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新竹清華名人堂

清華名人堂揭幕 表彰「立德、立功、立言」的清華人 
回上頁 【2013.12.30秘書處】
清華名人堂12月19日熱鬧揭幕
清華名人堂12月19日熱鬧揭幕
楊振寧伉儷(左一及左二)與陳校長及吳為山雕塑大師(右一)於楊先生雕像前合影
楊振寧伉儷(左一及左二)與陳校長及吳為山雕塑大師(右一)於楊先生雕像前合影
李遠哲先生(左三)與陳校長、徐遐生前校長(左一)、歐豪年先生(左二)、楊振寧先生(右二)及劉炯朗前校長(右一)於李先生雕像前合影
李遠哲先生(左三)與陳校長、徐遐生前校長(左一)、歐豪年先生(左二)、楊振寧先生(右二)及劉炯朗前校長(右一)於李先生雕像前合影
陳校長與北京清華顧秉林前校長、雲南師範學院葉燎原書記(左二、左一)及謝棟樑雕塑大師(右一)在胡適先生雕像前合影
陳校長與北京清華顧秉林前校長、雲南師範學院葉燎原書記(左二、左一)及謝棟樑雕塑大師(右一)在胡適先生雕像前合影
清華企業家網絡協會(TEN)協會由成群傑秘書長(左一)捐贈母校「清華永續基金」1500萬元
清華企業家網絡協會(TEN)協會由成群傑秘書長(左一)捐贈母校「清華永續基金」1500萬元
陳校長頒授楊振寧院士「沈君山講座」
陳校長頒授楊振寧院士「沈君山講座」
陳力俊校長致贈紀念品給李遠哲院士
陳力俊校長致贈紀念品給李遠哲院士
「清 華名人堂」歷經一年多的興建工程,終於在12月19日盛大揭幕,包括劉炯朗及徐遐生二位前校長及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先生、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先生 等清華人,以及北京清華大學顧秉林前校長率領的代表團和雲南師範大學葉燎原書記等昔日西南聯大的代表,當天都出席與會,現場熱鬧非凡。
陳 力俊校長提到,「清華名人堂」的設立是希望突顯清華立校以來,為清華、社會、國家、世界「立德、立功、立言」的清華人;一方面感謝他們的重大貢獻,永誌紀 念,「尋清華源流,留世間絕響」,一方面也由彰顯清華人的事蹟,在人格、事業、著作方面有永遠存在的價值。激勵莘莘學子,引為典範,「觀賢人之光耀,聞一 言以自壯」。
「清華名人堂」為沈君山前校長所提議設立,原為本校數位校史館的一部份。陳校長說,因適逢原第一招待所改建為多功能會所,作為名人堂、接待中心、校園導覽中心、教師員工聚會所以及「清華樂集」練習及表演場所,而以「清華名人堂」為名。
第 一批「名人」,包括大門口梅校長與四大導師浮雕以及胡適、楊振寧、李遠哲三先生半身銅雕,門前「清華名人堂」五個大字則由集胡適先生墨寶而成。陳校長表 示,規劃中的「名人」還包括其他有功的清華「名人」、新竹清華傑出校友、名譽博士、歷任校長、講座教授等。他說,清華百年風華,有大師前賢光耀,發揚光大 是現今清華人的責任與使命。陳校長也期勉師生同仁、校友更當效法先賢,再樹典範,為「清華名人堂」注入活力,歷久彌新,光輝燦爛。
隨 後,在清華名人堂大廳內舉行胡適、楊振寧與李遠哲三位先生的半身塑像揭幕典禮。楊振寧先生說,清華有輝煌的歷史,而能夠與李遠哲一起留名於此,他特別高 興,也感到榮幸。李遠哲先生則提到,他相信名人堂的用意,是在激勵學子「超越我們,不要崇拜我們!」希望與大家一起勉勵,打造台灣成為更好的地方。
適 逢此難得機會,李遠哲及楊振寧二位諾貝爾獎得主也受邀進行專題演講。李遠哲先生表示,創造力與想像力非常重要,要敢與別人不一樣,不要盲目相信,要深入思 索,不要害怕失敗。他也提到,獲諾貝爾獎之前,他是積極投入研究,但在獲獎之後,他則希望能為更多人謀福祉。他也期勉大家一同為當前困難的自然及生活環境 一同努力。
楊 振寧先生說,「博士生為找題目感到沮喪是極普遍的現象。」他提到,1947年他前往芝加哥大學做研究,雖然歷經20個月實驗不成功,但因為他未放棄,是 以,留下一頁頁筆記,幾年後再回頭思考,卻在其中發現重要的YANG-MILLS理論,對物理學界影響深遠。楊先生特別強調,「興趣、準備、突破」是研究 基礎,要成功必須先有興趣,加上長時間準備,最後可能無結果,「但沒有準備,就無後來的突破。」
二位諾貝爾獎大師演講,吸引了千餘位清華師生及校外學子前來一睹大師丰采,也為2013年「清華諾貝爾大師系列演講」劃下完美句點。

<<清華名人堂揭幕 表彰「立德、立功、立言」的清華人>>檔案下載(另開視窗)http://www.nthu.edu.tw/newsphoto/102news/hotnews-1021230.php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