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坵燈塔的存在,不只是一些個人的記憶,而是多向度的時空記憶,可以從中解讀很多很多東西!
文化部、眾有司,加油!
文化部、眾有司,加油!
高丹樺新增了 11 張相片。
烏坵燈塔與老兵陳忠信的回憶⋯⋯
(本文來自陳8月24日臉書)
(本文來自陳8月24日臉書)
我1972(壬子)年曾在這位於福建莆田湄洲灣口的小島住了近一年。我的碉堡就在燈塔旁邊(不到100m),負責操作島上唯二兩座雷達中的一座(我們的屬於空軍,較小,另一座是海軍的)。
部隊晚飯吃的早,飯後到天黑還有好一陣子,我最常去的就是燈塔邊,乘涼看晚霞,或帶本書看,或對不發光的、神祕的燈塔編織一些想像,揣測它的故事,天黑後回碉堡在雷達車內小小工作空間就著馬燈讀書(當時常讀的是熊十力),寫一些隨想所思。這些都留在我年輕的回憶中。
那年冬天,我告別烏坵回台灣,許是命運女神的安排,三十年後我兩度回到這個小島,一次是陪立法院同事李炷鋒前去,他離開立法院後當選金門縣長,有一次要去主持烏坵鄉長就任布達,邀我一起去。那次還看到還在擔任軍郵工作的軍郵局老局長(其實全局也就只有一個人);另一次是張俊雄卸任行政院長改任民進黨秘書長,我建議他率團到離島烏坵中秋勞軍,我隨團。
那次搭運補艦,在海峽晃盪了一晚,重溫三十年前的經歷。那次勞軍團規模很大,邀了紙風車劇團前去為駐軍及烏坵鄉親表演。
後來認識了高小姐,她一直在找在烏坵生活過的老兵。很感謝高小姐對故鄉的愛與關懷,鍥而不捨的努力。在商業文化鋪天蓋地的攻城掠地下,我們的文化行政單位將最大比例的資源給了單維的、今天存在明天不曉得能不能存在的商業文化。
歷史是多維的、有時空向度的存在,它沒有商業文化的所謂「熱」與「光」,但它是「江流石不轉」(杜工部詠諸葛亮詩中的一句)的存在,有縱深的,是「意義」的淵源。希望我們的文化官員多關懷這些,它也許不能給你一時的「熱」與「光」,但它給你「意義創造」的可能。
鄭麗君、楊子葆兩位新任的文化部正副首長,(希望他們能看到這篇小小的隨想),都是留法的,相信這種薰陶應該很深的。烏坵燈塔的存在,不只是一些個人的記憶,而是多向度的時空記憶,可以從中解讀很多很多東西!文化部、眾有司,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