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9日 星期六

臺灣大學新月台校園紀念品店2024 ……建築光影插畫明信片;2014臺灣大學外邊被遺忘的「大學之道」/"新月台"樓




【「#新月台」校園紀念品店 將於第四季與大家見面】

    .
在 #利百代國際實業公司 支持下,臺灣大學將整修校總區「新月台」,加入許多科技元素,未來除了成立 #校園紀念品店 外,內部還有小型交流空間進行臺大出版中心的出版品展示、文化交流及創意工作坊。臺大校長陳文章及利百代公司董事長門田明輝於6月28日代表雙方簽約,儀式簡單隆重。

臺灣大學在新生南路校園側的「新月台」,是臺大人進出新南側門,前往臺一牛奶大王、鳳城燒臘、Pasta 2 GO、溏老鴨小火鍋等餐廳還有書店時,必經時的醒目地標,乘載著許多人的共同回憶。

期盼這個集創意、科技和文化於一體的新月台,於整修完工後不僅 #為臺大人及社區提供一個交會與交流的場所,還能成為匯集創意、傳承和創新的空間基地,為校園注入新的活力與魅力。

    .
█ 延伸閱讀
中央社:利百代助台大整修新月台 營造校園紀念品店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406290072.aspx

    .


昨日陽光-今日雨...就成氣候


【新品】
為來訪的旅程留下一絲自己的回憶。
臺灣大學建築光影插畫明信片組一共八款,
運用純白的背景凸顯主題建築的特色,共有校門、文學院、校史館、圖書館、第一活動中心、行政大樓、二號館、新社科大樓可供選擇。




2011.3
臺大校友雙月刊
http://www.alum.ntu.edu.tw/wordpress/?p=10344

椰林風情~「道路篇」

被遺忘的「大學之道」

文‧圖/路統信(1949哲學系肄;1963森林系畢;1993臺大農學院技正退休)

早年校門外還是碎石路,圖為臺大新鮮人於校門口合影。(1948.10)
臺大校園兩線主要聯外道路,一為正對校門大學廣場外的羅斯福路,南通景美、新店,北達臺北城中區。另一在體育場邊的新月台,側門面臨新生南路,通往圓山、士林。
  時光回溯到60年前,本校建立初期,椰林大道、校門外廣場、羅斯福路和新生南路皆為碎石子路,自公館到古亭的道路兩側都是稻田,直到南昌路及古亭市場一帶才有街肆商店。

新生南路沿線為昔日瑠公圳的大排水渠,於今僅能以人行道上的瑠公圳古蹟碑為證。(攝影/編輯部)
至於新生南路,中央是瑠公圳的大排水渠,兩邊是上、下行的單行道,在重要路口設有小橋串連路 東是臺大體育場,向北為龍安國小,越過和平東路到信義路段的廣大區塊則是空軍機械場(即今之大安森林公園);路西的臺大側門面對水道町(現在的大學里、溫 州街一帶),都是臺大教職員宿舍和女生宿舍,向北延伸到金華街為臺大先修班、後改為男生第一宿舍(今之金華國中)。早年信義路和新生南路口有座堅固的水泥 橋跨越水圳,名為大安橋。市公車在此設有大安橋站,是男一舍同學外出所能搭乘的唯一一線公車,可達臺北車站。總之,新生南路從校總區到信義路這一區塊,是 臺大人生活的大社區。臺大校警夜晚會沿著新生南路巡邏,直抵信義路一帶。
  臨近新生南路的臺大體育場,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片荒蕪,蔓草叢生,只有西南側淹沒在草叢中的一間廁所(現仍在使用)。每年10月過後,臺北地區進入東北季風雨季,體育場經常成為大片水塘,白鷺鷥成群到此棲息,一片蒼茫。冬季寒流來襲,天空晴朗的清晨可遠眺大屯山積雪,甚至聽到臺北車站傳來火車鳴笛聲。
運動場靠蒲葵道的一側,有4座籃球場,供同學們打球。
  1949 年初,傅斯年校長到任,開始整頓校園,那年,臺灣省政府向臺大商借體育場,預定於10月25日舉行第四屆臺灣省運動大會,臺大因而獲省補助經費整修,體育 場與周圍環境頓時面目一新,省運動會圓滿成功,11月15日隨即在此舉行臺大四周年校慶。「敦品力學,愛國愛人」的校訓,即傅校長在此次校慶講話中首先提 出。
次年3 月12日為植樹節,臺大沿著體育場邊的新生南路進行植樹綠美化,校方取得一批大葉桉和白千層樹苗木,由總務處工友、森林系苗圃技工與部分同學共同栽植。傅 校長對此非常重視,見此苗木栽植為環境帶來生機,加上瑠公圳兩側有零星的杜鵑花和垂柳,未來可望變身優美的景觀大道,遂將此段新生南路命名為「大學之 道」。這次的植樹活動,是臺大校園綠美化的起步,今日所見體育場地及新生南路上的白千層與大葉桉樹,即是60年前植栽和後來補植。

新生南路的臺大段,傅斯年校長曾命名為「大學之道」。(攝影/編輯部) 臺北帝國大學時期體育場,建於1930年。(翻攝自《榮耀與分享-臺大創校六十週年特刊》/臺大校友會1988出版)
傅校長命名的「大學之道」並未提到校務會議討論,也沒有舉行任何命名儀式,當年年底傅校長驟逝,後任校長亦未再提及此事。記憶隨著時間長流消失,「大學之道」的故事也早被遺忘。
  傅校長當年命名「大學之道」實有多重含義:
1.「大學之道」出於四書《大學》第一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裡提出了青年學子立身向學的方法與道理。
2.新生南路沿線猶如臺大人生活的大社區,溫州街里名為「大學里」,有大學里也有「大學之道」。
3.臺大是當時臺灣僅有的一所大學,通往大學之路,正是通往臺大之路。
  昔日新生南路兩旁原是由圳渠引水灌溉的肥美稻田,而今林立高樓,瑠公圳加蓋後成為寬廣的八線大道,大排水渠亦不復見,而是樹立一座遺址紀念碑供人憑弔。幸好,60年前栽植的大葉桉和白千層,於今綠樹濃蔭,見證了一甲子來生態環境的變遷。

 ----
左圖的建築物是臺大建了十年多的"新月台"
2013.2.17  它的招牌中有三. 除了農產品販賣處. 其餘2處是空的. 樓上的餐廳因為十年一約緣故. 新尊賢堂的主人暫時無力經營此小餐廳

2012.6.4 
細雨中 到大的買東西  它的隔壁 最早幾年是什麼育成中心的成果展示後來改成餐飲 半年之後就放棄 現在一直閒置
約十年前 我參加過臺大的類似” web radio 發表會校長主持的  不過該校似乎沒網路電---1977年發現 Essex大學校園內的電是很熱門的…..
 “如今﹐幾乎每家公司或組織單位都把“創”掛在嘴邊﹐以顯示自己處於行業最前沿。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確實有什麼創“創”一詞已失去它本身的意義。


2011.7.10 寄許達然


《斷象》The Rifted Vision
(臺灣大學」內)

200510,住處前臺灣大學網球場邊樹立一棟建築物我無法原諒它但求立面工整 (裏面有一家原叫 NTU FancyLand的,隔間等真是慘不忍睹;又砍一棵樹為夜間照明
這棟的公共藝術是一牆化工材織物,由九個校景一瞥所構成它說拜科技之賜,現在可以將景色合成、織成

大概很少人注意版權版上還有一首中英對照的詩歌。讓我無法思解的是這首可能是創作詩嗎?我記憶中的詩是這樣,點和幾處可能有錯,而我認為或許意思到了就好、漢文版和英文版都是如是觀。遺憾的是沒記下作者。



《斷象》The Rifted Vision

Erected first are the soaring towers, followed by the stairs,
Sculpted first are the standing walls followed by the windows,
To inter-view, to en-vision,
Shuttling to imbricate the fleeting images and fading imaginations,
Partly for the passing beholders,
Partly for the remembering scholars.

先有巨塔,而後有了樓梯
先有高樓,而後有了窗
為了溝通、為了看見、為了明白
穿梭為了凝固即將逝去的風景與意志
一半借給路人指點
一半留給學者紀念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