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
臺灣唯一入選世界30大重要建築! 一位來自異鄉的神父, 一群沒有血緣的外邦人, 一棟曾不為人知的殘破建築, 為臺灣保留了一段完整的時代記憶, 也見證了有關愛、教育、建築與藝術的生命故事。 國際知名攝影家范毅舜,幾...... more
許文輔的相片。
公東高工位於台東市區西北部,1960年由天主教白冷會錫質平神父創校。
一九五三年,瑞士錫質平神父來到花東。為了幫助弱勢青年,他創辦了公東高工,傳授學生瑞士人最擅長的精密機械工藝。錫質平傾其所有,引進瑞士的人脈、資金與知識,讓花東青年擁有足可在西部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
公東高工不盲目追求高等教育,公東的校訓寫著「實實在在的做人,實實在在的做事,工巧以穩,業精於勤」。公東高工後來一直堅持技職傳統,不與台灣士大夫教 育觀念妥協,甚至拒絕升格,不惜與教育當局決裂。在台灣高等教育近乎崩壞的今天,公東高工的精神值得我們重新思考台灣教育的目的與價值。
白冷會全名「白冷外方傳教會」,為一由神父與修士等神職人員自主組成之國際性傳教組織,1921年成立,會員以瑞士籍教士為主,?包括德國、荷蘭 等國人士;傳教地區則包括非洲、哥倫比亞、日本、美國、中國等地。白冷會在台灣之活動,為二次戰前中國傳教事業之延續。白冷會在中國的宣教工作始於 1920年夏,中國東北嫩江省為白冷會的宣教起始點。
有多圖: 錫質平神父來台後,篳路藍縷地開拓花東地區的傳教事業,前後投入的人力物力極為可觀。到1970年代初期,白冷會在花東已興建了超過100座教堂,當地居 民歸化天主教者亦超過二萬人之眾。在花東教區極為著名的瑞士籍教堂建築師傅義修士,即在此歷史背景下來到花東,開展了台灣教堂建築史上傳奇的一頁。而 1950年代至1970年代,亦是天主教在台灣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二十餘年間,全台天主教友人數從二次戰後初期的一萬多人,遽增至超過三十萬人。白冷會在 台東最早興建的教堂為鹿野和平堂(1954)。大約1960年之前,白冷會所興建的教會建築,多採簡單且低造價之水泥木料混合營建方式。隨著1960年之 後傳教事業的日漸穩固,白冷會似乎較願意投注更多經費在教會建築上,因而開始採用鋼筋混凝土作為教會建築的主要建材。鋼筋混凝土在當日台灣仍屬昂貴建材, 帶有時新性,相關建築知識也還不普遍,在偏遠的東台灣地區尤其少見。白冷會興建的這些鋼筋混凝土教會建築,因此帶有宣揚西方現代性的意義,其中尤以公東高 工最受注目。
↗ 公東高工-聖堂大樓外觀
↗ 公東高工-聖堂大樓教堂內部
而白冷會對公東高工創建之重視與謹慎,也反映在建築師的選擇上。白冷會排除萬難地特地從瑞士聘請建築師,而聘請的達興登(Dr. Justurs Dahinden),雖然我們迄今對他仍所知不多,但從設計結果來看,達興登顯然並非俗手。
同款(式)=同樣 (式)
自由的歌聲 作者:明哲
我的祖先是一個拓荒者
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
搬山過海流亡到臺灣
他愛唱悲傷的哭調
我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
拓荒者的熱血在體內滾流
我和祖先同款愛自由
但我不再唱哭調
我譜出愛鄉的歌曲
希望臺灣
永遠是自由的天地
願自由的歌聲
傳遍美麗的故鄉山河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