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回顧:蟾蜍山特刊】
由於臺科大學生使用蟾蜍山聚落的空地烤肉時,受到居民/里長的反對,臺科大學生會昨日(10/30)招開了蟾蜍山校地使用說明會,除了說明蟾蜍山校地的現況,也希望透過學生社團的連署,爭取使用蟾蜍山校地的權益。
蟾蜍山在戰前原有農業試驗所的宿舍約50戶,戰後因其地理位置成為空軍重要據點,設立眷村讓部分軍官居住,然而有更多來台的軍民得不到配給的房子而自立造屋,形成了後來的「煥民新村」(39戶)和政府默許下擁有門牌水電的所謂「違建戶」(約150戶)。臺科大成立後,臺科大校方於1990年開始向農試所爭取校地,1995年確認的安置方案原本會安置非列管眷村的居民,並且於2000年台北都市委員會通過的土定變更中,也承諾先安置後開發,然而2006年因原擬合作之臺北市政府國宅處已撤銷,種種因素下無法安置非列管眷村而暫不拆遷。直到2011年,因校地閒置過久受到監察院稽查,臺科大才開始對眷戶提告,從此展開臺科大校方與居民之間的土地爭議。
雖然臺科大一直不願意撤消對居民鄭燕阿嬤的訴訟,臺科大校方大致同意會對居民進行較為人道的對待,即便訴訟勝訴也不會要求居民立即離開。蟾蜍山也在2014年取得文化景觀的文化資產身份,2016年聚落全區都劃入文化景觀的範圍,未來要如何在低度開發的共識下活化部分空屋,讓居民與學生、學校共生,臺科大學生組成的「醒鳴社」、社區工作者成立的「好蟾蜍工作室」都有各自的展望。
上述因政府安置計畫卡關、臺科大不遵守過去「先安置後開發」承諾的土地爭議背景,曾與台科醒鳴社共同舉辦說明會的臺科大學生會應該能夠了解,然而當學生使用聚落的廣場受到居民反對,臺科大學生會在臉書10/27的聲明,以及10/30舉辦的說明會中(https://goo.gl/9FppNv),並不處理這段歷史沿革,認為臺科大已經對居民有種種退讓,違佔戶本來就沒有使用土地的法源依據。綜觀臺科大學生會長於說明會上的發言,聚落的歷史脈絡、居民的居住權、居民對社區空間如何使用的看法並未被提出來討論。學生並非不能與居民協調聚落中空地的使用權,但在協調的過程中,不應該把蟾蜍山當作單純的校地來看待,換句話說並非是單純的學權議題,需要考量到聚落居民的歷史與情感。更深一層來說,如果在考量具體的空間活化與使用方式時,能夠顧及空間和居民的歷史,重視他人的生命經驗,應該有更多種活動的可能性,也才會是更好的,共生。
《意識報 085 蟾蜍山特刊》(2016)
► 歷史文化專題:
〈蟾蜍山的記憶拼圖〉
https://goo.gl/c11YTD
〈臺北盆地的歷史縮影——蟾蜍山聚落變遷〉
https://goo.gl/dMmhCR
► 保存運動專題:
〈從歧異的過去想像共享的未來——蟾蜍山土地議題沿革〉
https://goo.gl/q1Up2Z
〈夢裡.夢外——蟾蜍山聚落的土地爭議與未來展望〉
https://goo.gl/xfNq5Y
► 聚落發展專題:
〈蟾蜍要往哪裡去?——好蟾蜍工作室的過去與未來〉
https://goo.gl/XZCVRZ
〈聚落空間的新想像——台科大醒鳴社專訪〉
https://goo.gl/VCXfBG
► 番外篇: 過去的過去的校門──試考證高等農林學校校門
http://goo.gl/uUj4Hp
► 085 刊全文
http://goo.gl/dSyGLz
► 085 刊翻頁版全文
https://goo.gl/ZZJmPU
■更多蟾蜍山相關資訊臉書粉專
台科醒民社
蟾蜍山:老公館 心聚落
參考資料:意識報蟾蜍山特刊、醒鳴社蟾蜍山議題簡報(https://goo.gl/WUsvjg)
由於臺科大學生使用蟾蜍山聚落的空地烤肉時,受到居民/里長的反對,臺科大學生會昨日(10/30)招開了蟾蜍山校地使用說明會,除了說明蟾蜍山校地的現況,也希望透過學生社團的連署,爭取使用蟾蜍山校地的權益。
蟾蜍山在戰前原有農業試驗所的宿舍約50戶,戰後因其地理位置成為空軍重要據點,設立眷村讓部分軍官居住,然而有更多來台的軍民得不到配給的房子而自立造屋,形成了後來的「煥民新村」(39戶)和政府默許下擁有門牌水電的所謂「違建戶」(約150戶)。臺科大成立後,臺科大校方於1990年開始向農試所爭取校地,1995年確認的安置方案原本會安置非列管眷村的居民,並且於2000年台北都市委員會通過的土定變更中,也承諾先安置後開發,然而2006年因原擬合作之臺北市政府國宅處已撤銷,種種因素下無法安置非列管眷村而暫不拆遷。直到2011年,因校地閒置過久受到監察院稽查,臺科大才開始對眷戶提告,從此展開臺科大校方與居民之間的土地爭議。
雖然臺科大一直不願意撤消對居民鄭燕阿嬤的訴訟,臺科大校方大致同意會對居民進行較為人道的對待,即便訴訟勝訴也不會要求居民立即離開。蟾蜍山也在2014年取得文化景觀的文化資產身份,2016年聚落全區都劃入文化景觀的範圍,未來要如何在低度開發的共識下活化部分空屋,讓居民與學生、學校共生,臺科大學生組成的「醒鳴社」、社區工作者成立的「好蟾蜍工作室」都有各自的展望。
上述因政府安置計畫卡關、臺科大不遵守過去「先安置後開發」承諾的土地爭議背景,曾與台科醒鳴社共同舉辦說明會的臺科大學生會應該能夠了解,然而當學生使用聚落的廣場受到居民反對,臺科大學生會在臉書10/27的聲明,以及10/30舉辦的說明會中(https://goo.gl/9FppNv),並不處理這段歷史沿革,認為臺科大已經對居民有種種退讓,違佔戶本來就沒有使用土地的法源依據。綜觀臺科大學生會長於說明會上的發言,聚落的歷史脈絡、居民的居住權、居民對社區空間如何使用的看法並未被提出來討論。學生並非不能與居民協調聚落中空地的使用權,但在協調的過程中,不應該把蟾蜍山當作單純的校地來看待,換句話說並非是單純的學權議題,需要考量到聚落居民的歷史與情感。更深一層來說,如果在考量具體的空間活化與使用方式時,能夠顧及空間和居民的歷史,重視他人的生命經驗,應該有更多種活動的可能性,也才會是更好的,共生。
《意識報 085 蟾蜍山特刊》(2016)
► 歷史文化專題:
〈蟾蜍山的記憶拼圖〉
https://goo.gl/c11YTD
〈臺北盆地的歷史縮影——蟾蜍山聚落變遷〉
https://goo.gl/dMmhCR
► 保存運動專題:
〈從歧異的過去想像共享的未來——蟾蜍山土地議題沿革〉
https://goo.gl/q1Up2Z
〈夢裡.夢外——蟾蜍山聚落的土地爭議與未來展望〉
https://goo.gl/xfNq5Y
► 聚落發展專題:
〈蟾蜍要往哪裡去?——好蟾蜍工作室的過去與未來〉
https://goo.gl/XZCVRZ
〈聚落空間的新想像——台科大醒鳴社專訪〉
https://goo.gl/VCXfBG
► 番外篇: 過去的過去的校門──試考證高等農林學校校門
http://goo.gl/uUj4Hp
► 085 刊全文
http://goo.gl/dSyGLz
► 085 刊翻頁版全文
https://goo.gl/ZZJmPU
■更多蟾蜍山相關資訊臉書粉專
台科醒民社
蟾蜍山:老公館 心聚落
參考資料:意識報蟾蜍山特刊、醒鳴社蟾蜍山議題簡報(https://goo.gl/WUsvj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