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1905年10月1日台灣舉行首次戶口調查 (蔡漢勳)


台灣時空隧道中的「溫紳觀點」
台灣舉行首次戶口調查(1905年10月1日)

總督府為了克服治台初期「全島實情猶如在黑暗中」的困境,經過約五個月的規劃之後,從十月一日零時起開始,展開三天全面性普查。總計投入7450人次在台澎深入調查,統計出全島戶口數為48萬7353戶,平地人口包括平埔族在內計有303萬9715人~!

【台灣歷史隧道】1905年10月1日台灣舉行首次戶口調查

漫畫家國島水馬繪製之「大正九年史」,這一年全島沸沸洋洋的就是地方制度變革與正式戶口普查
漫畫家國島水馬繪製之「大正九年史」,這一年全島沸沸洋洋的就是地方制度變革與正式戶口普查。其每年繪製一幅的年史漫畫,彙整成台灣漫畫年史一書,2000年由前衛出版社重新刊行出版。此圖係文建會數位典藏。
文 / 蔡漢勳
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從大航海時代開始,人口有了明顯的消長。而到底台灣這個土地養育了多少人呢?歷經明鄭時期及清領時期之後,這個重要的答案,在日治時 代第一次被揭曉。那是一百零四年前的今天,1905年 明治三十八年的十月一日,日本總督府對台灣及澎湖進行了第一次臨時戶口調查。
這在當時不但首開東亞之先,連日本本國也不曾有過類似的國勢調查,可以想見,日本當時,對於台灣的統治和經營,是抱持著可長可久的態度和願景。這和滿清末年,李鴻章稱台灣男無情女無義,鳥不語花不香,棄之不足惜也來做比較,可謂天壤之別。
日本總督府為了克服治台初期「全島實情猶如在黑暗中」的困境,經過了約五個月的規劃之後,從十月一日零時起開始,展開三天全面性普查。總計投入 7450人次在台澎地區深入調查,統計出全島戶口數為48萬7353戶,平地人口包括平埔族在內計有303萬9715人,而當時被稱為「生蕃」的山地原住 民則沒有計算在內。
調查過程中,還順帶統計了各地人口密度,年齡分布,出生與死亡數據,以及性別,婚姻狀態…等等資料,建檔之後自1906年1月16日起,納入了派出 所的「戶口調查籍」內,之後便能隨時掌控異動情形。如此大規模的調查行動,一直到10年後的1915年才進行第二次,而到了1920年配合日本國內,再進 行了全島首次正式的「國勢調查」,直到終戰,這樣的調查,每隔5年例行性的辦理。
昭和15年桃園平鎮舉行「國勢調查」,工作人員於調查完成後合影留念。日本皇紀2600年,亦即公元1940年。
昭和15年現今屬桃園縣的平鎮舉行「國勢調查」,工作人員於調查完成後合影留念。日本皇紀2600年,亦即公元1940年。
在上述戶口調查全面性展開的30年後,亦即1935年10月1號起,日本當局為了表示順應時代「還政於民」於是修正公佈台灣地方制度以進行議會選舉 作業,將全台劃為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5州,7市,34街,323庄;由於大都係官派的日本人來臺作威作福,直到二戰期間始出現第一位台灣人郡 守,那就是出身台中清水的宜蘭郡守楊基銓,可見台灣人在政治方面備受打壓之一斑。
改制的同時還啟動了改名的作業,例如將台中的「葫蘆墩」改為「豐原」,台北的「艋舺」這個地名則取其發音,借為日本漢字發同音的「萬華」兩字…等, 甚且有些地名還完全複製自日本本國,譬如:岡山、三重、板橋、田中…等,這些地名到了終戰之後,絕大部份都延續迄今,台北市最熱鬧的地標西門町也是一個例 子。
106年前的今天,日本在台灣所進行的戶口調查,以及91年前的今天,所做的地方制度修正,奠定了台灣戶政的基礎,也使台灣某些地名到今天還有著濃濃的東洋味。
※ 本專欄內容為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
蔡漢勳,新聞工作者,曾任職於:日本 NIKKEI、PANA、台灣日報特派員、中國時報主筆、亞洲週刊特派員、NEWS 98「呷茶看報紙」新聞節目;攝影散見於AP、TIME。現主持 FM 97.3 綠色和平台灣文化電台「看破新聞」節目、兼任香港信報評論員。著有:《文化頑童‧李敖》、《保釣風雲實錄》、《今天的名人》、《尹案備忘錄》、《誰背叛了 國家?》、《誰出賣了台灣?》、《誰動搖了國本?》、《誰破得了尹案?》、《誰遮掩了真相?》… 等書。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