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五一示威集會圍繞著一個主題: '危機' !"

文化人生 | 2011.05.01
從勞動者的節日到家庭假日

2010年5月1日德國工會聯合會發起的示威遊行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2010年5月1日德國工會聯合會發起的示威遊行
以前,“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勞動者的節日,是“工人運動的鬥爭日”。如今,這一天對於許多人來說更多的是一個家庭假日。那麼,“五一”如今的意義又何在呢?


"五一不是公眾假期,今年更不是。因為在德國的數百個城鎮,在整個歐洲,甚至在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民眾將舉行五一示威集會。所有的集會圍繞著一個主題: '危機' !"

兩年前,德國工會聯合會主席佐默爾(Michael Sommer)鑑於金融危機的嚴重後果說了這番話。但是他忘記了這一點。五一作為工人運動的集會日早已是過去的事情。如今的大多數人只是因為這天不用上班而高興。

從8小時工作製到勞工福利

五一國際勞動節可追溯到1886年5月1日。當時美國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製而舉行大罷工。 1981年8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第二次國際代表大會上因此將以後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各國工人表達共同要求的節日"。在德國,1933年納粹上台後把"國際勞動節"定為國家法定假日,並用於其自身目的。隨著1933年5月1日工會領袖被逮捕,在第三帝國開始了工人代表的一體化。

二戰後,德國工會聯合會在五、六十年代以"週六爸爸屬於我"的口號來爭取每週五天工作日的實行。隨著時間的推移,慶祝五一的口號以及性質也隨之改變。在這一天舉行的重要活動除了關注減少失業人數,漲工資外,還有和平及裁軍問題。

政治意義讓位於娛樂休閒

今日的勞動節進一步失去了它作為工會鬥爭日的政治意義。社會歷史學​​家特菲勒德教授(Klaus Tenfelde) 這樣認為:"以前深深紮根的工人文化,長時間以來在每年的五一達到高潮,而現在幾乎已經消失。"

特別是工會在年輕一代裡很少再能得到響應。而且以前的社會環境也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特菲勒德教授說:"實際上一直作為五一工人運動主體的專業工人,現已步入中產階層。"

五一不過是許多假日中的一個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五一不過是許多假日中的一個只有五分之一的德國人現如今還把五一當成是工人以及工會運動日。絕大多數人都非常高興能夠多一天和朋友及家人共同度過的法定假日。人們更多的喜歡去享受爵士樂早餐、熱狗和啤酒,還有晚上的舞會,而不是去參加示威遊行。即便是在工會成員中五一勞動節的重要意義也漸漸消失:只有其中不足半數的人認為五一是工人運動日。

從不斷減少的工會成員人數也能看出,五一失去了它的重要意義。 1991年德國工會聯合會約有1200萬成員,是工會歷史上成員人數最多的時候。但是隨後幾年里工會失去了幾乎一半的成員。 2010年德國工會聯合會的統計顯示,目前大約只有六百多萬工會成員。

作者:Arne Lichtenberg, 編譯:丹婭

責編:樂然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