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E·吉恩·史密斯(E. Gene Smith)圖書館 (成都西南民族大學)

https://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602060953/digital-dharma



西藏古籍歷經漂泊在中國安家

閱讀2014年02月20日
一個藏族法律系學生在中國西南的E·吉恩·史密斯圖書館。
一個藏族法律系學生在中國西南的E·吉恩·史密斯圖書館。
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幾十年前,這上萬本藏文書籍差點葬身火海。在1976年結束的十年「文革」動亂中,紅衛兵狂熱分子毀掉了所有被視為「封建」的東西。部分是由於受到那些暴亂的刺激,一位美國學者開始收集和保護西藏文化殘存的東西。如今這些書籍被安置在中國西南部一個華麗的圖書館裡。
留存下來的12000本珍貴書籍大多是從藏族難民那裡收集來的,最近它們結束了幾十年的漂泊,在成都西南民族大學的一個新圖書館中安家。
儘管中國政府對西藏學術研究控制嚴格,這些藏書的捐贈人E·吉恩·史密斯(E. Gene Smith)堅持要把這些書從紐約臨時的家運回中國,因為就像他對朋友們說的,「它們來自亞洲,它們屬於亞洲」。只是為了安全起見,他對每本書進行了數字備份。
10月份,在該項目中方合作者的長時間拖延之後,該校的領導們低調開啟了文獻保護行動,並開建一個以史密斯命名的大型圖書館。
「吉恩認為這個寶庫應該分享給全世界,」西藏佛教資源中心(Tibetan Buddhist Resource Center)的主要募捐人格雷格·貝爾(Greg Beier)說。史密斯曾幫助籌建了這個美國組織。
2010年去世的史密斯是世界上收藏西藏文學作品最多的人,他設法把這些書還給了中國。他的故事是藏族近年來的動蕩歷史的組成部分之一,這個民族至今仍在經歷生存鬥爭的陣痛。不過,如今讓人憂慮的是有利於中國最大的民族漢族的同化政策。
這些藏書先是被中國熱情接納,而後被冷藏,反映出中國政府對西藏文化的矛盾態度——西藏文化既是民族自豪感的源泉,也令他們感到不安,特別是考慮到很多西藏人渴望得到更大的自治權。近些年這些渴望漸漸變成了絕望,導致在該國的藏族聚居地出現了一股自焚浪潮。
在理想的情況下,這些藏書應該會安置在離成都1200英里的西藏首府拉薩,但是中國政府要求外國遊客入藏需要獲得批准,對想在那個地區旅行的外國記者限制更是嚴格,而史密斯希望世界各地的學者都可以自由閱覽這些圖書。
他選擇西南民族大學是因為它招收了很多藏族學生,雖然成都以漢族為主,但是它有個重要的藏族區。成都西北方通往西藏高原的大山上散落着很多傳統的藏族定居點,它們離成都不遠。
根據安排,史密斯在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研究所為四位檔案管理員發放薪水,他們每天掃描和歸類文稿,以便人們能在網上免費閱讀。他們的目標是在十年內把這個世界知名的西藏文學寶庫數字化。
該中心成立的消息傳遍中國之後,那些古老圖書的收藏者蜂擁着來到這個圖書館,帶着學者們以為已經丟失或毀掉的手稿。很多是藏族僧人在「文革」期間藏起來的,那時候佛教寺廟、雕像和佛經被有組織地銷毀了。
11月,四川西部董噶寺穿着長袍的僧人帶着有300年歷史的發黃的 文稿來到這裡,這些文稿從未出版過。它們是根據15世紀的文稿,用朱紅或黑色的墨水潦草謄寫的,詳細記錄了佛教神靈的密宗儀式。僧人們在這裡停留了五個星 期,等待檔案管理員們掃描這6000頁文稿,然後帶着自己摯愛的文稿和一張刻有數字文稿的光盤迴家了。他們說還會再帶七部文稿來這裡。
這個圖書館裝飾得像個喇嘛廟,裡面藏有上萬本旅行見聞錄、傳記和醫學論著。這些書跟西方的書不太一樣,大部分書是用手刻的木版印刷的,那些活頁夾在兩個木板之間,然後用色彩鮮艷的織物包裹。
這些書水平擺放在玻璃門後,讓閱覽室有一種博物館的感覺。對於很多學者來說,這些文稿是剛被發掘的寶庫,他們想要追蹤佛法的演變過程——從公元前5世紀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到它流傳到西藏、中國和蒙古的過程。
范德康(Leonard van der Kuijp)是哈佛大學西藏和喜馬拉雅研究方向的教授。他說很多新發現的書稿是現知的唯一的版本。他說最近的發現揭示了忽必烈一位妻子的細節——忽必烈是 13世紀的蒙古統治者,他在中國創立了元代——還揭示了19世紀西藏的一位首領從拉薩到北京拜訪清代皇帝的旅程。
「其中很多書稿組成了一條奇妙的軌跡,填補了印度和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空白,」范德康教授說,「它像個巨大的馬賽克,有些遺失的小塊正在被慢慢填補起來。」
史密斯是來自猶他州的摩門教徒,他後來放棄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他能 說32種語言,一生大部分時間為國會圖書館工作。他對西藏文學產生興趣是因為遇到了一位佛教喇嘛——德松仁波切。他是1960年依靠洛克菲勒基金流亡到美 國的二十幾個西藏人之一,他們在拉薩起義失敗後遭到了中國軍隊的猛烈鎮壓。
史密斯皈依佛教後,發現自己的研究因為西藏文本的缺乏而受阻。於是他搬到印度,用25年的時間尋找西藏書籍,其中很多書是難民們艱苦翻越喜馬拉雅山偷運過去的。
他用一個美國政府項目的錢印刷了上萬本罕見的文稿,這些書後來被分 發給了世界各地的圖書館和學者。每次印刷史密斯總是保存一本,收藏起來的書裝滿了他在劍橋市的家,最後填滿了兩輛拖車。2007年,讓好幾個渴望得到這些 書的美國大學失望的是,史密斯把他的藏書遺贈給了西南民族大學。但幾個月後,在拉薩破壞性的民族暴亂之後,該校的領導暫停了這個項目。
校領導們最終開放了這個中心,開創了中國傑出的西藏文學中心。但是他們似乎不願宣傳它。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藏族學生抱怨說圖書館的門經常是鎖着的,但是他們為這個中心的存在感到興奮。
「這是我們的文化;這是我們的遺產,」波切(Puchor)在參觀完圖書館後說。和很多藏族人一樣,他只用一個名字。「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遺產,並為後代保護好它。」
傑安迪(Andrew Jacobs)是《紐約時報》駐京記者。
翻譯:王相宜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