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傅鐘、臺大校門今昔…1945-11-16台大展開戰後復校招生






2014.4.24?廢核四

P評【台灣歷史隧道】1945-11-16台大展開戰後復校招生

httpv://www.youtube.com/watch?v=CKs7be6hQRc
文圖 / 蔡漢勳、黃能揚
繼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在公開場合痛批「超恨」母校台大電機系,因為系上的教學「一點創新性也沒有,唸書根本就像在唸聖經」,同時還語出驚人補充說自己 就是「書讀不好所以才成功」之後;台大在昨天舉辦第八十三週年校慶典禮活動時,現場湧入一群抗議的學生,不滿法學院的紹興南街「都更問題」,抗議校方用訴 訟手段要居民拆屋賠款和強制搬遷,連剛出生的小孩子都被列為被告,校方作法根本就是野蠻人。因此決定在校慶典禮上以抗議方式為居民發聲,惹得校長李嗣涔下 不了台得說:「學生用意良善,但做法不當,這是對同學不尊重、對師長不尊重、對校友不尊重、對來賓不尊重、對現場的人都不尊重」,連說五個不尊重之餘,還 說台大人真的需要再教育。但是從僑生校友的林百里或在校生居然全都不以為然向最高學府的台大發難,真叫培育他們的這所大學情何以堪。事實上,李登輝在住院 開刀前參加新書發表會之致詞中,也對大學拼命蓋大樓的硬體建築物行止不以為然,還笑稱聯考七分便可讀大學,顯示台灣高等教育儼然已是狀況百出矣!
吳敦義著作之《台大人的十字架》書封
吳敦義著作之《台大人的十字架》書封
然而,台大畢竟還是全國莘莘學子渴望就讀的名校。回首在終戰之後的第一季,台大也和其它機構一樣百廢待舉,在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六日由教育部正式接 手,便開始受理學生報到、或接受從日本轉學回來就讀的手續。其中,包括一九四一年十月一日負笈京都帝國大學農林經濟科,而當時尚未自農學部畢業的李登輝、 以及許許多多戰後才報考進入的新鮮人,隔年始恢復上課,這也是台灣在脫離日本半世紀殖民統治後,正式迎接並培植新紀元的台大人,不但造就李登輝成為一九八 八年之總統,而且繼任者的陳水扁與馬英九也全是台大人,連現任閣揆的吳敦義亦然,他甚且在畢業前便已主編一本《台大人的十字架》專輯,較諸阿扁被打入黑牢 才撰述的《台灣的十字架》還早將近四十年上市,於此不難管窺「杜鵑花城」內還真是臥虎藏龍。
1928年可能是最早的一批畢業生,台北高農第一屆畢業生合影於今台大總區行政大樓前(原台北高農校舍)
1928年,台北高農第一屆畢業生合影於今台大總區行政大樓前(原台北高農校舍)
當初,這所創辦於一九二八年四月一日的大學,原名為「台北帝國大學」,也是日本政府延續一九一五年首設台中一中,一九二二年再於台北州設置高校之 後,為了因應日益增多的日本子弟在台讀大學的迫切問題,於是在台北近郊的公館一帶創設了台灣第一所大學,始軔期只有兩個學部:一個是專門研究台灣南洋及中 國華南一帶人文的「文政學部」、另一個則是以研究熱帶醫學為主的「理農學部」,「臺北帝國大學」直到創校七年後,意即在一九三五年時才又增設「醫學部、一 九四三年再增設「工學部」。而學生方面也從絕大部份是日本學生,僅有非常非常少數是台灣人的局面翻轉,自創校時設置學部外,另再附設了「熱帶醫學研究 所」、「南方人文研究所」、「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可見在日治末期便已完整具有現代化大學之文政、理、農、醫、工等五個學部,到了戰後被接收並改制為國 立台灣大學,也是政府遷台後投注最多資源的校園,目前全國已有九處校區、六處校地以及台大醫院等附屬機構,學系則已增到十三個學院、五十四個學系、九十六 個研究所(其中包括八十四個博士班)、以及進修學士班,學生總數三萬一千五百多人,非但校園太大、而且學生也未免太多了些。
台大出版的《許壽裳臺灣時代文集》書封
台大出版的《許壽裳臺灣時代文集》書封
改制後的台大,由於第二任校長是由自由主義派學者的傅斯年出任,他在北京時便曾因為公開批判蔣介石姻親宋子文而聲名大噪。因此,當他來台履新時也吸 引了不少北大名師到台大任教,譬如:與魯迅非常熟稔的毛子水教授、或是曾任編譯館館長的許壽棠教授等當時學界名流;結果,前者由於老友魯迅被中共拱為「一 代宗師」,以致連累遭到國民黨打壓,後者更因推廣「台灣文化」而不幸慘遭政治謀殺。再加上「二二八事件」中,不幸離奇失踪之文學院院長的林茂生博士等人的 悲慘際遇,其後又有一九五三年之「殷海光教授事件」,他因為言論而被「停止聘任」,受到剝奪授業解惑的白色恐怖打壓以及一九七零年爆發的「台大哲學系事 件」中,也發生多位教授因為意識形態而被辭聘的風波。但是隨著政局的逐漸安穩,台大雖未再發生教授失踪或被謀殺的不幸事件,但卻有校友陳文成被棄屍於台大 研究生圖書館旁的「陳文成事件」以及學生陳正然涉及「獨台會事件」,竟被調查局派員直驅校園抓人等風波,在在都使得最高學府蒙上一層陰影,經過社會各界與 輿情大反彈,執政當局的政治黑手始這才完全收斂。

除了傅園別忘了還有校徽上有出現的傅鐘
除了傅園別忘了還有校徽上有出現的傅鐘
回顧傅斯年在校長任內,便制定校訓為「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當時便是希望當道對於校園的政治干預能看在「愛國」份上稍為縮手一下,而其身後骨灰被 埋在校門入口右側之「傅園」,園內建有希臘風格之神殿、方尖碑、水池,別具心裁的構築彷彿扮演著門神角色在保護最高學府,校園內植有歷史悠久的大王椰子樹 及遍植杜鵑花,使得台大校園也被暱稱為「杜鵑花城」,「杜鵑花城」裏的師生肩負著《台大人的十字架》,如今,台大已走過八十三載的山河歲月,朝野寄望期待 其益加老當益壯,不但能在學術上引領風騷、更要充分展露自由學風下的台灣特色。





二戰前的臺北帝國大學校門照片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