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小巴美學
內湖白石湖地區,最近出現了一座大跨距的龍骨吊橋。如今各地若有這類天梯出現都會大肆宣傳,藉此吸引遊客。但這一座完工後低調許多,甚以隱形吊橋自許,我決定上山瞧瞧。
我選擇從大湖公園出發,沿大溝溪信行,再翻上鯉魚山。天氣悶熱,攀爬不過一二小時即汗流浹背,體力有些透盡。觀賞完橫跨山谷的恢宏吊橋,我決定在碧山巖搭乘小2公車。那是唯一可快速下山的交通工具。
非例假日,等車的清一色是老人,多數是登山運動的,也有一些前來祭拜神明,或下山買物品的,大抵便是這樣。他們的平均年紀,遠比我大上許多。接近耳順之年的我,竟然最年輕。
有位老翁問我,「九點這班,怎麼還沒到?」
我回答,那班剛剛有看到,早已下山。他說怎麼提早了,現在可要多等半小時。
周遭幾位老先生也呆愣了一下,但時間似乎是站在他們這邊。大家沒什麼怨言,都願意再等下一班。有的乾脆繞到旁邊,先跟擺攤的小販買些蔬果。
周遭幾位老先生也呆愣了一下,但時間似乎是站在他們這邊。大家沒什麼怨言,都願意再等下一班。有的乾脆繞到旁邊,先跟擺攤的小販買些蔬果。
又過一陣,小巴上來了。先繞到終點再折返,車上坐了六七人。但在碧山巖候車的人已有十來位。我估忖,待會兒一定有不少人沒座位,自己遂最後一個上車。
小巴僅有十四五人座,最後,大家都設法擠上,跟我一樣站立的有四位老翁。若在香港,絕不允准任何人站立,但台北班次不多,只得從寬。緊接,小巴在山路上彎轉,搖晃得厲害。行動有些遲緩的老翁擠在裡頭,還得緊緊抓住公車上任何可以站穩的器物,讓人看了委實有些不忍。
台灣的老齡人口目前世界排名第四,未來只會愈來愈多,身體強健可走路的,更需要接觸郊野環境,調養身體。如果小巴士班次密集,老人家願意出來走動,減少病痛的發生,對全民健保只有加分。
很多城鎮因經費不足,小巴一天只有三四班,常教登山者怯步,或者乾脆請家人開車上山。台北市以目前周遭山區的小巴為例,平均每半小時都有一班,相較於其它都會,服務算是較為周延,但顯然還可再努力。至少要達到,讓每個老人都有位置可坐。
像白石湖這類新興重要景點,多數市民偏好開車上山,不太愛利用小巴。每到水果盛產季節,例假日的車潮往往塞得嚴重,對山林環境並非是最好的配套。如今又有吊橋,衝擊恐怕更大。若透過照顧銀髮族的思維,機動的安排小巴班次,提供更多來去的方便,市民開車上去的意願相對會減少。相信許多熱門休閒地區的交通,應該會更順暢。
台北委實也應多宣傳,這一城市的小巴美學。環顧周遭世界各國,目前很少國際城市可以提供如此密集的小巴服務,在周遭山區來去,讓人藉此深入平時不易接近的地方。
若果規劃允當,一輛輛小巴將彷彿綠色快遞。不只是樂齡者可享受,市民亦能被引領到自然郊野。山上有此便捷的交通路線,無疑也會是這個城市最美麗的風景。
●詳見「自由共和國」2016.10.17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42612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42612
鄭育民 我是一個很喜歡揹起背包到台北市自助旅行的府城子弟;一直覺得:台北人很幸福,有個依山傍水的天然環境,登山健行或騎自行車皆十分方便!我想:世界上少有國際大城有如此先天自然環境優勢,後人需知福惜福再造福呀
高同學 陽明山的觀光小巴,搭乘一次印象深刻,婉延山路猛踩油門,即便下坡未見減速,乘客安份坐著,但 離心力太可怕了,長者坐著緊抓握把仍一路快飛出座椅,中年人及年輕人亦然,司機不知在趕什麼,觀光巴士應是優雅的啊!一路顛簸,坐著的我與外國年輕友人一路緊抓也快飛出座椅,眼見整車長者如此辛苦,於是告知司機: 煩請過彎減速,平路不加速,老人家們坐的辛苦,一路緊握把手仍不敵離心力,再則,年輕人也受不了啊!...
司機聽了,配合稍減速(但還是很晃很可怕),過一會兒,司機說話了,這樣就受不了,每天都是這樣的啊!你大概沒坐過這路線,老人家們都很習慣啊!每日進出購物...
這時,老人家說話了,是啊!每天都這樣,今天是因為觀光路線已經比平日減緩許多...
一車長者及觀光客繼續緊抓握把,努力讓自己不飛出椅墊外...
已減速的雲霄飛車繼續往山下疾駛
下了車,用簡單的英文告知國外友人剛才與司機的對話...
司機聽了,配合稍減速(但還是很晃很可怕),過一會兒,司機說話了,這樣就受不了,每天都是這樣的啊!你大概沒坐過這路線,老人家們都很習慣啊!每日進出購物...
這時,老人家說話了,是啊!每天都這樣,今天是因為觀光路線已經比平日減緩許多...
一車長者及觀光客繼續緊抓握把,努力讓自己不飛出椅墊外...
已減速的雲霄飛車繼續往山下疾駛
下了車,用簡單的英文告知國外友人剛才與司機的對話...
林玟靚 二子坪的遊園小公車,也常擠滿,別說行動較為不便者,就連一般人都要在搖搖晃晃中度過約30分鐘車程
高同學 另有一輛 小3巴士,開往 五指山,長者多搭乘下山購物買菜,一上車都是鄰居,司機會親切與長者互動,每日往返,都知道哪位長輩在哪下車,哪個小孩需往哪條山路小徑回家...
劉克襄 往貓空的小10也是這樣的風景。台北最溫暖的畫面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