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中東海大學,有貝聿銘設計的路思義教堂。整個教堂沒有樑柱,只有兩道牆。兩道牆像紙牌一樣叠起,中間留了一個空間。陽光從頂上照下來,天然採光,整座教堂就亮了。身處其中,不期然會仰望高處的十字架,人也變得謙卑。簡單的建築,蘊藏高深的學問。
教堂旁邊有幾幅大草地,年輕人喜歡在這裏倘佯。台中市此刻怨氣沖天,捷運工程令市內經常塞車,捷運的次貨BRT不走高架,只走路面,佔去一整條行車線,司機大佬竟天惡罵。為了年底的五都選舉,國民黨拼命推出政績,反令市民反感。
來到東海大學才有點寧靜的感覺。教堂赫赫有名,遊人當然不會錯過。但旁邊的文理大道,也值得一遊。大道上巨木參天,兩旁是古意盎然的教學樓。一直走上坡,頂處是偌大的圖書館,也就是知識的源頭。
這大學一名二年級學生鄭捷早前狂性大發,在台北捷運斬死四人,校方發表過一封「鄭捷是家人」的公開信。這事也為這所基督教大學帶來一道傷痕。
這美麗校園還有一點小事讓人難忘,在東海大學的洗手間,牆上告示說:「春泥了無痕」。
那明明是骯髒的排泄物,留下「痕跡」的人欠缺公德心。這輕輕一句,把憤恨都化解了。春泥潮濕、生機蓬勃,滋養萬物,但留痕卻是不雅。這一句既含蓄又有效,活潑得來不失詩意。
教堂旁邊有幾幅大草地,年輕人喜歡在這裏倘佯。台中市此刻怨氣沖天,捷運工程令市內經常塞車,捷運的次貨BRT不走高架,只走路面,佔去一整條行車線,司機大佬竟天惡罵。為了年底的五都選舉,國民黨拼命推出政績,反令市民反感。
來到東海大學才有點寧靜的感覺。教堂赫赫有名,遊人當然不會錯過。但旁邊的文理大道,也值得一遊。大道上巨木參天,兩旁是古意盎然的教學樓。一直走上坡,頂處是偌大的圖書館,也就是知識的源頭。
這大學一名二年級學生鄭捷早前狂性大發,在台北捷運斬死四人,校方發表過一封「鄭捷是家人」的公開信。這事也為這所基督教大學帶來一道傷痕。
這美麗校園還有一點小事讓人難忘,在東海大學的洗手間,牆上告示說:「春泥了無痕」。
那明明是骯髒的排泄物,留下「痕跡」的人欠缺公德心。這輕輕一句,把憤恨都化解了。春泥潮濕、生機蓬勃,滋養萬物,但留痕卻是不雅。這一句既含蓄又有效,活潑得來不失詩意。
-----
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今年滿五十歲,這座「拋物雙曲面」的薄殼式建築,完全靠人工精算一磚一瓦打造,建築最薄處只有廿公分;完工後,工人怕拆了鷹架建築倒塌,竟沒人敢拆。
想了解教堂這五十年的故事,東海即日起在台中市最新景點秋紅谷公園,推出路思義教堂老照片特展,介紹它的精彩歲月。本周六(十一月二日)下午,還有一場教堂紀錄片首映。
路思義教堂一九六三年完工,特殊造型立即成為台灣著名地標。教堂高近廿公尺、寬約卅公尺,沒有任何一根橫梁立柱,完全藉由四片雙曲斜牆面的交織結構,平均分散重量,當時沒有電腦計算,全靠人工精算。
設計的建築師貝聿銘提出「磚砌圓拱造型」,當時的東海建築系主任陳其寬考量台灣多地震,建議拋物雙曲面,四片曲面完全分離,類似倒置船底,上小下大的形狀。
東海校牧室牧師李貽峻說,當時完全靠人力,挖地基、築鷹架,建造的砂石在現場「炒過」,確保完全沒有水分,灌漿才會紮實。
由於台灣從來沒有「拋物面、薄殼式」建築,完工後,工人怕拆了鷹架建築倒塌,沒人敢拆,建築師陳其寬親自到教堂內,拆了第一個卡榫。
至於「路思義」的命名,源於美國的「時代雜誌」、「生活雜誌」創辦人亨利·路思義,為了宣揚福音、紀念父親亨利·溫特斯·路思義宣教士,捐款給東海大學建造教堂。
東海校長湯銘哲說,今年是校慶五十八周年,邀請任教三十三年的社會系教授練馬可回台,他是學校建校初期的傳教士。
練馬可說,早期上課到晚上,校園裡沒有電,靠手電筒、路燈,印象深刻,退休後回到美國,三年前第一次返校,「我很懷念在東海的時光」。
這個周六東海校慶,下午安排在教堂首映教堂的紀錄片。另在河南路三段、市政北七路的秋紅谷有「半世紀的相逢:路思義教堂五十週年特展」,展到十一月廿二日,展出施工過程,還有美國副總統尼克森,一九五三年主持校舍建築破土的歷史畫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