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座禪寺: 后里的毘廬禪寺 (羅時瑋);普濟禪寺(東海大學對面;記憶中的)、孫克寬詩 〈陪戴靜山先生遊普濟寺〉(1957) 文 (《山居集》)中的普濟寺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51746300370859
陪戴靜山先生遊普濟寺
丁酉年就是農曆一甲子中的一個年份,以六十年為一個週期,例如1897, 1957, 2017···
普濟寺位於西屯區東海大學對面,早年曾因年久失修,幾成廢寺,前任住持真得法師奉其師--台中寶善寺住持達善老和尚之命接掌普濟寺,銳意整頓。民國五十九年得各方信眾之資助重建,成為台中市重要的佛剎之一。
台中普濟禪寺 真得法師 民國六十八年 西屯區東海大學對面
https://blog.xuite.net/r0978995205/twblog/150844235
***
毘盧禪寺建築群不同於傳統寺廟形式的嶄新風貌,遂成為神岡呂家家族精神與現代化價值觀的具體象徵。故而后里毘盧禪寺建築在他們的主導下,受到日治時期官方公共建築所引領的西化潮流影響,從1930年代完工的大雄寶殿與廂房、山門、庭園,以至戰後增建的圓頂納骨塔(多寶塔),都積極嘗試西洋樣式風格與新興構造材料。
毗盧遮那
注 音 ㄆㄧˊ ㄌㄨˊ ㄓㄜ ㄋㄚˋ
漢語拼音 pí lú zhē nà
釋 義
釋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但由於對譯名了解的分歧,所以有不同的解釋。華嚴宗和密宗同樣認為,毗盧遮那和盧舍那只是音譯全稱和略稱的差別。華嚴宗以毗盧遮那是釋迦牟尼佛的報身,而密宗以是法身。天台宗和法相宗則將毗盧遮那和盧舍那分開。天台宗以毗盧遮那是釋迦牟尼的法身,盧舍那是報身;法相宗以毗盧遮那是釋迦牟尼佛的百性身,盧舍那是釋迦牟尼的受用身。也譯作「遍一切處」、「大日」、「盧舍那」、「光明遍照」、「遮那」。
另外門匾「毘廬禪寺」四個大字更是抗戰時期吳佩孚將軍之親筆,足以窺見毘廬禪寺年代之久,遠秀才出身的 吳佩孚,任官清廉,個性剛直;北伐時期,統兵25萬,為 直系軍閥最具實力者,是第一位登上 美國「時代雜誌」的 華人。
Hanching Chung 分享了 1 則動態回顧。
這則,對個人有三層的親切。六十幾年前,在月眉外婆家第一次聽到禪寺名字的發音,强烈感受外來語音的新奇。時瑋提的磁磚名稱和文理大道的鋪面,也很“親切”。現在,我覺得它的建築,跟幾十年前一樣,沒經多少滄桑似的。謝謝時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