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沈政男 :台中市、地標湖心亭是這麼來的!

沈政男更新了他的封面相片。

台中公園湖心亭
◎沈政男
1908年10月24日,台中公園的湖心亭蓋好啟用,一百多年後至今仍是台中市地標。每一個老台中人小時候,都跟著爸爸媽媽、阿公阿嬤到過台中公園,也都忘不了第一次看到公園裡的小湖上頭,兩座造型優雅洗鍊的木造涼亭,斜前斜後相互緊挨,合力拉出錯落有致的屋脊弧線,當時心中那份驚喜的感覺。
老台中人心中的兒時印痕,關於故鄉。為什麼要蓋湖心亭?1908年10月24日日本政府在台中公園舉行縱貫線鐵路全線通車典禮,由一位日本親王遠道前來主持,而為了讓他晚上有地方住,於是蓋了湖心亭。
不能去住旅社嗎?人家是親王。當時還把台中公園裡頭的綠川牛軛湖挖大挖深,成了現今的日月湖。牛軛湖乃因河道劇烈彎曲,久了脫離河道所形成的弧狀小湖。當時台中綠川與柳川之間區域,河道彎曲,分支雜亂,後來在市區改正計畫中填平並取直,才有了如今兩河橫貫台中的模樣。
日本在1896年占領台灣後,在全島都市施行市區改正計畫,其中台中部分在1900年開始施行。本來要採放射狀道路設計,圓心設一座公園,後來在蘇格蘭顧問威廉巴爾頓(W.K.Burton)的建議下,改採類似京都的棋盤式街道設計。
台中人要記得巴爾頓,因為如今的中區棋盤狀道路格局,就是他設計的;更要警惕,當年幾乎是全台最先進最繁華的小京都,如今怎麼成了廢棄舊城?
日本人來以前,台中不叫台中,而是叫藍興堡,當中大部分是農家,只有三處比較熱鬧的街區,一是犁頭店、二是西大墩、三是東大墩,分別是現在的南屯老街、西屯老街、中區靠柳川一帶。本來劉銘傳要在台中建省城,做為全島政治中心,但蓋了兩年,1891年換了邵友濂當巡撫,他認定台中不適合當省城,便另尋台北為替代地點。當時台中省城預定地,從今天的台中公園延伸到今天的南區,但只蓋了幾座城門與一片城牆便中斷了。當時北門蓋在今天台中公園大門口,後來台中公園成立,便被移到公園裡,成了今天的望月亭。
台中公園不是清朝就有?當時中國人並沒有現代化都市建設的概念,是日本人來了以後才引進都市公園的概念。當然其他種種現代化都市建設,也跟著在台灣島上出現,包括鐵路。
劉銘傳最先在台灣北部蓋鐵路,但日本人完成了全島縱貫線。縱貫鐵路在1905年蓋到台中來,火車站台中驛就位在現今的台中車站,當時只是簡陋平房,幾年後才蓋了現在的歐風舊站。台中驛所在地點,原本在1900年市區改正計畫裡,乃要設立一座公園,裡頭有座物產陳列所,後來因為鐵道經過,只好把公園遷走。
遷到哪裡?左看右看,選了東大墩砲台山附近霧峰林家的私人花園瑞軒為核心,並合併周遭一些公有地,來做為台中公園用地。台中公園於1903年10日28日啟用,當時園內只有一個綠川牛軛湖,到了1908年10月24日才開闢日月湖,並蓋了湖心亭。
湖心亭落成,象徵台中的市區建設有了大抵輪廓,鐵路也貫穿了市區,從此台中人開始過著現代化都市生活。1896年日本人來到台中的時候,省城內只有東大墩街有著密集聚落,其他地方大都還是農田農家。1900年市區改正以後,台中街成立,也就是現在的中區,周遭慢慢也會改名,但在那時還都是舊地名。
1900年,以台中街為核心,北邊是邱厝仔庄,也就是現在的北區;西邊是後壠仔庄與公館庄,也就是現在的西區;南邊是頂橋仔頭庄,也就是現在的南區;東邊是旱溪庄,也就是現在的東區。
當然更外圍屯區,從北邊逆時鐘繞下來依序是賴厝廍庄、乾溝仔庄、何厝庄、溝仔墘庄、田心庄、麻茲埔庄、半平厝庄、樹仔腳庄等等。
那時鐵路還沒將台中市區一分為二,人們牽著牛車穿過田間小路,從後壠仔庄來到東大墩街,把辛苦種植所得的稻米,賣給街上的米商,以換取一家的溫飽。賣完米,順便到台中公園一遊,划小船看湖心亭?那是1908年10月24日以後的事了。
(圖片來源:完成於1904年的台灣堡圖。圖上可見台中公園,但還沒有縱貫鐵路,而物產陳列所就是後來的台中車站位址。)


~~~~~
台中地標湖心亭是這麼來的!
八天前台中鐵路高架化舉行通車典禮,距離縱貫鐵路落成已經過了一百多年。
附圖照片可以見到人工湖還沒注水前的模樣。
(圖片取自網路)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