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蘋論:重新思考松山機場遷建案

蘋論:重新思考松山機場遷建案

空難剛發生,討論松山機場遷建問題,的確容易夾雜著莫名情緒,這不是一個做決定的時機。但這場空難也讓台北人重新看待與松山機場的關係,無論就飛航安全、交通運輸或城市發展,台北人都該嚴肅思考是否遷建松山機場;這不但牽動北台灣的都市發展,甚至應該成為明年總統大選的政見議題。
從陳水扁主政台北市拋出松山機場遷建的議題開始,松機遷建案始終是一件被染上政治色彩的政策議題。
加上馬英九於2008年選上總統以後,以松山機場發展與中日韓三國的城市對飛,甚至花數百億擴建松山機場,使得松山機場被賦予深化兩岸直航與關係發展的政治意義,遷建案無法拋開政治符碼。然事實上,在台灣的高鐵路網已經完成(取代國內航空交通),以及機場捷運即將上路(大幅提高台北人使用機場的便捷性)之後,松山機場的存在意義早已不同以往。
許多評論認為,若非這次機長在最後階段拉起操縱桿、閃避建築物,失事飛機可能栽進內湖南港的人口稠密區,造成不可計數的傷亡,因此從飛安角度力主松機遷建。事實上,世界各國不乏城市機場的先例,飛航安全係數固然是重要考量,如何將機場存廢與都市發展鑲嵌在一起,更是政策決定的關鍵。
第一、從城市發展角度看,松山機場本身將近4百公頃的土地,而因其存在的限建面積更達3千公頃,近25萬戶,這已造成台北都會區長期的畸形發展。
第二、從環境保護來看,巨型飛機在人口稠密的台北都會區起降,其造成的空污危害與噪音污染更形巨大。
第三、因為腹地有限以及夜間航管,松機注定是一個低效率的航站,加上它分散桃園機場的航班,反而降低桃園航空站的競爭力。 

須有替代航量方案

嚴格來說,現在的問題並不在於「廢除」松山機場,而在於能否有「替代」松機航量的方案出現。當桃園機場的第三跑道與第三航廈完成,足以胃納松機的航班量之後,當然該進一步思考松機存廢的問題。
此事攸關北台灣的都市發展,不該容許政治人物默不作聲。若政客依舊裝聾作啞,遷建松山機場案應該作為下屆總統大選的政見議題,甚至成為公民投票的標的。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