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大阪城、太陽塔等…世博開幕日,藍色衝擊波航線公佈
這將是藍色衝擊波飛機自1990年國際花園與綠化博覽會(花卉博覽會)以來首次飛越大阪府。
覆蓋太陽塔等大阪府地標的航線已公開。
◇<読まれています>大阪城、太陽の塔など…万博開幕日、ブルーインパルスのルート公表
對於這次的萬博,似乎整體規劃以及海外宣傳都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我曾經向萬博協會詢問「為何台灣沒看到任何宣傳?」結果得到的回覆是我們已經有做過說明會,感覺上對於海外宣傳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重視。加上工程延宕、交通問題、購票個資問題以及原本預計最大亮點的「空中飛車」規模也大幅受挫,這還真的不如直接去環球影城的CP值來得高些。
這一次博覽會預計共有約160個國家和地區參展,除了獨立建造展館的Type A之外,由日本國際博覽會協會(萬博協會)負責建設並提供給參展國使用的Type B(13國)等展館已全部完工。然而,Type A的進度落後,令人擔憂開幕時能否順利運營。
萬博協會原訂在開幕前售出1400萬張門票,但截至3月5日僅售出806萬張(約57.6%)。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3月13日向媒體坦承:「已經不可能達成目標。」如何提升社會對萬博的關注度,成為一大挑戰。
作為博覽會的主要交通樞紐,大阪地鐵中央線的夢洲站於今年1月正式啟用。車站內設有3公尺高、55公尺寬的LED螢幕,播放夢洲自1970年代填海造陸以來的發展歷程。從站內向外望去,可以看到博覽會的象徵性建築「大屋頂環(リング)」,但場地仍被圍欄封鎖,僅限相關人員進入。
夢洲原為建築廢土與垃圾的最終處理場,長年來被視為大阪的「負債遺產」。大阪維新會(大阪維新の会)將萬博與2025年預計開業的綜合度假區(IR,包含賭場)作為推動灣岸開發的戰略支點,以振興大阪經濟。過去大阪市曾計畫將夢洲發展為可容納6萬人口的新城市(1980年代)、以及申辦夏季奧運會(1990年代),但皆未能實現,卻耗費大量公帑。
2014年,時任大阪市長橋下徹與大阪府知事松井一郎決定推動IR計畫,並於2016年由松井一郎提議將夢洲作為萬博會場。當時,萬博候選場地的評估中,夢洲並未入選,但在政治運作下最終確定。維新相關人士表示:「開發大阪灣區是提升大阪經濟實力的關鍵,萬博與IR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時任首相安倍晉三政府的支持下,2018年大阪成功獲得2025年世博會主辦權。
根據大阪市與內閣官房的統計,至2023年度,夢洲的填海造陸工程已耗資約3400億日圓,其中部分與萬博相關的基礎建設(橋樑擴建、道路鋪設、夢洲站建設)費用約800億日圓。
然而,夢洲的地理條件仍存在安全隱憂。由於部分區域以垃圾與污泥填海,導致甲烷氣體(沼氣)外逸。2024年3月,一場工地火花引發甲烷爆炸,使外界更擔憂安全問題。萬博協會已增設通風設備與氣體檢測儀,並定期公布監測結果,但學校等團體仍對安全存疑。此外,若發生地震等災害,現有的橋樑與隧道可能因交通管制而導致來場者受困。大阪市內部人士坦言:「以這樣的交通條件,夢洲真的是合適的會場嗎?」
目前夢洲的對外交通僅有一座橋、一條隧道與大阪地鐵中央線。為避免大規模擁擠,萬博協會原本規劃線上預約制,但該制度遭到批評,原因包括購票流程過於複雜、各展館資訊不明確等,導致門票銷售不如預期。今年1月15日時,前售票僅達756萬張,尚未達標的一半。
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等官員2月曾向石破茂請願,要求增加現場當日票,最終獲得批准。然而,當日票僅限於會場人流未超過預定容量時發售,恐無法大幅提升票房。
萬博預估來場人數為2820萬人,即半年內每日平均15萬人。作為對比,鄰近的環球影城(USJ)2023年來場人數為1600萬,即每日平均4.3萬人。考量到USJ本身已是全球第三大主題樂園,萬博要達成每日15萬人的目標,挑戰極大。
由於夢洲天生的交通限制,即使像2005年愛知世博會那樣,在閉幕前一個月湧入大量人潮,也可能因為運輸能力有限而無法應對。此外,日本夏季高溫潮濕,若因梅雨或酷暑影響來場人數,恐怕難以補救。
本屆萬博的運營預算為1160億日圓,其中969億日圓(約83%)預計由門票收入支撐。如果開幕初期即未達目標,赤字恐怕難以避免。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便因虧損,最後由國家與地方政府以1200億日圓稅金補貼。若大阪‧關西世博會發生財政赤字,目前仍不清楚將由誰負責填補。
有萬博協會官員私下表示:「不能讓這次萬博變成赤字。當日票也設了,現在只能全力推廣,不惜任何手段。」外界甚至傳出,若萬博赤字擴大,可能動用1970年大阪萬博的盈餘基金進行補貼。
大阪‧關西世博會的成功與否,仍充滿變數。夢洲的地理條件、參展館建設進度、交通限制與門票銷售困境,都是待解決的課題。如何確保活動安全、吸引足夠遊客並實現財務收支平衡,成為主辦單位最大的挑戰。
資料來源:朝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