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曾與玉燕、巨擘、安國等一訪東海校園數小時,多以東海路的老師宿舍的了解為主。這次回校,是主持我自己發起的《我看東海校園的發展》座談會---雖然有人說,這可能流於另外一次清談----巨擘兄在回台北的車上說,參加過兩次校長-董事長與中研院院士校友的座談會,最後似乎淪為空談;我則以為那些說不定促成今日的所謂GREEN計畫---雖然我們都懷疑它的效果。
座談會其實不錯,可它必須分開來報告。能聚集這樣多的校友和師長來談,這的很難得,必須特別感謝與會者以及蔡副校長的團隊的支持: 以網路投影、錄影設備,
有茶水和會議記錄等的大力支援, 再謝。
這次,我只簡單記小部分的校園之漫游數小時的一些感想。
2014.2.16
搭上6點45分的國光號,約9點從朝馬上東海大學,悠遊卡統一了台北和台中的捷運和公車等,
第一次享用8公里內免費的優惠。由於與老弟的約會是12點,所以有2個多鐘頭可以逛校園。我決定去看校園地圖時,比較不熟悉的地方。
這趟停留校園近8小時,一半時間在工工系會議室, 親訪/走校園,學習頗多, 因為真的百聞不如一見: 吳英格老師捐獻的行人步道、荃園等,都是新現實。
校園這40年來的發展特色之一,乃是許多原先是泥土的,都改成水泥鋪面,野氣頓失。
所有的樹,都成長很多,最顯著的各處都有些大樟樹 (男女生宿舍等)、楓 (銘賢堂)……;然而工工系館 (原工學院)的相思樹等被換上其他排樹等,則是大失敗的。
起初,我以為40來年,約農路旁的水溝淤泥積上約40公分;後來在警衛處看流水,才恍然大悟河面的淤泥的下方<應該是加水泥蓋過的。
從校門進去,轉入體育館,幾乎每個球場都有人在利用。
體育館的建造狠好, 耐用五十多年了,其間學生人數多了數十倍,勉強還可發揮功能。(天氣漸暖,我必須把行李放在置物櫃內,空手逛校園去。)
先去男生宿舍的所謂博雅館、次去女社的荃園。兩舍都已將原先設計的交誼廳,挪用為辦公室或宿舍,很可惜。沒想到荃園幾乎完全利用女生宿舍餐廳前的綠地;
基本設計、經營不錯,不過我嫌它不夠”謙虛” (個人認為;紀念園不應設在起居的要衝地,應該在另一較幽靜處,不過這只是個人看法…….) 加上學務-總務處樹立的” 荃園之夜”的醜陋招牌 (嚴女士可能寫錯成蔣女士),很不諧和。
這次因為立著,所以感覺教堂是那樣的小,清水水泥牆面似乎有數十年來的風化、熏陶。主日崇拜的鐘聲數,似乎是40響,與規定的不合 (這可能是我錯了)。我拿到的《主日崇拜程序》是第3堂 (11點15-12點15;夾三張廣告,如《教會周報》等等); 最高興看到《序樂》還是由羅芳華姐妹奉獻。進教堂十來分鐘,奉獻數百元,原想用千元鈔 (準備給工讀研究生等用的),怕是否太外行。
我這次第一次進入人文館巡禮,有點後悔幾年前沒來此拜訪許達然老師。歷史-哲學系的圖書館,讓我想起臺大新的社會科學研究院的圖書館。由於是新館,教室和桌椅等都很不錯。
這次回男舍餐廳,拒上次可能是近三十多年之後了。現在的餐點更多樣化,反映出台灣社會的進步。我們下午近5點回程,經女舍門前,車水馬龍,都是家長送女兒來的。這真是臺北小學的接送學生之翻板。2014.2.16
******2014.2.14
( 【東海植樹-荃園憶故人】
http://alumnus.thu.edu.tw/story/395/6105)
賈培源和嚴雋荃伉儷,鶼鰈情深,熱愛台灣和母校。曾經捐獻巨資,餽建母校的家淦大樓.....
「荃園」是闢建在四年級宿舍外的空地上的。荃園的緣起,是為紀念同屆校友嚴雋荃的逝世,以她之名而命名,配合東海五十週年紀念,由她的夫婿賈培源捐款,並提供常年維護費,由她的千金賈愷蓀設計,闢建成一個約五百坪的園地。.....
荃園,園內有自然的斜坡和平台,花崗石板縱橫交織,成為綠茵草地的隔板,也是小徑走道。八棵櫻花樹,象徵著她母親的鍾愛,花開季節,也是她父母婚慶的時 候。樹下或園區內,還有隱藏的夜燈,形成中庭格局日夜景觀變化的園地。一道斜長的石壁,躺在斜坡上,鐫刻著幾行詞句,延著斜坡連向平台一條長形的噴水池。 潺潺清水,由上而下,沿著坡道形成水波流紋,哀傷似地洗滌過鐫刻的詞句上:『問世間情為何 直教生死許 緣起緣滅 東海紐約 四十六載 刻骨深 情......』......
她的千金愷蓀在設計荃園記文中,描述了她的母親,嚴雋荃的一生:「好比一幅壁氈,織滿了奇妙的經歷與豐厚 的人脈關係。」
東海大學女生宿舍荃園的櫻花盛開了 (東海大學圖書館 (twthuli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