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2015年全球海底電纜地圖



向航海時代致敬:2015年全球海底電纜地圖
簡嘉宏 2015年03月14日 14:38




產生縮網址


向大航海時代致敬的2015全球海底電纜圖。(取自Telegeography)


進入行動通訊時代後,人們著眼於無線的方便,似乎已經忘了深埋在全球海底的海底電纜(submarine cables)對於全球網路連結的重要。美國研究公司TeleGeography近日出版了2015年全球海底電纜地圖,仔細標示在各洲間穿梭的「網路動脈」,更特別的是,這張以古地圖風格呈現的目的,即在向航海時代致敬,若沒有當初航海家們的冒險精神,全球化(Globalization)進程也許會更久。
古今對比成趣

1866年,第1條跨大西洋纜線由當時世上最長的船「大東方號」(SS Great Eastern)進行鋪設,當時用來傳遞電報訊號,1956年後,開始增加越洋電話訊號傳遞業務,至今仍在使用,已有150年的歷史。

現代的海底電纜由外圍包覆絕緣材質的光纖纜線組成,直徑不超過3吋(約8公分),但若鋪設在淺層海域,外圍絕緣材質必須加厚,因為必須阻擋諸如漁船不慎破壞、地殼變動或其他不可抗力的「攻擊」,現存埋設深度最深的海底電纜位於日本千島群島伸延至小笠原群島間的海溝,深度達8000公尺。



這份地圖以1份存放於美國德州大學圖書館中的1912年全球貿易航海地圖為基準,描繪出現存278條海底電纜,以及正在鋪設中的21條海底電纜。地圖下方還解釋了這299條海底電纜的傳導頻寬,以及以兆位元(terabytes)計算的光導能力。

相較於1912年的航海路線,2015年的海底電纜圖除了繼續證明全球經濟互賴的情況持續深化之外,也無奈的突顯出網路時代中的發展差距。例如,航海地圖 中的南美洲到非洲航線原屬頻繁,但在海纜地圖上,兩洲間卻僅有2條電纜相連接;另外,南極洲(Antarctica)的發展從航海時代至今,仍是人類無法 克服的課題,目前仍無海底電纜經過的南極洲,當地上網必須經由費用昂貴的衛星。

1912年的全球貿易航海圖。(取自美國德州大學圖書館)

2015全球海底電纜圖。(取自Telegeography)
爭相掌握海纜

據統計,目前99%以上的網路資料傳輸均透過海底電纜,讓跨洋與跨洲間的資料傳遞在彈指之間立刻完成,這些海底電纜也成為了21世紀全球貿易的新經濟命脈。

相較於衛星高昂的連線費用以及連線不確定性,海底電纜的高速傳輸、多條替代路線以及甚少出差錯的特性,確實贏得跨國科技公司的信賴,也為方興未艾的虛擬購物提供安全保障,成為促進了全球經濟的關鍵。

臉書(Facebook)2012年7月即宣布投入長達1萬公里亞太直達光纜計畫(Asia Pacific Gateway, APG);谷歌(Google)去年8月也宣布挹注3億美元(約台幣90億元)投資長達20萬公里的跨太平洋「FASTER」海底電纜興建計畫,2家網路巨擘不約而同大手筆地著手改善資料傳輸品質,遑論其他國際投資公司心繫海底電纜傳輸的通順。

亞太地區的海底電纜。(取自Telegeography)


「地理為歷史之母(Geography Is the Mother of All History)」,過去的航海路線雖具有當時大國殖民的負面色彩,但進而帶動全球貿易交流卻是不爭的事實,掌握了經濟動線就能確保貿易往來的順暢,這也是臉書與谷歌近年戮力投入海底電纜工程的主因,只是,當時富有冒險精神的航海家在網路時代中,變成了勇於創新的科技公司。

對了,地圖上還描繪了幾隻海怪,莞爾地暗喻無法解釋的海底電纜故障原因,同時也向航海時代致敬,這份地圖細節描繪的精緻令人讚嘆,仔細看看,你是否也發現了其他令人驚喜的趣味?

冰島附近海域的海怪。(取自TeleGeography)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