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epy Islands and a Smoldering Dispute
By MARTIN FACKLER and IAN JOHNSON
A clash over the islands known as Senkaku or Diaoyu, above, has set off
worries about the effect on business ti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中日經貿的緊密令釣魚島危機複雜化
聯合報道 2012年09月21日
,
Kyodo News, via Associated Press
中日之間痛苦的過去和現代經濟的相互依賴使釣魚島主權爭議變得更加複雜。
日本石垣島——日本向石垣島的漁港增派了行動矯捷的白色海岸護衛船,與中國巡邏船進行對抗。近日,中國加大了力度向日本對附近爭議島嶼的控制權發起挑戰,雙方衝突繼續升溫,兩個亞洲大國的關係正在受到威脅。
然而,在位於日本南端與爭端島嶼距離最近的石垣島,很多人都擔心,中日兩國的激烈對峙,可能會把其他人嚇走,也就是那些更受歡迎的中國遊客:正是這些遊客維繫着這座以旅遊業為基礎的城市的經濟。
這種矛盾的情緒,實際也象徵著中日兩國再次圍繞主權之爭產生摩擦的時候,雙方面臨的困境與不確定性。東海上無人居住的爭議群島中國稱釣魚島,日本稱 尖閣諸島。兩國都不能表現出絲毫放棄主權主張的意願,這種主權訴求充分反映了自日本野蠻侵華以來,兩國之間複雜的歷史關係。但是,他們也不能忽略更晚近一 些的歷史,這段時期,商業往來使雙方暫時擱置了政治芥蒂,建立起了對兩國經濟發展都至關重要的貿易和投資網絡。
東京早稻田大學(Waseda University)的中國問題專家森和子(Kazuko Mori)說,“日中關係中存在的巨大矛盾,就是政治和經濟的發展完全背道而馳。”
也許正是出於這種經濟關係,日本政府面對本周一些日本企業遭到中國示威者的破壞,卻沒有明確表態。也許是出於同樣考慮,中國政府在過去幾周容忍了(如果不是鼓勵的話)反日遊行之後,開始採取措施,終止遊行,並追究暴亂分子。
日本財政部(Finance Ministry)的信息顯示,中國是日本去年最大的貿易夥伴,而日本則是美國之後的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日本一個遊說團體稱,日本還是中國最大的海外投資者,日本公司直接或間接僱傭的中國員工大約有1000萬人。
與兩國間的貿易和投資同等重要的,也許是兩國產業的高度互補性。
日本在科技領域仍然佔據絕對優勢地位,使它得以為中國工廠提供大部分的生產機器,以及很多中國製造的產品中的核心部件,正是這些因素讓中國的崛起成 為可能。而日本在困境中掙扎的電子公司則越來越依賴於將產品出售給中國低成本的製造商,這些製造商在很多自己生產的高科技產品中都使用了日本製造的存儲器 芯片、顯示屏板及其他部件。
iPhone 5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雖然iPhone 5在中國組裝完成,但其中最複雜的零部件大部分都是由東芝(Toshiba)和東電化(TDK)等日本公司提供的。日本的新聞報道稱,正因為包含了如此多 的日本元素,近期的反日抗議活動中,甚至有人呼籲把iPhone當做日貨進行抵制。
除此之外,廉價的中國商品也成了幫助經濟停滯的日本應付度日的重要手段,受到了那些飽受工資和生活水平下跌之苦的消費者的歡迎。
“我們在島嶼的主權上有爭議,”本周在東京一家出售價格低廉的中國服裝的商店購物的美澤幸子(Sachie Misawa)說,“但買衣服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中國製造的產品物美價廉,所以我是個忠實客戶,特別是買內衣的時候。”
短期看來,此類情緒也許會有助於衝突的降溫。但是,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研究中國政府和抗議活動的學者許田波(Victoria Hui)認為,問題是,中國政府似乎並沒有一個針對爭端的簡單退出策略。除非日本放棄對釣魚島的控制(事實上不太可能),否則中國政府就沒有什麼勝利可 言,而這會讓中國顯得軟弱。
“日本不太可能做出任何讓中國高興的事情,”她說,“魔鬼已經從瓶子里出來了,怎麼可能再放回去呢?”
這場爭議涉及的島嶼距離這個熱帶海港城市7個小時路程。它們都處於日本的控制之下,而中國和台灣都對這些地區有主權主張,多年來,該地區的問題時常引發爭端。
該地區的衝突部分是由歷史原因引起的:日本在19世紀晚期宣稱享有該地區的主權,而中國人則認為那是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國第一次圖謀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該地區。領土爭端也部分與資源有關。近幾十年的研究表明,釣魚島附近海域可能有豐富的石油蘊藏。
近年來,日本不僅愈加感到來自中國這個更加強大的鄰國的威脅,而且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也讓日本有了挫敗感。該地區的爭議也由此更加複雜化了。
國內的政治問題更是火上澆油。中國將要進行十年一次的領導層更替,但目前進展並不順利。一位黨內高官因其妻子謀殺英國商人的醜聞以及自己奪取權力的野心而倒台。
在日本方面,幾屆政府都表現不佳,包括森和子博士在內的分析人士表示,政府沒有努力說服公眾相信,對抗不符合日本的最大利益,反而任由人數雖少但聲音很大的民族主義團體挑動島嶼爭端。日本領導人還受制於公眾輿論,而日本輿論開始轉向敵視中國。
森和子教授說,“領導層通常不能抑制這些情緒,因為他們不能在政治上顯得軟弱無能。”
日本宣布購買當時為私人所有的群島,引發了此次衝突。日本政府表示,這麼做是為了阻止一名民族主義知事購買島嶼,以免衝突加劇。但中國官員和抗議者對這種解釋嗤之以鼻,他們認為,日本宣布島嶼國有化是為了鞏固日本的主權主張。
中國幾十個城市爆發了抗議活動,致使豐田(Toyota)等商業巨頭暫停營業,抗議民眾的憤怒情緒讓日本的一些產業界領導感到震驚,他們開始敦促政府平息衝突。
日本最大的的商業遊說團體經濟團體聯合會(Keidanren)主席米倉弘昌(Hiromasa Yonekura)周三對記者說,“我們必須讓經濟關係回到正軌。”他的北京之行因為抗議活動而被取消。
中國新聞媒體剛剛發佈的數據顯示,兩國的貿易發展可能已經在放緩。海關總署(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公布的數據顯示,中日貿易去年增長了14.3%,但在今年前八個月中,貿易額卻減少了1.4%,降至2187億美元。雖然官員們稱,出現 這種情況部分是因為世界經濟放緩,但他們認為政治問題也產生了影響。政府表示,日本在華投資增長也在放緩,今年前八個月增長率只有16%,而去年同期投資 增長達到50%,原因是日本公司想要到勞動力更廉價、沒有敏感外交問題的國家投資。
雖然中日經濟互相依賴,但兩國的分析人士都警告說,日本已經變得過度依賴中國。汽車製造商和電子公司,甚至連超市和便利店都在中國大舉投資,從某種程度上逃避國內需求疲軟的問題。
“中國和日本是互相需要,但說實話,日本更需要中國,”東京亞細亞大學(Asia University)教授與川和夫(KazuoYukawa,音譯)說。“所以日本人感到左右為難。他們想要捍衛自己的領土,但很少有人願意為此犧牲商業利益。”
儘管如此,甚至連那些受到緊張局勢影響的公司也能理解問題背後的地緣政治因素。
在東京的一位中國旅行社代表林書英(Lin Shu Ying,音譯)近來為了赴中國日本旅行團的退單忙得不可開交。林書英認為,中國的反日抗議可能促使日本重新思考他們對中國的依賴。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中國曾在相同島嶼引發的外交衝突中切斷對日本的稀土(現代電子工業原材料)出口。之後,日本的經濟產業省便開始研究降低對中國稀土的過度依賴。
“未來,中國仍然是重要的稀土來源地,”產業省一位助理課長橋本哲(Satoshi Hashimoto,音譯)說,“但我們認識到過度依賴中國是非常危險的。”
然而,在位於日本南端與爭端島嶼距離最近的石垣島,很多人都擔心,中日兩國的激烈對峙,可能會把其他人嚇走,也就是那些更受歡迎的中國遊客:正是這些遊客維繫着這座以旅遊業為基礎的城市的經濟。
這種矛盾的情緒,實際也象徵著中日兩國再次圍繞主權之爭產生摩擦的時候,雙方面臨的困境與不確定性。東海上無人居住的爭議群島中國稱釣魚島,日本稱 尖閣諸島。兩國都不能表現出絲毫放棄主權主張的意願,這種主權訴求充分反映了自日本野蠻侵華以來,兩國之間複雜的歷史關係。但是,他們也不能忽略更晚近一 些的歷史,這段時期,商業往來使雙方暫時擱置了政治芥蒂,建立起了對兩國經濟發展都至關重要的貿易和投資網絡。
東京早稻田大學(Waseda University)的中國問題專家森和子(Kazuko Mori)說,“日中關係中存在的巨大矛盾,就是政治和經濟的發展完全背道而馳。”
也許正是出於這種經濟關係,日本政府面對本周一些日本企業遭到中國示威者的破壞,卻沒有明確表態。也許是出於同樣考慮,中國政府在過去幾周容忍了(如果不是鼓勵的話)反日遊行之後,開始採取措施,終止遊行,並追究暴亂分子。
日本財政部(Finance Ministry)的信息顯示,中國是日本去年最大的貿易夥伴,而日本則是美國之後的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日本一個遊說團體稱,日本還是中國最大的海外投資者,日本公司直接或間接僱傭的中國員工大約有1000萬人。
與兩國間的貿易和投資同等重要的,也許是兩國產業的高度互補性。
日本在科技領域仍然佔據絕對優勢地位,使它得以為中國工廠提供大部分的生產機器,以及很多中國製造的產品中的核心部件,正是這些因素讓中國的崛起成 為可能。而日本在困境中掙扎的電子公司則越來越依賴於將產品出售給中國低成本的製造商,這些製造商在很多自己生產的高科技產品中都使用了日本製造的存儲器 芯片、顯示屏板及其他部件。
iPhone 5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雖然iPhone 5在中國組裝完成,但其中最複雜的零部件大部分都是由東芝(Toshiba)和東電化(TDK)等日本公司提供的。日本的新聞報道稱,正因為包含了如此多 的日本元素,近期的反日抗議活動中,甚至有人呼籲把iPhone當做日貨進行抵制。
除此之外,廉價的中國商品也成了幫助經濟停滯的日本應付度日的重要手段,受到了那些飽受工資和生活水平下跌之苦的消費者的歡迎。
“我們在島嶼的主權上有爭議,”本周在東京一家出售價格低廉的中國服裝的商店購物的美澤幸子(Sachie Misawa)說,“但買衣服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中國製造的產品物美價廉,所以我是個忠實客戶,特別是買內衣的時候。”
短期看來,此類情緒也許會有助於衝突的降溫。但是,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研究中國政府和抗議活動的學者許田波(Victoria Hui)認為,問題是,中國政府似乎並沒有一個針對爭端的簡單退出策略。除非日本放棄對釣魚島的控制(事實上不太可能),否則中國政府就沒有什麼勝利可 言,而這會讓中國顯得軟弱。
“日本不太可能做出任何讓中國高興的事情,”她說,“魔鬼已經從瓶子里出來了,怎麼可能再放回去呢?”
這場爭議涉及的島嶼距離這個熱帶海港城市7個小時路程。它們都處於日本的控制之下,而中國和台灣都對這些地區有主權主張,多年來,該地區的問題時常引發爭端。
該地區的衝突部分是由歷史原因引起的:日本在19世紀晚期宣稱享有該地區的主權,而中國人則認為那是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國第一次圖謀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該地區。領土爭端也部分與資源有關。近幾十年的研究表明,釣魚島附近海域可能有豐富的石油蘊藏。
近年來,日本不僅愈加感到來自中國這個更加強大的鄰國的威脅,而且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也讓日本有了挫敗感。該地區的爭議也由此更加複雜化了。
國內的政治問題更是火上澆油。中國將要進行十年一次的領導層更替,但目前進展並不順利。一位黨內高官因其妻子謀殺英國商人的醜聞以及自己奪取權力的野心而倒台。
在日本方面,幾屆政府都表現不佳,包括森和子博士在內的分析人士表示,政府沒有努力說服公眾相信,對抗不符合日本的最大利益,反而任由人數雖少但聲音很大的民族主義團體挑動島嶼爭端。日本領導人還受制於公眾輿論,而日本輿論開始轉向敵視中國。
森和子教授說,“領導層通常不能抑制這些情緒,因為他們不能在政治上顯得軟弱無能。”
日本宣布購買當時為私人所有的群島,引發了此次衝突。日本政府表示,這麼做是為了阻止一名民族主義知事購買島嶼,以免衝突加劇。但中國官員和抗議者對這種解釋嗤之以鼻,他們認為,日本宣布島嶼國有化是為了鞏固日本的主權主張。
中國幾十個城市爆發了抗議活動,致使豐田(Toyota)等商業巨頭暫停營業,抗議民眾的憤怒情緒讓日本的一些產業界領導感到震驚,他們開始敦促政府平息衝突。
日本最大的的商業遊說團體經濟團體聯合會(Keidanren)主席米倉弘昌(Hiromasa Yonekura)周三對記者說,“我們必須讓經濟關係回到正軌。”他的北京之行因為抗議活動而被取消。
中國新聞媒體剛剛發佈的數據顯示,兩國的貿易發展可能已經在放緩。海關總署(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公布的數據顯示,中日貿易去年增長了14.3%,但在今年前八個月中,貿易額卻減少了1.4%,降至2187億美元。雖然官員們稱,出現 這種情況部分是因為世界經濟放緩,但他們認為政治問題也產生了影響。政府表示,日本在華投資增長也在放緩,今年前八個月增長率只有16%,而去年同期投資 增長達到50%,原因是日本公司想要到勞動力更廉價、沒有敏感外交問題的國家投資。
雖然中日經濟互相依賴,但兩國的分析人士都警告說,日本已經變得過度依賴中國。汽車製造商和電子公司,甚至連超市和便利店都在中國大舉投資,從某種程度上逃避國內需求疲軟的問題。
“中國和日本是互相需要,但說實話,日本更需要中國,”東京亞細亞大學(Asia University)教授與川和夫(KazuoYukawa,音譯)說。“所以日本人感到左右為難。他們想要捍衛自己的領土,但很少有人願意為此犧牲商業利益。”
儘管如此,甚至連那些受到緊張局勢影響的公司也能理解問題背後的地緣政治因素。
在東京的一位中國旅行社代表林書英(Lin Shu Ying,音譯)近來為了赴中國日本旅行團的退單忙得不可開交。林書英認為,中國的反日抗議可能促使日本重新思考他們對中國的依賴。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中國曾在相同島嶼引發的外交衝突中切斷對日本的稀土(現代電子工業原材料)出口。之後,日本的經濟產業省便開始研究降低對中國稀土的過度依賴。
“未來,中國仍然是重要的稀土來源地,”產業省一位助理課長橋本哲(Satoshi Hashimoto,音譯)說,“但我們認識到過度依賴中國是非常危險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