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BBC:港台示威 群眾互相支持;香港風雨中抱緊自由,Hong Kong Protests Are a Threat to Xi and His 'Chinese Dream' 佔中影響會有多深遠?


BBC:港台示威 群眾互相支持

相關內容

新頭殼newtalk2014.10.01 洪聖斐/編譯報導
香港人實踐「佔領中環」的行動,在台灣引起迴響。國際媒體也注意到港台示威群眾的關係,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於台灣時間今(1)日上午所發出的1則報導〈台灣為何關注香港示威〉便指出這2群示威者的淵源。
這篇報導指出,在今年1月的某個週末,13個香港與台灣團體在台北開研討會。這場會議沒有引起太多注意,卻是雙方民主人士包含香港民主政黨代表與兩邊的學生,第1次有組織的行動。
在此之前,雙方很少一起行動。台灣人在1996年起有權選舉總統以下的各種公職人員,香港則在1997年「回歸」中國管轄,看似有非常不同的命運。然而,同樣對北京日漸憂慮,拉近了台灣人與香港人之間的距離。台灣人現在對香港「佔領中環」運動的支持,呼應了今年稍早香港人對台灣「佔領立法院」運動的支持。
這篇報導引述了賴中強律師的談話,指出台灣的民主和香港的民主都遇到同樣的威脅,就是北京政府。如今,雙方感覺到彼此有共同的目標,也更密切合作。
不少人認為,台灣太陽花運動的成功,大大地鼓勵了香港的民主人士。在雙方民主社團會面後的2個月,台灣的學生就佔領了立法院長達24天,迫使立院承諾通過法案讓人民監督政府與中國之間的協議後,才退出國會議場。根據賴中強的看法,因著台灣的佔領行動成功,香港人也覺得自己同樣可能成功。
台灣人佔領立法院期間,許多香港學生跑來觀摩學習,看台灣人怎樣透過網路即時傳遞訊息,以及如何整合物資供應和各方捐款。
現在,許多台灣民主人士也非去香港提供支持。剛從香港回來的Karen Cheng表示,「我們強烈關心香港,因為我們真的很珍惜自己的自由和民主。我們很擔心(一旦被中國併吞)『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報導指出,北京一直希望,只要讓香港在97之後經濟繁榮,就能說服台灣接受「統一」。但現實是,她要不要給香港民主,將會直接影響到台灣人願不願意相信中國,更不用說願不願意接受「統一」。
報導引述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丁樹範的談話,指出北京現在必須慎重處理2件本來分別處理,但現在連結在一起的事,要怎樣確保台灣人不去支持香港。
列出1張長長的黑名單以阻止台灣民主人士進入香港,是可能的方法。事實上,台灣的學生領袖林飛帆和陳為廷就被拒絕入境。但除了他們幾位外,現在有更多人心繫香港。
Karen Cheng就說,「他們曾經(在今年3、4月)支持我們,如今換到我們支持他們。彼此支持會使雙方都得到幫助。」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

香港獨立媒體網新增了 3 張相片。0930 19:50
〈風雨中抱緊自由〉
【佔中即時】(19:46) 剛才多區突然下起大雨,金鐘巿民無懼風雨,高聲齊唱《海闊天空》,加油聲此起彼落,雨越大,呼聲越高,「無論幾大雨,吹唔散我哋對民主追求!請大家擔住遮迫爆防線!」
旺角人群則從物資部中獲得雨傘及雨衣,群眾全部站起,大呼梁振英下台。

《華爾街》:香港抗議 習近平的嚴峻抉擇



香港「和平佔中」活動持續進行,也有不少媒體關注到參與人數越來越多,但到目前為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未親自站上火線發言,《華爾街日報》就形容,習近平正面臨嚴峻的抉擇。

報導分析,面對香港抗議情況,目前中國政府僅派出低階發言人,強調香港佔中是違法行為,但習近平至今依舊保持沉默。現在的習近平,正面臨是否要妥協「真普選」,或者是繼續鎮壓、讓香港民眾想起當年天安門事件的血腥狀況的抉擇。另一方面,關於香港佔中的消息和畫面,在中國內陸幾乎遭到政府封鎖。

此外,報導也提到香港佔中已經在台灣民意中發酵,報導也形容台灣是「中國長久以來一直很想征服的民主島」。但在上周習近平接見台灣統派時,卻首次提到「一國兩制」,而台灣電視台也不斷播放香港抗議民眾遭到警方催淚彈、胡椒噴霧襲擊的畫面。(施旖婕/綜合外電報導)

“Street movements can evolve into revolution when more demonstrators become embroiled in them”
The protests that have rocked Hong Kong pose a major challenge to...
BUSINESSWEEK.COM|由 DEXTER ROBERTS 上傳


佔中影響會有多深遠?

佔領中環提早啟動,到底這個運動可能會為香港帶來什麼影響?德國之聲採訪了學者以及專業人士的意見。
(德國之聲中文網)週六,學生在政府總部的罷課集會續漸變成 大規模示威。佔中三子之一戴耀廷隨即在政府總部宣布 "佔領中環"正式啟動。週日至週一,大批示威者"佔領"了金鐘、灣仔、銅鑼灣及旺角等地點,人群仍在聚集。市民反應令戴耀廷一度感觸並落淚,另一位運動發起人陳健民則會見記者,批評梁振英拒絕聆聽民意。據《明報》消息,陳健民指"行動發展到這一分鐘,已不再從屬於任何一個組織,是一個自發行動。"即使佔中三子叫停運動,亦不會停,政府不應有幻想。佔領中環已醞釀多時,不少人反對運動的理據是佔中會影響香港經濟及穩定。但它會如何影響?影響又可能有多深遠?
短期經濟影響不大
外界一般擔心香港金融區一旦癱瘓,將令香港經濟大受打擊。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指,佔中行動對金融界的短期影響應該不大。他分析指,近5、6年來中環租金太貴,很多公司已把總部搬離中環,到了東九龍等地方;此外,佔領中環由於已經不是一天的事,很多金融機構已經預備好緊急應變措施,在中環以外有後備中心,所以對金融體係不會有很大影響。

雖然佔中短期影響或者不大,但政治風波卻會影響香港競爭力。
譚紹興同時補充,雖然佔中短期影響或者不大,但政治風波卻會為香港帶來長遠影響。他指出,近年的政治紛爭的確削弱了香港的競爭力。"在混亂的境況下,原本大算把總部設在香港的外資機構可能會卻步,改為考慮在新加坡等地作長遠投資。所以現在反而幫了新加坡。"此外,香港的政治問題拖慢了政府很多建設措施步伐。"自從梁振英上台後出現了很多政治紛爭,令政府施政舉步為艱。"
提到政改,譚紹興指香港的吸引力其實在於一個"自由的金融中心"。但在政改以後,很多投資者會考慮到底香港還是不是那樣的"自由"、到底是不是真的那麼值得在此地投資。
抗爭意識的啟蒙以及實踐

市民一種不服從的意識不斷在醞釀,香港人抗爭意識受到啟蒙
除了 ​​經濟,很多人也關心佔中一事對社會的影響。被譽為"佔中十死士"之一的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邵家臻接受了德國之聲訪問,分享對占中一事的看法。邵家臻認為,佔中最可能影響社會的,是香港人 抗爭意識的啟蒙以及實踐。"現在的人比從前關心政治多了,一種不服從的意識不斷在醞釀。這是運動最有意義的地方。"
邵家臻又指,一個社會不可以只可以考慮競爭力,幸福指數之類的也要考慮。"一個社會好不好,不只是經濟增長有沒有兩位數字那麼簡單。"他認為香港政府胡亂花錢,在如此的施政下,香港的競爭力已經一直在下降。況且,"弱勢社群、大學生、窮人的競爭力從來也在遭受削弱,他們沒有好過"。
政治影響不明朗
佔中,或者是大規模示威對政治的影響仍然是未知之數。政務司長林鄭月娥29日會見傳媒,表示政改第二輪諮詢將押後,待社會對話氣氛改善後才展開。她又承認今次的示威衝突源於政改。她表示,當局確需要在短期內盡快啟動第二輪諮詢,但現時氣氛並不有利溝通,因此當局會審視度勢,等待氣氛有利於開展溝通,才進行第二輪諮詢。
邵家臻表示,"其實人大落閘那一刻起就等於封窗了,所以政改方案上已沒有周旋的空間。那為何落閘封窗仍然要做呢?
"雖然我們改變不了人大的決定,但人大也改變不了我們的決心--我們爭取真普選的決心。"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