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線全長10.4公里,使用的是俗稱黑頭仔的蒸汽火車頭,編號為BK10~25及CK101~108,直到最後要撤的時候是編號CT151~179的車頭在軌道上行駛,那些不同的號碼代表了不同的時期和結構,B開頭代表火車有兩個動輪,C開頭是三個動輪,K表示火車頭是水櫃式,T是車頭後面還有加掛煤水車。
這些曾在新店線上的接連移動的字母和數字,都是吞吐煙圈的型號,需要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員伺候。
在車頭上至少有兩位工作人員,一位是負責行駛途中大小事的司機,另一位是負責看顧鍋爐動力的司爐。司爐必須經過投煤訓練,確保行車過程中的動力穩定,再經過考試升等才能成為司機。
新店線停駛之後,張埤從萬華分駐所調派桃園分駐所,主要負責兩條線,分別是桃園到林口的支線,還有中和線。這兩條都是產業鐵路,桃園那裏是專門運煤到林口近海的火力發電廠。中和線也是運煤不載客,新店線拆掉之後煤炭的運送就轉移到中和線,它自板橋到南勢角,總共6.8公里,而這條支線在民國65年左右結束運作。
民國60年時,開始轉換成柴電機車,張埤先生又經過一次測試,成為淡水線、縱貫線和北迴線司機,「北迴線是69年2月1日通車,第一班車是由我們負責從花蓮開回台北。」
火車司機的24小時分成四班制,每天的勤務時間不能超過6小時,開縱貫線的時候,常從台北出發,抵達彰化剛好六小時準備換班,到乘務員休息所休息後,再開回來,這樣聽來就算時刻表上不再發車,和鐵軌相關的許多地方,還有很多人醒著執勤,負責運貨的列車也是24小時移動著。
而新店線稍稍脫離規則,晚間12點後就不再發客車,然後五點發第一班車。
新店線的貨車,從下午到晚上大概有兩班運煤和貨品,貨物車廂就在煤炭車廂後兩節,裡面多是南部來的雜貨。
煤礦開採出來先運到新店站的集煤場,然後用人工挑到煤斗車上。
新店線有三個站有集煤場,新店、景美這兩站是上煤,最初完全用人力挑到車上,民國44年之後有輸送帶協助搬運。下煤的站點是水源地,這裡主要是軍用煤炭集散地,集中後透過汽車分送到各個單位。
崛江站是貨物站,只下木材,以前中華路周邊都是木材行。外地的木頭建材都在崛江站下貨,再分運到各地。也會有支撐礦坑用的枕木運送到新店和景美,一開始新店還有檜木出貨到堀江站,後來漸漸只剩煤礦。
鐵路沿線負責交換班的地方會設有乘務員休息所,新店站也有,末班車的司機要在那裏過夜,隔天開第一班車回萬華。
水櫃式的蒸氣火車頭(型號BK、CK開頭),裝滿能夠運15噸的煤,DT開頭的重量有160噸,載煤量更高,不過它沒有行駛過新店線,因為沿途橋梁無法承受它的重量。
新店線在日治時期是私鐵,由民間經營,國民政府執政後接手營運,原本的人員也繼續任用。以前的火車站不一定都有剪票口,人可以隨便進出,為了避免逃票的狀況,於是有一段時間他們讓走江湖的人去查票,乘客就會乖乖的不敢逃票,怕被角頭修理,一段時間之後,秩序慢慢被建立起來。
這條路線在張埤的記憶裡,發生最多次的事情,大概就是列車妨礙。
沿線的居民將常因方便,行走在鐵軌沿線,沒有注意到火車型號更動後,車速加快,常常讓身為駕駛員的張埤先生要等待民眾通過而緊急剎車。
他的兒子也常是乘客,陪著上班。
萬華車站要幫抵達的車輛加水添煤,火車停在車站待機時也要燒水加熱,這些多餘熱水就供應分駐所洗澡池,因此分駐所裡常年都有熱水,張埤有時下班就帶著兒子到澡堂洗澡。
「爸爸以前因為工作性質,過年、中秋節還有很多節日很少能和我們一起過,不只新店線,其實還有很多故事。」張銘賢帶著微笑說起兒時的記憶,妹妹張麗霞在一旁補充著。
之後,他們離開。
那是連日以來難得的好天氣,一半豔陽一半藍天。
離開前,張埤先生提起台鐵發給司機的懷錶,在他眼裡,那似乎有點過時,我勸他好好留著。
許多事物,只要存在,就有無比珍稀的價值。
明天紀州庵有小農市集活動,下午14:00還有「我家門前有鐵路」講座名額有限,要來要快喔!
報名網址:https://www.beclass.com/rid=1837ba95667c7cb6415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