了一幅流淚的斯大林的畫像,並且在中國國旗上畫上了一隻死蒼蠅。展覽被迫關閉。儘管如此,中國的歌德學院仍然將希望寄託於文化工作的長期效應,寄託於萊辛的"寬容的力量"。

作者:ARD 譯者:樂然



新闻报道 | 2011.07.08

北京歌德学院:创造交流的自由空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