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先生,你那赤裸上半身跑過校園的英姿,安在?
「我心中充滿了離情,對著我喜歡的校舍、道路和樹木作別;我將會懷念銘賢館(堂)前的 七棵楓樹。那是我在台灣看到過的最有「楓味」的楓樹之一;我將懷念東海的醫療室—它 廊簷特寬的平房三合院,是我終生住宅的理想;我將懷念那些高聳的、在晨光中泛亮的、輕輕搖擺的樹梢,他們那樣在我眼中搖擺,分明感覺 我是朋友;我將懷念文理大道蒼蒼翠翠層層疊疊的兩行巨大的榕樹;我將懷念那榕樹後的三合院建築,懷念那簷角的日出……」(孟東籬「隨想—建築與人生觀」,收入《素面相見》,頁173-74)孟祥森 (孟東籬,1937--2009)
阮偉明2016.12.5
【東海校園】〔致校友的一封信〕
(以下這封信意圖寄給東海大學所有的校友,內容是關於事實陳述和一個心聲的表達,由於無法取得所有人的通訊地址,就在此貼在臉書上,如果你認同,就請轉寄給你的東海朋友。所附圖片是想像若沒有文資法的保護,銘賢堂山牆上的陶筒圓窗日後可能變成的模樣。基於過往的經驗教訓以及建築法規的現實,請不要以為這不可能發生。)
(以下這封信意圖寄給東海大學所有的校友,內容是關於事實陳述和一個心聲的表達,由於無法取得所有人的通訊地址,就在此貼在臉書上,如果你認同,就請轉寄給你的東海朋友。所附圖片是想像若沒有文資法的保護,銘賢堂山牆上的陶筒圓窗日後可能變成的模樣。基於過往的經驗教訓以及建築法規的現實,請不要以為這不可能發生。)
各位校友:
你好。我是東海第十二屆建築系畢業的校友阮偉明,在母校服務三十年後,於前年退休。因為我們珍貴的校園最近遭遇到一些變故,所以冒昧的寫這一封信,尋求各位的關切,敬請見諒。事關校內歷史建築的保存,近期有關的是銘賢堂和舊藝術中心(原音樂系館)。
銘賢堂的狀況是前任總務長,也是建築系的一位老師,提出計劃要將梅可望校長時期被改建的模樣整修回復到原貌,但是在換了一任校長,他也被撤換以後,突然就變卦不再執行,校方也始終沒有對外說明原因。藝術中心的整修情況就更嚴重,今年在各項措施都不周延,圖面也沒嚴審的情況下草率動工,導致這棟陳其寬先生的心血結晶,台灣近代建築史上的重要作品,遭到嚴重的破壞。這工程在遭受各界的責難後被迫停工。這兩件案例突顯出校方對校內有價值的歷史建築的修復沒有一貫的政策和嚴謹的程序。校方後來雖然找相關單位和建築系的幾位老師組成一個工作小組處理藝術中心的後續問題,但是對困境的根源卻無意去面對解決。困境的根源不在個別的建築物,而是在校園的整體處境。
東海大學校園是台灣校園規劃最重要的典範,歷年來各界呼籲將校園創校時期的歷史建築納為文化資產以保存,但始終沒有成案,這件事台中文資處和校方都有責任。教育部在2012年要求台灣各大專院校將校園內的老舊建築在2017年的年底完成結構和消防安全,以及無障礙空間的改善工程,以便補發使用執照。跡象顯示校方才剛趕著要啓動這些工程,天知道母校的這些老建築在補照的要求下會遭到什麼樣的破壞,雖然負責的總務處強調不會,但是誰也無法保證。唯一能阻止這危機發生的,還是將校園這批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納定為文化資產來保護。時間緊迫,奈何校方在這方面的態度卻是十分消極,不願意進行校園內歷史建築的整體提報,在一陣觀望之後,目前也只勉強接受教堂和藝術中心這兩棟的提報,還要先跑完費時的校內程序。其他的建築物則尚未提及,但極有可能就不再提報,而採取所謂自主管理的方式。自主管理至今仍僅止於校方的一個空洞承諾,後續的推展充滿變數,不排除會遭到延宕,甚至擱置。籠罩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下,脆弱的東海歷史建築群若缺乏文資法令的明確保護,則仍然曝露在高度的人為摧殘的風險中。這情勢引發一些有心的師生和校外人士的憂心,於是在最近發動連署,積極推動提報的進行。文資提報只是校園歷史建築問題的關鍵序幕,即便完成,後面還有一條很長遠的路。我無意對校友們提出具體的行動建議,我只是將事實約略陳述,希望你們關心這個議題,關心就會想要去做點什麼。
我們的母校景觀,我們的美麗記憶,由於學校長年的忽視,正在一點一滴的損耗流逝,如果再沒有作為,就再也喚不回。事在人為,隨著校方的趨向保守,也許我們需要以更積極的行動來挽回我們的校園。謝謝,預祝新年快樂。
我的相關臉書貼文日期,或者你可上「東海校園防衛陣線」網頁上觀看:
104/06/26〔你所看不見的東海大學校園〕
105/01/31〔銘賢堂〕
105/10/04〔銘賢堂的整修〕
105/11/03〔失控的修復〕
105/11/12〔銘賢堂的模擬復原〕
105/12/04〔創校初期配置圖〕
你好。我是東海第十二屆建築系畢業的校友阮偉明,在母校服務三十年後,於前年退休。因為我們珍貴的校園最近遭遇到一些變故,所以冒昧的寫這一封信,尋求各位的關切,敬請見諒。事關校內歷史建築的保存,近期有關的是銘賢堂和舊藝術中心(原音樂系館)。
銘賢堂的狀況是前任總務長,也是建築系的一位老師,提出計劃要將梅可望校長時期被改建的模樣整修回復到原貌,但是在換了一任校長,他也被撤換以後,突然就變卦不再執行,校方也始終沒有對外說明原因。藝術中心的整修情況就更嚴重,今年在各項措施都不周延,圖面也沒嚴審的情況下草率動工,導致這棟陳其寬先生的心血結晶,台灣近代建築史上的重要作品,遭到嚴重的破壞。這工程在遭受各界的責難後被迫停工。這兩件案例突顯出校方對校內有價值的歷史建築的修復沒有一貫的政策和嚴謹的程序。校方後來雖然找相關單位和建築系的幾位老師組成一個工作小組處理藝術中心的後續問題,但是對困境的根源卻無意去面對解決。困境的根源不在個別的建築物,而是在校園的整體處境。
東海大學校園是台灣校園規劃最重要的典範,歷年來各界呼籲將校園創校時期的歷史建築納為文化資產以保存,但始終沒有成案,這件事台中文資處和校方都有責任。教育部在2012年要求台灣各大專院校將校園內的老舊建築在2017年的年底完成結構和消防安全,以及無障礙空間的改善工程,以便補發使用執照。跡象顯示校方才剛趕著要啓動這些工程,天知道母校的這些老建築在補照的要求下會遭到什麼樣的破壞,雖然負責的總務處強調不會,但是誰也無法保證。唯一能阻止這危機發生的,還是將校園這批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納定為文化資產來保護。時間緊迫,奈何校方在這方面的態度卻是十分消極,不願意進行校園內歷史建築的整體提報,在一陣觀望之後,目前也只勉強接受教堂和藝術中心這兩棟的提報,還要先跑完費時的校內程序。其他的建築物則尚未提及,但極有可能就不再提報,而採取所謂自主管理的方式。自主管理至今仍僅止於校方的一個空洞承諾,後續的推展充滿變數,不排除會遭到延宕,甚至擱置。籠罩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下,脆弱的東海歷史建築群若缺乏文資法令的明確保護,則仍然曝露在高度的人為摧殘的風險中。這情勢引發一些有心的師生和校外人士的憂心,於是在最近發動連署,積極推動提報的進行。文資提報只是校園歷史建築問題的關鍵序幕,即便完成,後面還有一條很長遠的路。我無意對校友們提出具體的行動建議,我只是將事實約略陳述,希望你們關心這個議題,關心就會想要去做點什麼。
我們的母校景觀,我們的美麗記憶,由於學校長年的忽視,正在一點一滴的損耗流逝,如果再沒有作為,就再也喚不回。事在人為,隨著校方的趨向保守,也許我們需要以更積極的行動來挽回我們的校園。謝謝,預祝新年快樂。
我的相關臉書貼文日期,或者你可上「東海校園防衛陣線」網頁上觀看:
104/06/26〔你所看不見的東海大學校園〕
105/01/31〔銘賢堂〕
105/10/04〔銘賢堂的整修〕
105/11/03〔失控的修復〕
105/11/12〔銘賢堂的模擬復原〕
105/12/04〔創校初期配置圖〕
2015.1.28
阮偉明新增了 7 new photos 。
【東海校園】
暫時中斷在日本的旅遊,回到校園。此時校園裏的冬像日本的秋,但沒有令人驚艷的美,只有枝葉的些許變化,讓人感受到一點淡淡的秋意。每天經過一棵孤立的雞蛋花,看著它只落剩一片孤獨的葉子。
暫時中斷在日本的旅遊,回到校園。此時校園裏的冬像日本的秋,但沒有令人驚艷的美,只有枝葉的些許變化,讓人感受到一點淡淡的秋意。每天經過一棵孤立的雞蛋花,看著它只落剩一片孤獨的葉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