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北京“匯名園” “弘佑天民”牌楼


希望配圖沒搞錯



British Library Releases Millions of Images for Public Use on Flickr
The British Library has continued to release images from its digitized…
WWW.ARCHDAILY.COM



“弘佑天民”牌楼_学习时报

www.china.com.cn/xxsb/txt/2006-10/24/content_7271586.htm


□王秀華

"中央黨校"風景秀麗,環境怡人,最美的地方是西面“匯名園”。這里山不高而清秀,水不深而遼闊。

構成“匯名園”的建築形狀各異,然而最突出的應屬矗立在湖畔的“弘佑天民”牌樓。牌樓為木結構,頂覆黃色琉璃筒瓦,面闊三間。簷下斗拱點金旋子彩畫,花板雕龍貼金箔,朱紅枋柱,對比鮮明,玲瓏精巧,十分莊嚴華貴。正樓有石刻題額,雙面鐫字。它金碧輝煌,與山、水、亭、台遙相輝映,在這裡已經歷了四十多個春秋寒暑。走近它,彷彿進入了一個超凡的世界,同時又帶給人們聯翩的遐想,人們不禁要問,這是哪裡的牌樓移到這裡的呢?

四百多年前,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崇拜仙道,二十幾年不理朝政,祈求長生,頻繁地設醮祈禱、興修宮殿。嘉靖21年(1542年)在北京景山前街西端建造了道觀大高玄殿,內供“三清”像,為皇帝齋醮及宮婢習道教儀禮的齋宮。門外有東、西習禮亭,鉤心鬥角,窮極工巧。清代因避康熙皇帝玄燁之諱改為大高元殿,但只是行文口碑,殿額未見改變。清代曾四次重修,後稱大高殿。現殿門內各殿尚存,1957年10月被列為北京市第一批保護文物。

大高殿門外有東、西、南三座牌樓,均為四柱九樓。東牌樓匾額為漢白玉石質,正面鐫“孔綏皇祚”,背面鐫“先天明鏡”;西牌樓匾額石質相同,正面鐫“弘佑天民”,背面鐫“太極仙林”。東、西牌樓均為明嘉靖21年始建。南面的牌樓為乾隆年間復修大高殿時所建,匾額為青白石質,正面匾額為“乾元資始”,背面匾額為“大德曰生”,並有“乾隆御筆”印。

朱厚熜修仙心切,當朝都迎合其癖好以求歡心。嚴嵩擅長書法,喜詩文,尤為投其所好。東、西牌樓匾額據傳均為嚴嵩所書。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大高殿大量珍貴文物失落無存,一些建築雖多次復修也難以復原。南面牌樓年久失修,柱木傷損,向南傾斜。民國6年(1917年)在市民的強烈要求下簡單地進行了加固,但該牌樓仍向南傾斜,最後將牌樓上部鋸掉僅剩夾桿石。民國23年(1934年)興修文津街時,將東、西牌樓的木柵拆除,並拆除通景山南端的東、西牆界,形成早期的景山前街。未拆的兩座牌樓重新油飾。

民國26年(1937年),南面牌樓照東、西牌樓式樣利用原有夾桿石重建,但柱子改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工程造價7906.66元。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中期,北京市在改造舊街道過程中,為了解決文津街經北海大橋至景山前街的交通堵塞問題,將大高殿前的三座牌樓及金鰲、玉蝀二坊和故宮的北上門等拆除,牌樓部件運到月壇公園內保存。

1960年間,正值中央黨校新建校舍,為進一步美化校園和更好地保護文物,經中央黨校申請有關部門批准,將大高殿的牌樓部件調至中央黨校修復。承擔修復工程的是房修二公司古建處,據當年參加修復工程的王德宸、尤桂友二位師傅回憶,原有牌坊已嚴重破損不能按原樣恢復,後將存放在月壇內原有大高殿的兩座牌樓構件拼湊成一座牌樓,同時又增添了不少材料,將原來的四柱九樓改為四柱七樓。

改建後的牌樓頂為廡殿式,覆蓋黃色琉璃瓦,通長16米,柱子改用鋼筋混凝土築建,夾桿石為後配。從當年的一份修建牌樓的預算表中可見工程造價為35000元。此牌坊的匾額為“弘佑天民”、“太極仙林”。這正是大高殿前西牌樓始建時的匾額。

大高殿前的三座牌樓,是北京獨一無二的最有特色的純木結構牌樓,也是北京唯一沒有戧桿的牌樓。1982年、2006年“弘佑天民”坊兩次重新油彩、點金,它雖歷盡滄桑,卻格外輝煌。

另外剩下的兩塊匾額呢?筆者曾於1987年10月探訪過寫有“乾元資始”“大德曰生”的南牌樓匾額,它存放在月壇公園內的叢林中(至2004年以後被利用),下墊一尺高的石墩子,上面的字跡仍然清晰。另一塊寫有“先天明鏡”,“孔綏皇祚”的匾額一直在尋找,至今沒有下落。

對於中央黨校“弘佑天民”牌坊的考證得到了社會有關方面的關注,從而人們也更加重視了對北京一些老牌樓的發掘與重建工作。研究中有人提出,“弘佑天民” 中“弘”字的右下原本沒有一“點”,是出於當年的“筆諱”,那一“點”是民國修復時後加上去的。又有人說,明代沒有“筆諱”,是清代修復時去掉的。仔細觀看可見原字是凹進去的,而那一“點”卻是平面。到底如何,還有待來人考證。

2002年7月10日,《北京晚報》登載題為《大高玄殿南牌樓復建》的消息說,“與紫禁城西北角隔筒子河相望的位於景山前街的全國重點文物單位大高玄殿將復建南牌樓,年內將動工復建。”

2002年9月2日,《北京晚報》登載題為《復建習禮亭牌樓北上門——完整再現故宮景山之間古建》的消息。消息說:“有關部門將要對位於景山西街西邊的大高殿對面的牌樓復建,這是一件好事,是一件可行的事。如果能將大高玄殿南的兩座習禮亭在適當的地方復建,把位於故宮北門神武門外的北上門和百間朝房也復建起來,故宮北門與景山之間的建築就完整了”。

2004年8月14日,《北京晚報》登載題為《大高玄殿南牌樓月底亮相》的消息說:“與故宮西北角樓隔筒子河相望的大高玄殿南牌樓復建完工,其復建落成不但將故宮、景山、大高玄殿三處景觀連為一體,也是恢復故宮周邊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

2004年11月3日,《北京晚報》登載題為《大高玄殿牌樓復建竣工——筒子河邊再添古韻》的消息說,“大高玄殿牌樓復建工程已竣工並通過驗收,湮沒已久的歷史景觀又重現故宮後街筒子河邊”。至此南牌樓匾額終於有了歸宿。

中央黨校的“弘佑天民”牌樓雖與原牌樓有不小的差別,但畢竟尋到了它被淹沒的歷史遺跡,它對中國古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和宗教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同時,它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也體現著現代黨校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和景仰。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