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9日 星期三

日本日田梅子酒

 NHK WORLD-JAPAN

九州梅子產地開始釀梅酒 預計也將銷往台灣

九州梅子產地開始釀梅酒 預計也將銷往台灣

九州主要梅子產地之一的大分縣日田市大山町,開始進行梅酒的釀造工作。當地採收的梅子於5月23日,被運往專門生產梅酒的釀酒廠。

這個季節採收的梅子,是一種富含檸檬酸等成分,被稱為「鶯宿」的品種。農家和釀酒廠人員會摘下綠色的梅子,來檢查果實結果的狀況。

接著,以專用機器清洗梅子後,將它們依序放入裝有酒精的儲存槽中。

由於今年2月至3月雨量較多,授粉情況減緩,因此預估醃漬的梅子量僅有16公噸,是往年的一半。

今年醃製的梅子將製成約10萬瓶梅酒,預計也將運往香港和台灣銷售。

經營釀酒廠公司的社長土橋泰輔表示:「我們不會辜負當地梅子的高品質,希望將它釀成梅酒後推銷到全世界,提升日田的品牌競爭力。希望消費者在品嚐的同時,也能想到日田。」

廖志峯,張曉風:外雙溪之美麗與哀愁


坎坷與榮耀 東吳大學創校百年紀念文集 2000



。。。。

 

要到東吳大學評文學獎,先在士林站下車,很自然地就轉進了胡思二手書店,然後看到武俠小說就不忍了(爲什麼要擺在入口?);離開時自然又帶了一袋書。雖然從沒想過當租書店老闆,我的人生卻浮現一種租書店的樣貌,不過,基調還是阿公店。


難得來到外雙溪,我覺得溪邊的咖朵咖啡不該錯過,於是就來聽溪聲了。忽然想起東坡詩:溪聲都做廣長舌。小學時常來外雙溪玩,一次和三個同學順著溪中巨石滑下溪中,滑下時才想到自己根本不會游泳,遙遠的夏天。人生一瞬。


好地方。下次再來。


#咖朵咖啡

。。。。


手機可以拍到飛行的夜鷺,

我盡力了,

沿途還拍了一隻美麗的翠鳥。

被自然與山風聊癒。


#隔溪相望

日本東京皇居晨跑(謝金河)

 皇居晨跑:一個城市進步的象徵


這個假日,一位相識40年老友相約去日本自由行,我只有一個條件,吃什麼都可以,最好住皇居附近的旅館,為的是早上晨起的跑步!


來到一個城市,我喜歡一大早到外面看看城市的風景,上次去印度,我在班加羅爾,孟買都找不到適合跑步的綠地,到了新德里,我看馬路有樹,有一天一大早我換上球鞋,短袖T恤,跑在馬路上,才跑不到一公里,踢到路上突起的東西,趴在地上,突然間鮮血直流,我身上沒有衞生紙,雙手髒了,又不敢去碰傷口,只好趕緊走回飯店,大家看到滿臉鮮血,都過來問需不需要幫忙?


回到飯店房間,我用清水沖洗,才知道是嘴唇咬破,後來幾天,我只敢用走的,不敢再跑了!印度的馬路不太平坦,馬路上都是汽車喇叭聲,也許需要一點時間,印度會逐漸好轉。


來到日本,我最喜歡沿著皇居跑一圈或兩圈,皇居跑一圈至少5公里,沿途可以欣賞美不勝收的美景,偶爾可以停下來拍照。這次正好碰到一群年輕人在團練,我就跟在隊伍後面跑一圈!第二圈自由自在走一遍,順便拍拍照,回去正好吃早餐。


來到日本,我最喜歡的行程就是皇居的跑步,一大早跑出飯店,沿著皇居有各種不同年齡的人在散步,走路或跑步,皇居四周的護城河倒影,水景,如果碰上櫻花盛開的季節,那個花團錦簇的美更令人神往。


我常常在想,一個美好城市的營造,以人為本是最上乘的真諦,一大早起床,沿著皇居跑步,有人在跑步,有人在大樹下聊天,有人在做操,這是一幅美善的文化!這樣的舒服感,只有在日本感受得到!

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巴黎老妓院

 都已經是絕對多數了

還需如此卑鄙的手段


只能說

🍷Le Cyrano巴黎老妓院、酒館餐敘


好友出差來訪住18區,就近約在蒙馬特山丘底克利希廣場 (Place de Clichy)旁一家小巧華麗,有新藝術風格的百年小酒館見面。


廣場剛好位在巴黎第8、9、17、18區圓環交接處,這裡臨近知名的夜總會紅磨坊,入夜之後非常熱鬧,周邊遍布小酒館、小酒館和電影院。


廣場中間有座蒙西元帥像,是為紀念1814年拿破崙政權倒台前,巴黎7000國民警衛軍浴血抵抗80萬歐洲反法盟軍進襲入城的地方,附近有紅燈區、學校、蒙馬特墳場…,夜晚霓虹閃爍人影如鬼魅,不知覺腦裡就響起Sandy 林憶蓮那首動聽老歌當背景曲lol。


Le Cyrano 小酒館很袖珍,整個大廳擁有大片瑰麗的馬賽克壁飾、大型雙色牆鏡和上百歷史的木質桌椅與大理石檯櫃,真的很有上世紀初徐志摩筆下那種傭懶可愛老巴黎的魅力。


午夜時分,隔天要上班顧客漸漸離開,結帳時便跟老闆聊起來,他說這裡從前其實是「Maison Close 封閉的房間」,也就是花都老妓院。


說著說著,老闆意猶未盡疲累的眼睛竟射出一道光,還特別指出壁飾畫家1914年落款的簽名、鏡後廁所旁有通往賣春小姐房已經堵住的密道口給我看,頓時有電影《巴黎妓院回憶錄》、《可憐的東西》艾瑪史東戲中帶客人上樓QK現實重演的fu😍😅。


PS:「Maison Close 封閉的房間」是1804年時拿破崙將雜亂無序妓院合法化後的說法,當時規定賣場必須低調,不讓輕易讓外界窺見內部而名,很多政商名流、王公貴族、影視明星都趨之若鶩。


美好歲月紙醉金迷的時代,巴黎每家妓院為招睞賓客,裝潢設計常新奇風華有趣,每個房間都有主題性,有機會的話真的有想來探奇好好寫個幾篇lol。


不過1946年之後,法國政府認為這些妓院剝削性工作者的權益,基於倫理、道德、保護弱勢等因素,加上二戰時期這些從業人員多與德軍勾在一起,於是頒佈「瑪爾特·理查德法 Loi Marthe Richard」法案,頓時巴黎近兩百家、全法1400家妓院全數關閉。


近80年過去,如今想找到昔日花都鶯燕金粉殘留餘韻的足跡還不太容易。


17區

他們想通過的髒東西

絕對就是異常地邪惡


站出來


宣示咱是國家的主人

才能讓髒東西退回去

2024年5月24日 星期五

Toronto / Buffalo area:

 For those of you in the Toronto / Buffalo area: tonight at 7:30 pm I'm on your local PBS television station WNED doing an extensive interview with Valerie Pringle for the programme, CANADA FILES. The programme will be repeated at 6 pm on Sunday, the 26th. So if you're having dinner at that hour, just switch on PBS. It will be on other PBS stations across Canada and in the States eventually. And on Youtube for all. Here I am with Valerie when we did the interview at the Chateau Laurier in Ottawa last January.

2024年5月22日 星期三

坎培拉 Canberra

 🥇🌄 Canberra has been named the second-best city in the world for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xford Economics Global Cities Index.


Get more news from the ACT here: https://bit.ly/ABCACTNews  


According to the index, the quality of life category encapsulates the wellbeing and satisfaction of a city’s residents, reflecting the intersection of various socioeconomic factors.


Canberra earned its ranking on high life expectancy, high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lower income inequality, but was marked down on less economic diversity, more natural disasters and lower internet speed.


Canberra was beaten to the number one position by Grenobles in France, but is the only non-European city ranked in the top ten for quality of life.

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阿爾巴尼亞的台灣中心(王璞)

 有書友談到阿爾巴尼亞。又有近日歐遊的朋友說他從希臘去阿爾巴尼亞不用護照,可以長驅直入。看來阿國入歐盟的申請已獲批準。現把以前發過的這篇小文再貼一次。


阿爾巴尼亞


      有朋友傳來一則微信文章讓我看,說是「寫得真好,牽起了我們溫暖的少年時代回憶。」

      怎麼會?我跟他的少年時代都在文革時期度過,那時代的常用語是:打倒、砸碎、橫掃、殘酷無情;現在這篇文章卻說「溫暖」,我倒要看看他寫些甚麼。

      原來那文章是回憶文革中的阿爾巴尼亞電影。

      那時我們跟全世界都交了惡,只剩下若干小友:索馬里、烏干達、埃塞俄比亞、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也來訪問過,但這家伙是顆牆頭草,時不時倒向蘇修那邊。所以政府放給我們看的外國影片只有三四齣朝鮮電影和越南電影、一兩齣羅馬尼亞電影。看得最多的是阿爾巴尼亞電影。因為阿爾巴尼亞是我們最親密的同志加兄弟。

      這篇文章就是滿懷溫情地回憶那些阿爾巴尼亞電影的:<寧死不屈>、<第八個是銅像>、<海岸風雷>、<小貝尼>⋯⋯他數出了八部,并總結出整體印象:「朝鮮電影又哭又笑,越南電影飛機大炮,羅馬尼亞電影又摟又抱,阿爾巴尼亞電影莫名其妙。」這我認同。

       他還憶起阿爾巴尼亞電影的幾句經典台詞:「你永遠也逃不出國境線」、「我代表祖國和人民判處你死刑。」「墨索里尼,總是有理。」說是我們那代人的常用語。這我也基本同意。不過我們那幫朋友學這些台詞時,不無調侃之意。

       跟着他回憶起電影《小貝尼》,說是看到這電影裏尋常百姓家都擁有電視、電冰箱、電話時,特震驚,因為直到八十年代,收音機對我們來說都是奢侈品。這我也有同感。勾起了我八十年代用上了電飯煲時的歡喜回憶。不過當時我已遠非少年,連青年也得加上「大齡」二字了。

      可他跟着就荒腔走板了。他感嘆道:「這部電影向我們展示了當時阿爾巴尼亞人民富足安祥的生活,那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光。小貝尼怎麼也想不到,他長大以後,一場猛烈的風暴將席捲而來。這盞歐洲社會主義的明燈,一夜之間,便淪為了歐洲最窮國。」

       然後他臭罵阿爾巴尼亞是白眼狼,中國人民勒緊自己的褲帶養了他們二十四年,「可是換來的不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而是抱怨、指責和背棄。」

        喂,阿爾巴尼亞報答了中國好不好!白眼狼?1976年在聯合國提案驅逐中華民國、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那個國家,就是阿爾巴尼亞哦!然後才有了聯合國2758號決議,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和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養兵千日用在了一時吶!

       再看看如今那些緊跟中國否掉美歐制裁俄羅斯提案的國家,多是中國拿錢養的。別看他們又窮又小,個個擁有寶貴的一票。

       身為勒緊褲帶富養阿爾巴尼亞和亞非拉兄弟的中國人民之一,當時我還以為自己挨餓是自然災害所致,根本沒想到過是人禍,更沒想到自己成了「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的犧牲品。還好我捱過來了,沒有成為那五千萬餓死的冤魂之一。

       而且正好相反,阿爾巴尼亞在霍查獨裁時代才是歐洲最窮最不發達的國家。他們先靠蘇聯、後靠中國養着。1991年,他們宣告結束一黨專制,擺脫了極權統治以後,才有了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成為發展最迅速的巴爾干國家。如今人家的人均收入是六千多美元,且從一個視全世界為敵的孤狼國家變成了一個護照獲114國免簽的友善國家。

       喂喂,我說這位自以為得道的中國同志,看看你的護照能免簽多少國?都是些甚麼國?

       知否知否!如今就連阿爾巴尼亞也被我們滿世界移民的同胞們瞄上了。幾年前,我一熟人就成為其中之一。他說因為它是移民費用最平的歐洲國家之一。而且人家是歐盟候選國,可以享受申根國待遇。他還問我:

    「記不記得我們當年高歌的那曲<地拉那-北京>?」

    「怎麼不記得!」我說,跟着就唱出了那首歌中最膾炙人口的两句:「從遙遠的地拉那到北京/我們彼此如兄弟。」

    「兄弟個屁!」他憤然道,「信不信由你,阿爾巴尼亞人根本不記着咱們的好,反而——地拉那有座大廈竟然以台灣命名,還在市中心呢!」

       我上网一查,真的呀!原來八十年代阿爾巴尼亞人已開始反感共產體制和政府的親中政策,人們約在那座地處市中心的大廈見面時,就會故意跟政府唱反調道:「我們台灣中心見。」其實那大廈當時不叫台灣中心,這是老百姓約定俗成自己改的名字。

台灣蘆山溫泉2024。震級為6.6級: 四川省雅安市 蘆山縣2013




#圖文故事【重返風災後的廬山溫泉,直視過去與現在交疊】https://pse.is/5xhl3u


去年8月,卡努颱風為台灣山區帶來驚人雨量,#廬山溫泉區 再遇土石流,塔羅灣溪水暴漲……如今已過了大半年,那山、那溪與那些人,都好嗎?


攝影師許震唐今(2024)年初再訪溫泉區,除了記錄此刻的廬山與2021年的影像對照,更與在地經營40年的飯店老闆娘、世居於此賣麻糬點心的老伯等人聊天,聽他們說颱風夜那一晚的驚惶、風華不再後的落寞與羈絆……


這個舊稱「波瓦倫」,源自濁水溪水系的「天下第一泉」,歷經道格風災、賀伯風災、921地震、辛樂克與卡努後,如今走進吊橋已無溫泉鄉煙霧蒸騰的印象,溪谷被砂石填滿成溪床,繼昔日部落被迫遷離祖地、今日的平地人也再度面臨遷徙的抉擇,這是人與自然一邊共處、一邊拔河必然的命運嗎? 


★以瞬間影像,帶您重回第一現場,#贊助報導者:https://bit.ly/2Ef3Xfh


四川蘆山地震已造成208人死亡失蹤,逾萬人受傷

Fei Maohua/Xinhua, via Associated Press
龍門鄉古城村,人們拿着被子,走在震後的街道上。

4月20日上午8點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3公里。根據民政部門統計,截至4月22日17時,四川雅安蘆山地震共造成184人遇難,24人失蹤,11826人受傷,超過150萬人生活受到影響。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蔡競在20日晚舉行的發佈會上稱,震後共發生餘震147起,5-5.9級地震2次,最大餘震5.8級。
雅安市位於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間的過渡地段。震中蘆山縣北鄰汶川,距離四川省會成都市約170公里,成都今早震感強烈。
在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龍門鄉,一名居民稱,90%的房屋已經倒塌。這意味着,死亡人數可能會進一步上升。
新華社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要求,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中國減災委、民政部已緊急啟動國家三級救災應急響應。中國地震局已啟動地震應急一級響應。
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新一屆政府正努力避免遭到任何應災不力和缺乏透明度的指責。周六下午1點15分,李克強從北京飛往雅安震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據中新網報道,李克強強調,災情、救災和傷亡的情況都要及時公開,並要求挨戶敲門。
另據中國官方媒體稱,成都軍區2000人第一時間趕赴災區,空軍從北京派出一架偵察機航拍震區災情。截至周六下午5點,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已有7500人投入救援,另有1萬人待命。
由於地震發生在周末清晨,許多當地居民穿着睡衣或裹着毯子就跑到街上。
“我們剛剛起床正在宿舍里穿衣服,這時房子開始搖動起來,我從我們七樓的窗戶往外看,一排房子倒塌了,”位於雅安的農業大學一名22歲的大學生許岩(Xu Yan,音譯)在電話採訪中說。“我從來沒有這麼快地飛奔下樓梯。”
美聯社記者通過微博私信與雅安市民趙崢(音譯)取得聯繫。趙崢說,他在睡夢中被地震驚醒,“震感比五年前(汶川)地震強得多,家中許多裝飾品被損壞。”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造成逾8.7萬人死亡或失蹤。中國地震台網稱,本次蘆山地震位於龍門山斷裂帶南段,震中附近100公里範圍內1900年以來曾發生5級以上地震12次,其中6-6.9級地震三次,最大一次就是汶川地震。
此外,雅安大熊貓碧峰峽保護基地是中國重要的大熊貓保護基地之一。據中央電視台報道,基地內60多隻大熊貓平安無事,包括去年出生的六隻熊貓寶寶。



餘震不斷 救援物資難抵最重災區


日夜裡﹐在中國西南部的四川省蘆山縣這個多山的偏遠地區﹐數千名驚恐的村民在帳篷里過夜﹐與此同時﹐救援人員正在竭盡全力將物資分發給另外數千名在強震中受災的群眾。中國有關部門說﹐這次地震已經導致186人死亡﹐超過1.1萬人受傷。

有關部門說﹐週六早上四川省發生強烈地震後﹐到目前為止﹐至少還有21人失蹤。這裡距2008年導致超過8萬人死亡的大地震的震中不遠。2008年的地震引發許多中國人質疑政府響應危機的能力以及許多倒塌的學校的建築質量。

這是去年中共領導層換屆之後中國發生的第一次自然災害。週六發生地震後﹐中國有關部門這一次似乎更快速地抵達了受災地區。中國地震局稱此次地震的震級為7.0級﹐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測到的震級為6.6級。

國有媒體說﹐1.8萬名軍隊和武警人員以及23架直升機被派參與救援工作。中國新一任總理李克強週日高調訪問了地震災區後回到北京﹐這是中國領導人想要在救災中表現得積極主動的一個明顯信號。

Reuters
圖片:四川雅安地震
不過﹐由於週日晚間該地區餘震不斷﹐公路被阻斷和受損﹐救援人員仍然無法向一些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分發基本的救援物資。當地居民和國有媒體說﹐在受災最嚴重地區﹐居民們睡在露天﹐沒電沒水﹐食物儲備越來越少。

據國有媒體新華社報道﹐寶興縣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那裡幾乎所有的建築都已經坍塌﹐其中包括2008年地震之後修建的許多建築。報道說﹐單是寶興縣的死亡人數就達到26人﹐大約2,500人受傷﹐但救援人員仍然努力徒步抵達該地區﹐以分發帳篷和其他基本物資。

寶興縣居民、當地官員田仁賢(音)通過電話告訴《華爾街日報》﹐該縣仍然有20人失蹤﹐5.8萬居民中﹐大多數在露天或自己搭建的帳篷里過夜。

Reuters
週六早上四川雅安發生強烈地震。整個週末,該地區餘震不斷。圖為蘆山縣龍門鄉,一名男孩在自家被毀的房屋前抱住媽媽的腿。
田仁賢說﹐所有的道路都垮了。山上有石頭滾下來﹐所以到這裡來非常危險。我現在跟你說話的時候都在發生餘震!

新華社報道說﹐週日早間﹐在通往寶興的公路上﹐一輛挖掘機掉下300米深的懸崖﹐但事故傷亡人數仍不清楚。新華社還報道說﹐有關部門已經向寶興派出了870多名攜帶著輕型救援設備的消防員和11條搜救犬。

在龍門鄉﹐有數十座房屋受損﹐其中大部分是磚木結構的老舊建築﹐但截至週日下午﹐傷亡人員已全部從現場轉移走。據國有媒體報道﹐龍門鄉是此次地震的震中。

大部分未受傷的居民要麼住在當地一所中學的足球場上搭建的大型帳篷營地裡﹐要麼住在一座有著400年曆史的寺廟中搭建的幾個帳篷里。這座寺廟在地震中似乎沒有受損。

在蘆山縣城﹐地震造成的破壞範圍較小﹐街上停滿了挖掘機和載有救援武警的車輛。但那裡的很多居民也睡在帳篷里﹐因為他們的房屋嚴重受損﹐在餘震仍不時發生的情況下﹐他們不願冒險回屋裡。

45歲的蘆山居民林鳳(音)指著自家嚴重受損的房子說﹐看看我們家的情況。我想在餘震頻繁發生的情況下﹐我不能就這麼回去住在裡面。就算沒有地震﹐我也不可能住在這樣一間 上有這麼多裂縫、一邊天花板掉下來的房間里。

她說﹐我不知道住帳篷的日子會有多久﹐現在我們一點頭緒都沒有。

她的鄰居、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34歲男子指著他家受損的房屋﹐房子裡有幾處5到10厘米寬的裂縫。他說﹐沒錯﹐房子沒有完全倒﹐但我們怎麼敢回去繼續住在那裡?

在通往蘆山的路上﹐一些居民站在路邊舉著紙板要水。

據國有媒體報道﹐當日早些時候﹐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前往一家醫院慰問傷員﹐承諾政府將負擔他們的醫療費用。他是在視察成都華西醫院時做出上述承諾的。據《財經》雜志報道﹐週六晚間﹐華西醫院收治了160名重傷員﹐其中九人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

一些國家政府提出願意提供援助﹐中國外交部對此表示感謝﹐但說中國能夠應付。

Dinny McMahon

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Clinton, Ontario,

 

There is no direct flight from New York City to Clinton, Ontario, the Canadian town of three thousand where Alice Munro lives most of the year.


Clinton is a community in the Canadian province of Ontario, located in the municipality of Central Huron. Clinton was established in 1831, when Jonas Gibbings and brothers Peter and Stephen Vanderburg cleared out a small area to start.[1] Clinton started to grow in 1844 when William Rattenbury laid out the plans to begin making a village. In 1954, Clinton's population was 2,625 people. Today, it has an estimated population of 3,203.[2]

Clinton is known as Canada's home of radar and there is a large radar antenna in the downtown because of its association with RCAF Station Clinton during World War II. Clinton was known as "The Corners" or "Rattenbury Corner" in its earlier days.

Clinton
Unincorporated community
Clinton is located in Ontario
Clinton
Clinton
Coordinates: 43°36′57″N 81°32′22″W
CountryCanada
ProvinceOntario
CountyHuron
MunicipalityCentral Huron


2024年5月18日 星期六

九龍城塞(陶傑)

 日本人情迷香港昔日的城寨,包括京都大學的建築系。如果殖民地時代的香港是羅馬,那麼城中有邑,消失的九龍城寨是一個暗黑版的梵蒂岡。


兩者都是一個大都會裏的邦國,所不同者,是在信仰的核心價值之上,梵蒂岡號令羅馬,但九龍城寨只是是中國天朝的一個metaphor of anarchy。英國殖民地政府有意讓中國人比較:九龍城寨的混亂、罪惡、毒品和黑社會的潛規則,皇家殖民地中的中國黑社會殖民地,就是「中國人當家作主」的地獄樣版。


不知天高地厚的鄧小平,奢言「一國兩制」是他的發明。但英國早就實行「一港兩制」,而且中國九龍城寨的那一制的「精神」如危樓和違章建築,在大陸遍地都是(最近的一宗與梅州的高速公路無端崩塌,汽車墮入黑洞大火)。九龍城寨既是回顧的,也是前瞻的,而且是分裂而反大一統的。你要懂得欣賞波特萊爾的「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 ),在美學的符號層面,才會明白九龍城寨的意義。


我在小時候,父母警告不可以靠近九龍城寨,而今日九龍城寨變成香港和西方品味人士的後現代想像。時間可以淘洗一個黑暗時代的建築物的罪惡聯想,例如法國的盧安教堂(Rouen Cathedral ),後人只會瞻仰哥德建築的尖塔與稜柱,忘記了大教堂不遠處聖女貞德之死,以及哥德建築時代宗教裁判遍地的火刑柱。


無知的港督衛奕信,單方面討好中國,在他的想像中,中共不喜歡保留九龍城寨(但其實中共對此並無興趣),衛奕信決定將九龍城寨拆除。當時香港缺乏有見識的文化人士極力反對。但其實九龍城寨可以永久保留:因為大陸不斷有基層的新移民擁進來,他們的第一站,可以搬進城寨,體驗一下沒有英國管治的中國生活。


退而求其次,將城寨裏的中國人遷徙外出,保留所有建築物,清除蟑螂老鼠,打掃甚至粉飾一新,九龍城寨若可闢為一座香港高廸(Gaudi)式的一個詭異奇趣的建築博物館,今日大陸的小紅書遊客,就不會投訴這座中國城市缺乏特色。


我在1991年去過唯一的一次。那次與一個英國的大學教授朋友同遊城寨,歧視香港的房屋署長逐漸分正要執行清拆,城寨居民反對。我惡作劇,在九龍城寨裏告訴寨民:這個英國人是英女皇派來的秘密特使,英女皇不滿衛奕信清拆城寨,他派了特赦來體察民情,你們有何不滿,可以告訴他,他會將你們的投訴上達英廷,而我是他的副官和翻譯。


五分鐘之內,就有十幾個城寨裏的中國人信以為真,圍攏過來,紛紛呼寃,譴責房屋署長和港督。英國朋友強忍住笑,我問:「女皇特使很奇怪:你們居住的環境如此骯髒,港督只是想為你們搬遷進公屋,換一個更舒適的環境,為什麼你們捨不得這裏?」


一干中年男人更為激動,說:這是我們居住了幾十年的神聖領土。


那一次經驗,令我隱約感到未來香港主權移交之後將會遲早是何光景。


意大利小說家兼哲學家艾可說:美是沉悶的(Beauty is boring),美境是有限的,只有醜惡像上帝一樣,才是博大無垠的(Beauty is finite, ugliness is infinite like God.)


太年輕時不明白,今日都懂了。九龍城寨之消失,在東亞的建築史上,其損失不下於「清明上河圖」裏開封府之湮沒。然而那一份時代創遺留下來的想像,卻像天國一樣,在日本人的下一代腦海中長存;對於今日已經成為世界公民的香港人,相信也一樣。


陶傑披藏:

美國北卡州

 📍美國工業沒落的「鐵鏽帶」竟蛻變為「電池帶」?


#美國 東部至五大湖區,工業沒落的「鐵鏽帶」,隨著電動車產業的進駐,帶動了產業轉型、經濟復甦。除了正在興建中的豐田首座海外電池廠,還有越南電動汽車製造商VinFast在雀森郡設廠等,形成所謂的「電池帶」


「電池帶」是如何讓荒廢的郊區城鎮重新活了起來?一起來了解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Taliesin West

 Frank Lloyd Wright - Taliesin West 💕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U.S.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Taliesin West was architect Frank Lloyd Wright's winter home and school in the desert from 1937 until his death in 1959 at the age of 91. 

Today it is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Frank Lloyd Wright Foundation.


Open to the public for tours, Taliesin West is located on Frank Lloyd Wright Boulevard in Scottsdale, Arizona. 


The complex drew its name from Wright's home, Taliesin, in Spring Green, Wisconsin.

The complex was built amid a 600-acre site in the foothills of the McDowell Peak in the Sonoran Desert with intent to complement Wright’s summer estate in Spring Green, Wisconsin (which he had named Taliesin, from a Welsh word meaning “shining brow”).


In Taliesin West, the first constructions (The “Historical Core” as it is called today, built between 1938 and 1941), were Wright’s office, the Drafting Studio, the kitchen and original dining room, the living quarters of the architect and his family, the “Garden Room”, the “Kiva” theater (subsequently converted into a library), the rooms for Wright’s assistants, a small bell tower, and a workshop.


Furthermore, a timber frame temporary structure, called the Sun Trap, was built in 1937 to accommodate the Wright family until the completion of their living quarters three years later.


In the following decades, until Wright’s death in 1959 and beyond, Taliesin West was repeatedly modified and enlarged with the addition of various buildings, including a new dining facility, a cabaret theater, a music pavilion, new workshops, a water tower, and residences for apprentices, staff members, and guests.


The complex was built, mostly by hand, by Wright’s apprentices using local stones, concrete, redwood, steel, recycled glass panels, and fabric.

The furniture was designed and crafted by the architect and his students as well, following the “learn by doing” principle upon which the Taliesin Fellowship was founded.


The structure's walls are made of local desert rocks, stacked within wood forms, filled with concrete - colloquially referred to as "desert masonry".

 Wright always favored using the materials readily available rather than those that must be transported to the site.


Natural light also played a major part in the design. In the drafting room, Wright used translucent canvas to act as a roof. In the south-facing dining room, Wright designed the roof to hang past the walls preventing unwanted sun rays from penetrating but allowing for horizontal light to pass through the room.


Every part of Taliesin West bears Frank Lloyd Wright's personal touch. He would walk through each room making changes or shouting orders to apprentices closely following with wheelbarrows and tools.

 He constantly changed and improved on his design fixing arising problems and addressing new situations.


Taliesin West continues as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Frank Lloyd Wright Foundation and as the winter home for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t Taliesin. 

As in Wright's time, students and faculty spend the summers in Spring Green, Wisconsin.

The structure was added to the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on February 12, 1974, and was designated as a 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on May 20, 1982.


In 2008, the U.S. National Park Service submitted Taliesin West along with nine other Frank Lloyd Wright properties to a tentative list for World Heritage Status. The 10 sites have been submitted as one single site.

Taliesin West and seven other properties were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under the title "The 20th-Century Architecture of Frank Lloyd Wright" in July 2019.

2024年5月8日 星期三

綠島囚犯第一大批(梯次,千人之多) (T. J. Tsao)

 


綠島第一大批T. J. Tsao

 518國際博物館日快到了!


台南奇美的英國國家畫廊特展,或許是2024年台灣博物館界最重要的亮點,時間搭配台南與海外交匯始點的400年歷史(雖然,原住民歷史很少在台南400各項活動裡成為關注點)。


英國國家畫廊開館200年,海外巡迴展之一在台南奇美博物館,是巧合還是特意安排呢? 


特展開幕日,遇到奇美負責提琴的鍾顧問,請教他:那把奇美收藏的思想犯前輩葉雪淳在綠島製作的小提琴,鍾顧問說最近正好有研究者在寫有關葉前輩小提琴的國際期刊論文。太好了,很想知道研究者會如何寫綠島勞動營裡製作小提琴的奇妙故事呢!


現在的國家人權博物館綠島園區,即將迎來518博物館日之外,遊客會知道1951年5月17日,「第一大批」到達綠島的思想犯有多少人嗎?(根據盧兆麟前輩的說法,有將近千人。)518國際博物館日,519現在訂為白恐記憶日,綠島園區迎來的博物館日前後,很不一樣啊!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台北道

 《臺北道》是一本用手機拍的攝影作品。從iPhone4 到iPhone11,從2014拍到2023. 拍了六萬張之後,選出了102張照片。


拍的人是林國彰。他從余紀忠先生中國時報時期擔任攝影記者,幾十年來除了新聞攝影之外,也從許多不同的面向鍛煉出自己風格獨特的作品,到他用手機拍出這本書,可以看出爐火純青是怎麼回事。


至於為什麼是臺北,他說:「臺北。既近實遠。你我常遊的城市。一座歷史與地理患了健忘症的城市。......臺北城。今日看不見城。看見的是江山易代之際。後殖民者拆毀城牆。顛覆地景。錯置街道。.......」


而另外兩位攝影家是這麼說的:

「國彰是一位安靜的攝影者,近十年的攝影風格卻非常喧嘩、熱鬧、多義且充滿黑色幽默。他將地理(空間)、歷史(時間)、當下(自我)全部解構之後,以手機瞬間重組,造就了亂中有序的林氏風格。在當代藝術狂飆的年代,國彰預示了紀實攝影仍有無限的可能性⋯⋯」——林伯樑。


「《臺北道》是一本將城市剖面切成正方形的影像集,儘管聽覺無法觸及,但視覺卻是另一種強有力的感知方式。 透過捕捉街道上的喧囂或寂靜,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使讀者能夠沉浸在城市的魅力之中。 透過創造性的視覺象徵,描繪出聽覺無法感知的城市景象。」——劉振祥。

 常見草木背後的人文、生態意義 蘇正隆

星期六 (5/11/2024) 下午我有一場導覽,介紹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溫州街、大學里、龍坡里自然生態與人文。

14.00書林書店出發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 

大學里 霧裡薛圳人文自然生態

 ◆ 洵跡 (霧裡薛圳遺址) ◆ 霧裡薛圳 (ㄗㄨㄣˋ) 景觀區

霧裡薛溪就是景美溪,架在溪上引水木槽稱為「木梘」,景美在木梘的那一頭,台語叫「梘尾」。

15.00 龍坡里 殷海光故居 溫州街18巷16弄1之1號

麵包樹與 Mutiny on the Bounty; 緬梔 Frangipani; 薜荔與愛玉

16.00 泰順公園、大院子、臺靜農故居

水黃皮 Pongam Oiltree; 大葉雀榕 Large-leaf Decidous Fig


台北雖是個大都會,但在生活環境周圍,仍有相當多的植物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綠色景觀。譬如,到處可見牆上或樹幹上爬滿《楚辭》裡屈原吟咏的薜荔,路邊草地上也常見《詩經》中庶民採擷、咏唱的車前草。但人們往往把這些珍貴的綠色資源視為雜草,必欲除之而後快。天生萬物都有它的作用,如果我們對這些花草樹木有正確的認識,就能夠尊重、欣賞它們的存在。


書林走讀 #還有3場,快把握機會!

https://forms.gle/PVX9q3oMh8hWBiua8

羅馬假期

 從羅馬回到柏林了。


幾個無聊羅馬推薦。拜託,不要問我多少錢,要是覺得很貴,或是不合意,都不要來吵我。我沒有跟你借錢去羅馬謝謝。


住宿:我這次換了四家飯店,真是有夠勤勞。就想住不同區啊,的確,不同區,羅馬風情差很多。


Rhinoceros Roma,就在真理之口正旁邊,要是想要去真理之口拍照,就可以早一點去排隊。那隊伍是永遠天荒地老。這家飯店是知名時尚集團負責老屋改建,內裝非常「工業」,馬桶洗手台一切都很金屬,我是覺得「設計感」很讚,但實用性不見得。例如房間裡的燈,開燈不就開燈?但這家飯店很高科技,要用一個牆上的螢幕面板去開燈,結果就是,常常壞掉,必須要請櫃檯人員來重新暴力開機。煩。啊拜託可不可以就給我開關就好。頂樓的雞尾酒吧很好,景觀好,人不多,雞尾酒一百分。頂樓餐廳還好。櫃檯時常會忘記送早餐。哪有飯店說七點要送早餐結果我要親自下樓去提醒櫃檯說:哈嚕?對了,這家飯店不適合小孩。


想要住在競技場附近,直接睡前醒來都看到競技場,那就可以選Palazzo Manfredi。頂樓餐廳是米其林一星Aroma,飯店位置非常好,離競技場走路一分鐘。這家服務跟房間都好。(如圖,餐廳就在建築物右上方的大陽台)


要是想要在競技場旁邊,經濟一點的選擇就是Mercure Rome Colosseum Centre,但不是房間就有競技場的view,是頂樓有個小游泳池,可以在水裡拍到人跟競技場合影的網美照。我沒拍,因為好冷,完全不想穿小泳褲下水。


吃飯:隨便啦。我覺得義大利跟日本一樣,就是雷很少,隨便都好吃。通常我在外旅行,三天之後我就會想吃點亞洲菜色,泰國菜啦,越南河粉啦。但這次我完全沒有想到要吃亞洲菜,每天狂嗑義大利澱粉啦啦啦。


Aroma真的很難訂,所以就是及早。建議:若是訂到了,慶祝生日,記得跟餐廳說,因為會得到生日驚喜餐點。拜託衣著不要隨便,不是說要整身明顯大名牌,得體便可。我看到幾位客人舉止很差,拜託來這裡吃飯,注意餐桌禮儀。


我也推薦競技場旁邊一家gay bar,叫做My Bar,午夜有drag show(但我當然是沒去,本大叔晚上九點半就睡著),晚上在這裡喝一杯,戶外的座位,就是正對競技場,餐點ok,反正一堆美麗的gay在這裡飄來飄去。這家好像也有提供住宿的樣子。


羅馬哪有什麼秘境啦,都一堆人。但我有覺得幾個點還挺有趣。


Ostia海邊。只要是買地鐵票,例如七天票,完全不用加購票價,直接可以搭地鐵抵達海邊,踏浪看海吃海鮮放風箏拍絲巾迎風美照。海邊不貴喔,因為這裡不是昂貴的濱海渡假區。


The Aventine Keyhole,就是個窺探鑰匙孔啦。漫步上山丘,一道美麗的大門,據說門後是馬爾他騎士團領地,但大家都是為了門上的鑰匙口而來。鑰匙孔看出去,可以看到梵蒂岡。我抵達時還沒什麼人,很快就看到了。但我看完,往後一看,媽啊,怎麼隊伍變成五百人。秘境個鬼。我是覺得走上來一路很美,很多教堂,美麗的豪宅。


Jollibee炸雞!羅馬有一間,超興奮的。好好吃。我在門口聽見一群菲律賓人看到這家店大尖叫,宛如見到教宗啊。


怎麼見到教宗Papa?其實沒那麼難啦,幾乎每週三他都會出來。就是要買到那張票,9.50歐元。票當然不好買,就看個人本事了。最方便的方法,就是跟隨當地旅行社。基本上很多景點的票都給旅行社給包了,個人票很難很難。


搭火車去Frascati,吃名產三乳房甜點(我不知道中文翻譯是什麼),喝美酒,報名義大利麵工作坊。


要是最近要結婚,可以選週三進入梵蒂岡,穿結婚禮服,持票,就可接受教宗的親自祝福。我問了,似乎不是傳言。我就有看到穿大白紗的新娘進入,有被往前帶。我是覺得穿婚紗跟教宗自拍手比愛心然後大喊Welcome to Taiwan這件事真是太威了。我們可是邦交國喔,要是教宗來台灣,那真是對區域和平有重大的貢獻呢,因為我才不相信,不開心的鄰居會狂污辱教宗。我們輔大會很開心接待教宗。


親眼看到西斯汀禮拜堂的感覺就是:頭好暈啊。

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史博館 1F戶外 4F 餐廳,大敗筆

 看法不同  史博館 1F戶外 4F 餐廳,大敗筆

【相關論述】「龍谿園」破壞殆盡? 專家:錯失3時間點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
.
史博館整建後,館前由雕塑家楊英風設計的園林造景「龍谿園」只剩殘餘,景觀大變,史博館文資類工務委員、古蹟專家李乾朗嘆園林改得太多,有些對不起楊英風。其實這座園林原本不見得只能徒留懷念,只是卡在三個時間點上沒能挽救,才成現今局面。
李乾朗回憶,史博館在二○○七年送北市府文資審議時,館方只申請建築本體,當時館方如果也把龍谿園一併送審,那時就會獲文資身分,可免之後殘破厄運。
李乾朗指出,既然館方知道整建會動到景觀,館方應該要敏感意識到該園林是前館長王宇清邀請楊英風製作的重要歷史,應主動將園林送文資審議。
李乾朗感嘆,可惜館方對園林處理太大意,該階段也沒再邀文資背景委員參與工務會議,是館方失策。當時史博館長為梁永斐,但他不願多談。
設計團隊林聖峰表示,楊英風設計的池塘年久漏水嚴重,有必要重修,館方也希望修到原初狀態。但根據老照片,發現池邊園林經半世紀來各種增建,已非最初的樣貌;池邊植栽成長,也與原假山夾纏,增加辨別與回復的複雜度。
林聖峰表示,雖然如此,團隊仍邀楊英風基金會的專家指導,但一來不確定當初園林樣貌,就算回復,恐怕只是原貌三、四成;加上現在的工匠根本做不出楊英風的美感,最後決定精簡留下原本庭園的核心元素,包括涼亭、月門、部分假山等。
「現代工匠堆砌不出原貌」的說法遭文資人士懷疑,台灣師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蕭文杰表示,當然還是有老師傅會疊這種假山,就看有沒有去找。但館長王長華說,當時面臨文化部要求今年春節的開館壓力,要修復楊英風園林比想像困難許多。林聖峰也說,當時離開館期限約只剩三個月,必須盡快決定。
王長華於是向楊英風美術館館長、楊英風媳婦王維妮說明困境,王維妮表示,她確實知道還有哪些老師傅可疊出公公的假山石頭,但深感團隊開館的緊急壓力,決定協助館方,但要求現場必須保留公公最重要的作品語彙「月門」。王維妮說,這次簡化園林樣貌,是趕時間下的權宜之計,如果時間充裕,成果一定可以做更好。
未提供相片說明。
所有心情:
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 Yuyu Yang Art Education Foundation和其他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