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我感到非常浪費時間,為什麼不是放射狀道路呢?或者像台北市這種棋盤格,不是唐朝人就已經把長安城做棋盤格了嗎?為何要做成這麼繞的環型道路呢?
後來我聰明的同事們跟我說,北京城太大、人口太多,棋盤格或放射狀的話,城中心(紫禁城二三環內的路)一定要堵死的,環狀道路就是讓汽車在上面繞,有所緩衝,才不會堵死在城中心的幾條大路上。
後來我觀察北京地鐵,也是這樣的設計,明明地鐵站直接上去就可以出站,但是地鐵內部就偏要做得繞來繞去,地鐵站裡面繞行的時間真的很長,往往走出地鐵站我都腳痠了。
這些繞行的設計,都是為了疏散過多的交通量,如果真的讓大家直奔目的地,就會有很多人在地鐵出口排隊,大家塞在那邊塞死,抱怨連連。然而如果讓大家自己走遠到更遠的出口疏散,或者繞行,就能緩解這種堵塞的情況。
說回台北,我們信義區居民苦基隆路久矣,公館圓環是新北市中永和進入台北市區核心地帶的必經之路,台大、師大是文教重鎮人口稠密區,公館南接景美新店,上方的基隆路高架橋直奔內湖科技園區,公館圓環就是台北市南邊的交通要渠。
我從小在基隆路旁邊長大,去通化街夜市一定是跨過基隆路,現在每天上班也要走基隆路,我是只要能不走公館圓環就不走,從中永和到台北一定是走秀朗橋接水源路,絕對不走福和橋。
幾任台北市長都找不出辦法,挖地下道、放圓環繞路,其實就是想要疏散原本可能會在路上大眼瞪小眼直接堵塞的車潮。
的確公館圓環會讓不熟悉當地路況的開車族感到壓力很大,我即使是從小就走這條路,現在開車經過都還是會感到壓力,但歷任市長想出的辦法,雖然不是最佳、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但已經是做出了選擇,他們優先考慮的就是疏散問題。
一旦拆除這些疏散設計,堵車必然越演越烈,這是我們老信義區人閉著眼睛都知道會發生的事情,除非拆掉旁邊的台大推廣大樓、台電小樓、民族國中,拓寬道路,不然幾乎是無法解決。
就,看看要不要走秀朗大橋繞一圈自我疏散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