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ufhaus des Westens
The
Kaufhaus des Westens, usually abbreviated to KaDeWe, is a department
store in Berlin. With over 60,000 square metres of selling space and
more than 380,000 articles available, it is the second-largest ... Wikipedia
文化人生
百年老店卡迪威
柏林的卡迪威(KaDeWe)不仅是欧洲大陆最大的百货大楼,是柏林和德国百年历史的见证,它还书写了历史。有人说,冷战是在那里决了胜负。
(德国之声中文网)1907年,当犹太商人杨道尔夫(Adolf
Jandorf)在静谧的陶恩沁恩大街上为卡迪威举行开业典礼的时候,有人认为他简直是蛮干。在一个居民区开百货大楼,这怎么行得通?"杨道尔夫于是说出
了那一句传奇性的话:'地段好不好,由我来决定。'言外之意,我的品牌如此具有吸引力,不管我的店开在哪里,顾客都会自动上门",卡迪威今天的总经理弗拉
登霍夫(Petra Fladenhofer)女士说。
杨道尔夫的预见果然不错 - 陶恩沁恩大街很快发展成商业街。他从一开始就把卡迪威定位为高档商店,是为柏林最上层的一万人开的。这好像又和百货大楼为大众消费提供便利的商业理念发生 了冲突。"一方面让大众懂得什么是好的品味,另一方面又保持高档。杨道尔夫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弗拉登霍夫说。
20年后,另外两名犹太商人乔治和马丁-蒂茨(Georg Tietz,Martin Tietz)买下了卡迪威。著名的美食层随之诞生,这是欧洲最大的美食部。总经理弗拉登霍夫说:"卡迪威和德国很多百货大楼的鼎盛时期是与德国犹太人分不 开的,是他们奠定了成功的基石。"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这些百货大楼成为希特勒的眼中钉。蒂茨集团被迫将他们的股份卖给了非犹太人乔治-卡尔格 (Georg Karg)。
1943年11月23日,卡迪威差一点儿被判了死刑。一架美国战斗机直冲百货大楼的中庭,整幢大楼随之被毁。二战结束后,卡迪威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下面两层很快修复,并于1950年7月3日重新开张。那一天,18万人涌入商城,他们最感兴趣的不是高级服装,而是香肠。
50年代,卡迪威成为德国经济奇迹的象征。可惜好景不长。1961年,一道柏林墙将城市一分为二,使卡迪威和西柏林一夜之间与外界隔绝。几百名住在东柏林的售货员不能来上班,顾客数量骤减,营业额一落千丈。
后来,越来越多的西德人和外国游客将卡迪威视为西柏林旅游的固定项目,使这家百货大楼很快恢复了元气。东德政府也渐渐允许东柏林人在西德亲属过大生日的时候前往资本主义的西柏林。
"每当东德亲戚来访,西柏林人必定带他们逛一逛卡迪威的美食层",经济学家布吕克纳教授说。当时的东西柏林暗中展开了竞赛,歌剧院、电视塔、大学,这边有 的,那边一定也要有。无奈东柏林使出浑身解术怎么也建不成卡迪威这样的美食店。因此,东柏林人在比较两种制度后,认为资本主义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冷战是在卡迪威的美食层决出胜负的",布吕克纳得出这样的结论。因此,1989年11月10日,柏林墙倒塌的第二天,卡迪威被来自东德的特拉比轿车包围得水泄不通就不足为奇了。弗拉登霍夫回忆说:"由于顾客太多,我们不得不一再暂时关门。有的售货员从窗口外卖。"
接下来的几年,卡迪威换了新主人,并同其他百货大楼一样面临严峻的挑战。网上交易和专卖商店与百货大楼争夺顾客,使后者的营业额停滞甚至萎缩。老牌百货连锁店Hertie倒闭和Karstadt濒临破产之后,很多评论员宣布百货大楼的商业模式已走上穷途末路。
卡迪威此时已是Karstadt集团的一员。不过像以往一样,这家商店似乎对母公司的问题具有免疫力。面对行业的普遍危机,卡迪威做出反应:增加名牌商品 的供应,扩大出租面积。出租部分在全部6万平米的店面中所占比例由几年前的5%升至今天的30%。珠宝作坊Wellendorff2008年便在卡迪威开 了精品店。店经理厄克斯勒(Marie-Louise Oechsle)说她没有一天感到后悔。Wellendorff的每一条项链和每一个戒指都是手工制作,原材料是18K的黄金和白金,但摸起来像丝绸一样 柔软。 这些价格不菲的首饰特别受到中国顾客的喜爱 。厄克斯勒说:"我们已经在中国开了两家精品店,一个在北京,一个在香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体会到Wellendorff的真正价值。"不久前,她雇佣了一位讲中文的德国姑娘,足以说明中国游客对Wellendorff的重要。
不只对Wellendorff,整个卡迪威也是一样。总经理弗拉登霍夫说:"我们有华裔的售货员。顾客服务台也新添了一位华裔小姐。她可以迅速帮助中国游客办理退税手续,因为我们知道中国客人的时间很宝贵。"
洪云鹏是弗拉登霍夫4个月前请来的负责外联的经理。他对中国老乡的购物习惯了如指掌:"大多数来我们这里的中国游客是第一次到欧洲来。一楼的国际名牌当然 对他们很有吸引力。他们还看准了德国制造,所以喜欢光顾5楼的厨房用具和家电。他们买得很多的还有旅行箱、玩具和高档酒。"
柏林的国际化使卡迪威如虎添翼。不过,外国游客的消费仍然不到总营业额的一半。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访客,来德国首都的必须到卡迪威一游。因为它不仅是一个百货大楼,还是活生生的历史,是排在国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之后的柏林第三大名胜。
作者:张丹红
责编:李鱼
杨道尔夫的预见果然不错 - 陶恩沁恩大街很快发展成商业街。他从一开始就把卡迪威定位为高档商店,是为柏林最上层的一万人开的。这好像又和百货大楼为大众消费提供便利的商业理念发生 了冲突。"一方面让大众懂得什么是好的品味,另一方面又保持高档。杨道尔夫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弗拉登霍夫说。
20年后,另外两名犹太商人乔治和马丁-蒂茨(Georg Tietz,Martin Tietz)买下了卡迪威。著名的美食层随之诞生,这是欧洲最大的美食部。总经理弗拉登霍夫说:"卡迪威和德国很多百货大楼的鼎盛时期是与德国犹太人分不 开的,是他们奠定了成功的基石。"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这些百货大楼成为希特勒的眼中钉。蒂茨集团被迫将他们的股份卖给了非犹太人乔治-卡尔格 (Georg Karg)。
1943年11月23日,卡迪威差一点儿被判了死刑。一架美国战斗机直冲百货大楼的中庭,整幢大楼随之被毁。二战结束后,卡迪威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下面两层很快修复,并于1950年7月3日重新开张。那一天,18万人涌入商城,他们最感兴趣的不是高级服装,而是香肠。
50年代,卡迪威成为德国经济奇迹的象征。可惜好景不长。1961年,一道柏林墙将城市一分为二,使卡迪威和西柏林一夜之间与外界隔绝。几百名住在东柏林的售货员不能来上班,顾客数量骤减,营业额一落千丈。
后来,越来越多的西德人和外国游客将卡迪威视为西柏林旅游的固定项目,使这家百货大楼很快恢复了元气。东德政府也渐渐允许东柏林人在西德亲属过大生日的时候前往资本主义的西柏林。
"每当东德亲戚来访,西柏林人必定带他们逛一逛卡迪威的美食层",经济学家布吕克纳教授说。当时的东西柏林暗中展开了竞赛,歌剧院、电视塔、大学,这边有 的,那边一定也要有。无奈东柏林使出浑身解术怎么也建不成卡迪威这样的美食店。因此,东柏林人在比较两种制度后,认为资本主义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冷战是在卡迪威的美食层决出胜负的",布吕克纳得出这样的结论。因此,1989年11月10日,柏林墙倒塌的第二天,卡迪威被来自东德的特拉比轿车包围得水泄不通就不足为奇了。弗拉登霍夫回忆说:"由于顾客太多,我们不得不一再暂时关门。有的售货员从窗口外卖。"
接下来的几年,卡迪威换了新主人,并同其他百货大楼一样面临严峻的挑战。网上交易和专卖商店与百货大楼争夺顾客,使后者的营业额停滞甚至萎缩。老牌百货连锁店Hertie倒闭和Karstadt濒临破产之后,很多评论员宣布百货大楼的商业模式已走上穷途末路。
卡迪威此时已是Karstadt集团的一员。不过像以往一样,这家商店似乎对母公司的问题具有免疫力。面对行业的普遍危机,卡迪威做出反应:增加名牌商品 的供应,扩大出租面积。出租部分在全部6万平米的店面中所占比例由几年前的5%升至今天的30%。珠宝作坊Wellendorff2008年便在卡迪威开 了精品店。店经理厄克斯勒(Marie-Louise Oechsle)说她没有一天感到后悔。Wellendorff的每一条项链和每一个戒指都是手工制作,原材料是18K的黄金和白金,但摸起来像丝绸一样 柔软。 这些价格不菲的首饰特别受到中国顾客的喜爱 。厄克斯勒说:"我们已经在中国开了两家精品店,一个在北京,一个在香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体会到Wellendorff的真正价值。"不久前,她雇佣了一位讲中文的德国姑娘,足以说明中国游客对Wellendorff的重要。
不只对Wellendorff,整个卡迪威也是一样。总经理弗拉登霍夫说:"我们有华裔的售货员。顾客服务台也新添了一位华裔小姐。她可以迅速帮助中国游客办理退税手续,因为我们知道中国客人的时间很宝贵。"
洪云鹏是弗拉登霍夫4个月前请来的负责外联的经理。他对中国老乡的购物习惯了如指掌:"大多数来我们这里的中国游客是第一次到欧洲来。一楼的国际名牌当然 对他们很有吸引力。他们还看准了德国制造,所以喜欢光顾5楼的厨房用具和家电。他们买得很多的还有旅行箱、玩具和高档酒。"
柏林的国际化使卡迪威如虎添翼。不过,外国游客的消费仍然不到总营业额的一半。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访客,来德国首都的必须到卡迪威一游。因为它不仅是一个百货大楼,还是活生生的历史,是排在国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之后的柏林第三大名胜。
作者:张丹红
责编:李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