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志村福美 (志村 ふくみ Fukumi Shimura)《一色一生 年譜》 (東京:求龍堂,1982,58歲;2005)/上海人民,2021。 精彩的80~90歲後作品....... 90歲 (2014):京都賞

再談兩本求龍堂出版品,先讀點


志村福美 (志村 ふくみ   Fukumi Shimura)《一色一生   年譜》 (東京:求龍堂,1982,58歲;2005)/上海人民,2021。 精彩的80~90歲後作品.......  90歲 (2014):京都賞   


NHK 近日幾片說明 古色 ;JUJI


志村      收養人

ふくみ 母親閨蜜


 柳宗悅  影響 母女

哥 (~49) 佛像、日記 畫集1954


文學世界名著與 創作 生死

女兒洋仔 晚年

雪月花的每日


90歲:京都賞




https://www.kyotoprize.org/laureates/fukumi_shimura/



***

Vogue Kimono: Fashion in Evolution
September 17, 2020
  • Twitter
  • Facebook
  • Share

Designers and kimono-lovers are sparking a kimono revolution in imaginative ways. They weave global tastes into orthodox fabrics, coordinate kimono with Western-style clothing, and adventurously employ materials from different fields into this time-honored Japanese attire. They are also testing new approaches so they can ride out the pandemic. Discover how the evolution of the kimono is spurred on by bold designers drawing on aspects of Kyoto sensibilities and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


一色一生

  • 定價:414

內容簡介

日本染織界“人間國寶”志村福美的第一本半自傳性隨筆集,初版即獲大佛次郎獎(該獎表彰在歷史人文領域有傑出貢獻的散文作品),並屢次再版,長銷四十年不衰。除了多個版本的單行本、文庫本,還出過特裝本(典藏本),如今已成為日本學生必讀的散文佳作。此次不僅是志村福美的第一部中文版著作,也是這部經典作品的國際首次授權。

這本書裡志村福美以詩性的眼,向我們展現她在染織道路上,對汲取自大自然的色彩最初的探索和思考,以及其中種種無與倫比的體驗,是瞭解這位染織大師的必讀之作。詩人大岡信作序推薦,他寫下:“在這本名為《一色一生》的書中,可以與一位染織家相遇,瞭解她的思想,同時深切地體會生命只有一次的真正含義。那也是與人生秘密的相遇,通過一色一生,多色一生也會不可思議地從深奧之處顯現姿容。

目錄


色彩、絲線與織物 / 5
一色一生 / 36
追尋絲線的音色/ 47
色彩與音樂 / 58
甕伺 / 62
天青的果實 / 65


織·探訪記 / 71
房與影 / 125
現代造型織藝與我 / 128
前印加文明的染織 / 132
吳須與藍 / 136
雷諾瓦的話 / 140
老陶藝家的話 / 142
蠶 / 145
景色 / 146


遇見母親·遇見織機 / 151
我的兄長 / 178
人生的相逢 / 216


日記 / 254
詩篇 / 275
後記 / 285
年譜 / 289
志村福美作品選 / 297
 

一色一生·多色一生        大岡信
 
我對志村福美女士的著作盼望已久,繼去年的《志村福美作品集》(紫紅社)之後,此次集結了志村女士的隨筆和演講錄的《一色一生》終於出版,讓人欣悅。因為從近十年前開始,一有機會,我就會對每個熟識的編輯竭力推薦志村女士的文字,並反復強調,最好是將從未在報刊雜誌連載過的文章或口述筆錄加以整理,以新書形式出版一本志村女士的回憶錄。當然,請志村女士寫回憶錄顯然為時過早,但為了勾起對方的好奇心及興趣,我每每以此為由頭,希望促成這件事。

當求龍堂告知我將要出版這部隨筆集時,我才鬆了一口氣。那時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在志村福美著作的出版構想上似乎下了不少力氣。本書開篇的《色彩、絲線與織物》由六封書簡組成,是志村女士為岩波書店1980年至1982年出版的系列叢書“今日文化”的第一卷《語言與世界》所撰寫。乍看之下,同卷收錄的幾位元文字作者(大江健三郎、唐十郎、武滿徹、古川俊太郎)與志村女士似非同類,將文學家與染織家的隨筆收錄在一起,原本出自我執拗的堅持。當時,我肩負為該書在卷尾寫一篇總論的職責,在與叢書的責編商談時,我極力主張將志村福美的文章也編入該書。我認為,染織家從自然界汲取色彩,自在而又細緻地將其呈現給世人,這一行為與詩人、作家渴望從語言被照亮的源泉中自由地呼吸,本質是相通的。

編輯部最初大感意外,但也贊同我的主張,馬上奔赴京都推動這件事。很快,《色彩、絲線與織物》一文寄到編輯部。這是一篇完全不負眾望的力作,為此,編輯部對我大表感謝。自1964年11月在東京的資生堂藝廊舉辦志村女士的首次個展以來,她在關東地區幾乎所有的染織作品展我都參觀過。也就是說,我在近二十年前就開始了與志村女士的神交。但直接來往,是應邀為她在1976年10月于東京舉辦的第四次個展撰文。當時,我第一次拜訪了位於京都嵯峨的志村宅邸,有幸得見她的很多作品。隨後,我以當時的感想為基礎,衍成一篇小文。以下是其中一段:

志村女士披露了這次將要展出的和服作品,將它們一件件徐緩地掛上衣桁。每當掛好一件新作,我都感到自己的眼中閃現出某種驚愕。無論哪一件,都讓我見識到從未見過的新鮮的色彩深度,帶來極大的視覺衝擊。

這種經歷一生中罕有。一旦遇到,沒有任何一雙眼睛不會感到驚愕。其原因不言自明,志村福美從自然界中抽取出的色彩之波,輕而易舉地把我引向自然界的內部,引向一處極為精妙又無限協調的開闊之所。創作者從自然中萃取的東西,其來歷的正統性變成一根引線,將觀賞者帶入自然宏大的內部空間,並獲得解放。

無比細膩的色彩組合,帶來了心靈與視覺的歡愉。在盡情享受這種歡愉的同時,創作者在作品中展現的雄勁、果斷以及對所追求的事物懷抱的熱忱又深深打動了我,讓我自然地產生了如下感想:

志村福美從色彩誕生的源頭出發,親自探索和踐行,使得她對色彩的來歷瞭若指掌。毋庸置疑,這正是她了不起的地方。這與用現成顏料或塗料繪製畫作,有著本質區別。她作品中的任何顏色,都是紮根於土壤而生長的真實生命的轉世。換言之,志村福美的織物色彩,是由植物的生命晶化而來,而她自己也深諳這一點。

我在當時已經拜讀過志村福美的隨筆《一色一生》以及演講稿《追尋絲線的音色》等文稿,更加深了我對這位染織家的敬意。這是一位思考型的藝術家,她永無止境地追求著自身體驗的本質,對於如何正確地把握這種本質也充滿熱情。我好奇這一性格的養成,想要一探究竟。我在那篇文章的末尾這樣寫道:

志村女士踏上染織之路時已不算年輕。她是一位帶著兩個幼兒的單身媽媽,為謀生所迫而走上染織這條路。然而,這樣的開端從未妨礙她展現出耀眼的才華。但是不難想像,有一種底蘊——或可謂精神方面的遺產和囑託——如一股潛熱,貫穿於志村福美的事業中,這便是她的母親和兄長帶給她的影響。志村女士的母親為了從醫的丈夫而不得不中途放棄自己畢生熱愛的織物創作;她的兄長小野元衛則擁有出眾的資質和對藝術的滿腔熱情,在陶藝和繪畫領域勇往直前,生命卻隕落於二十九歲的盛年。他們對她的影響,其深度與高度,一直存于志村女士作品的底色中,令人心動。

在本文開頭我曾經寫過,很早以前,我就非常渴望拜讀志村女士的回憶錄。不言而喻,其最重要的理由就在上文中。本書的第三部分亦很值得關注。《遇見母親·遇見織機》以及《我的兄長》兩篇文章,我有幸在出版前先睹為快。未曾料到關於她的身世經歷,現實比之前模糊的想像和猜測更富戲劇性,令人稱奇。而同時,我們也能從文章呈現的家族史中感受到強烈的必然性。似乎在這種必然性的引導下,一切該發生的都發生了。我最初撰寫關於志村女士的文章時,文中那些只能稱之為推測的描寫,如今竟全部變成了事實,甚至可以說,我的那些文字都是基於真實的寫作。

僅從針對母親和兄長的兩篇文章中,我們也能透過志村福美的藝術養成所具有的深闊的內在必然性,感受到她是“被選中的人”:在自我誕生之前,作為藝術家的志村福美就已起步。這麼說看似誇張,但回想志村福美的織物那謙卑內斂的外表下火焰般熾熱的情感,我才敢如此斷言;回憶她的詩作中讓人共鳴的神奇韌性,我才能寫下這樣的語句。讀過志村福美近來的新文章《色彩、絲線與織物》,更強化了我的這一想法。

畢竟,在這本名為“一色一生”的書中,我們與一位染織家相遇,了然她的思想,領悟生命只有一次的真意。同時,通過對“一色一生”的凝視,我們能不可思議地從其深處,窺得“多色一生”的人生真相。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