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七美島

劉克襄新增了 2 張新相片
■■七美是一座藝術生態島
從馬公搭船到七美,少說要一小時,感覺跟台北飛到馬公的距離一樣。七美不只是最偏南的島嶼,在區域地理上,面積跟小琉球接近的它,好像也應該獨立於澎湖之外
在七美碼頭迎接我的有兩位,都是想要完成不可能夢想,已經實踐七八年的人。一位是在地藝術家許參陸,另一位是七美國中校長吳憶如。
從外面觀看,七美的確是一座荒涼沒落的遙遠小島。以教育人口為例,二十年前約有兩百位孩子進入七美國中。此一島上唯一的最高學府,十年前僅剩一百多人。現在則勉強過半百,人口外流嚴重自不用說。
學生若要就讀高中,還得負笈馬公。大學更須遠赴臺灣,汲汲於異地。一個人從小若不從事捕魚,等於從青少年以後,都得在外頭打拼。目前的狀態下,以及未來,多數七美人更不易認同家鄉了。
許參陸是位奇人,年輕時遠赴台北謀生,謀得電影公司美工和室內設計工作,後來輾轉到高雄,繼續參與電影相關工作。八年前,決心返回七美鑽研藝術創作。他在住家自搭一間廠房,當做藝術工作坊。還獨具創意地把大型電影看板當做材料,一塊塊拼貼而出,壯觀地鋪成天花板。此坊還開闢了幾間住宿空間,歡迎喜愛藝術的朋友到訪、旅居和交流。
怎知回來沒多久,遇到吳憶如校長。校長是澎湖媳婦,在七美待了十七年,從級任老師到校長,教職生涯都在此。吳校長拜託參陸幫忙,每個月到學校幫忙教導喜歡繪畫的學生。參陸被校長的誠意感動,潛心當藝術家的夢想尚未充實踐,倒是先成為社區藝文的開拓者。原本一星期一回,後來還倒貼了許多時間和金錢,包括資助孩子們繪畫的工具和器材。
同學們在參陸老師的教導下,開始有了轉變,從家鄉的風物開始認識。鄉下孩子單純,對周遭事物觀察特別質樸而敏銳。他們依著所見所聞開始繪畫,摸索藝術的奧妙。愛上畫圖的孩子,沒事閒暇時,經常會取出紙筆當場素描。
七美的家長最初都抱持觀望和反對。但看到孩子彩繪石頭,利用石頭的特性繪製魚頭,在港口販售予遊客,轉而才首肯。讓孩子學習這堂,他們心目中沒有用的課。雖說繪圖不是正課,不少孩子還是靠著繪畫的才華,在繁星計劃中,爭取到更好的讀書機會。
物質缺乏,交通不便都可忍受,但教育資源貧瘠絕對要改變。吳校長深知外面世界競爭的激烈。離島的孩子們難以跟城市孩子相比,縱使是隨便一處偏鄉,都比小島擁有更多來自各地的經費和人力的挹注。他們唯有緊緊掌握現有的資源,善於運用地方人士的專長。有了參陸的幫忙,校長更具信心,準備在七美國中注入更多鄉土風物的情感。在一代接一代的美學教育裡,走出一個具有離島色彩的藝術學校。
為了讓藝術深耕,打開生活的更多視野,吳校長還懷抱一個大萝。著名的紙風車表演劇團走遍全台,但尚未到過澎湖群島。她希冀此一劇團能夠前來,讓孩子見識世界的高度。儘管紙風車樂意前往,如何運送器材登島卻是困難重重。那好比要運送一隻活生生的大象到離島般。光是運送的船隻如何靠岸,接送經費的龐然,都是小小七美難以承受的負擔。所幸,她透過各種募款和贊助,再逐一排除登陸的困難。當這個劇團來到島上展演,消息傳出後亦轟動了北方的澎湖。
在他們兩人眼中,七美在精神上,早該和澎湖脫勾。它是一座獨立的島嶼,截然不同於其北邊澎湖各島,連最近的望安都不一樣。
高聳的玄武岩環繞,石器時代的打石文化。還有海溝潮流的深沈變化,生活裡不同的主食魚類,加上僅有一座雙心石滬。七美展現了一個非常不澎湖的離島內涵。在孩子畫筆下的家園,它也跟其它離島的風貌截然不同,一看即知是七美才有的特色。
但這樣的七美,多數人並不知曉,忘了它的單獨。單獨的完整存在。
●詳見「獨立評論@天下」: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6/article/3419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